這篇文章是近期面試「6 家軟體業資深產品經理」的個人心得與覆盤。
本篇適合讀者:想轉職產品經理、近期在面試產品經理職位的讀者。
產品經理要具備 AI 應用能力
經歷這 6 家面試,至少有 8 成公司已將 AI 應用視為產品經理的必要能力;有些是 JD 提到,有些是面試時詢問。
我認為過去產品經理的必要能力已是基本盤,比如跨部門溝通協作、數據思維、熟悉開發流程、邏輯思辨能力等等。
現在市場期待的,是你曾用 AI 做過什麼、你是否能駕馭 AI?比如:
- 開發與落地 AI 產品的實際經驗。
- 透過 AI 優化內部營運流程的實際經驗。
- 搭建自動化流程並串接 AI 的 maker 能力。
- 對 AI 技術與趨勢的掌握與理解。
面試前必做準備
我在投遞履歷時採取精準策略,不濫投。
每次面試前都會對公司與產品進行研究,並將自身經歷與 JD 描述相對應,撰寫出客製化的 Cover Letter,我通常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 體驗產品:親自操作體驗未來可能負責的產品,並記錄過程中的遇到的挫折與亮點。
- 了解商業模式:推測公司目前的獲利模式,以及未來可能負責產品的商業模式。
- 了解市場反饋:透過 Google、AI 工具、社群平台等方式,觀察用戶對該產品的看法與反饋。
在這探索的過程,能幫自己確認是否對該產品有興趣(這很重要)、是否認同其商業模式,同時在面試中也能展現對產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讓面試官感受到是有備而來。
額外補充:若產品是 B 端,無法實際操作體驗,那只能透過自身經驗與公開資訊去做推測分析。
準備好的面試問題
我認為面試是一場雙向溝通的對談,不僅是讓公司了解我的專業能力,也讓我判斷該團隊是否適合自己。
除了回應面試官提出的各種情境題,我會事先準備一些好的問題,去了解 JD 外的重要面向,以下為一些相關範例:
職責與合作範疇
- 這角色會有哪些例行會議?
- 這角色會與哪些角色合作?
- 這職位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 前三個月,預期接觸或執行哪些專案?
團隊與公司文化
- 你的(主管)溝通方式與管理風格?
- 團隊風格與溝通方式?
- 公司文化鼓勵創新與試錯嗎?對風險或失敗的態度如何?
開發流程與決策機制
- 你們是如何收集用戶需求?
- 現階段開發過程,有遇到哪些困難或挑戰?
- 定義產品優先序的基準?
- 當產品路線和業務需求衝突時,團隊通常如何做取捨?
透過提問得到面試官回覆,自己會知道是否認同其文化與作法,對於之後是否該加入這團隊,心中也會有個底。
額外補充:有些問題面試官在分享時若有提到,就不需要再問。
困難情境題的試煉
就算準備完善,往往還是會遇到出乎意料的情境題。
畢竟一個環境待久,做事方法與邏輯可能就會固定,透過面試,能知道不同團隊在意的面向是什麼,甚至有些是加入後,真實就會遇到的問題,我個人熱愛這種情境題,雖然會燒死不少腦細胞就是。
面試官會問這些,也是想理解個人的經驗、邏輯推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否符合他們期待。
以下為近期面試,我遇到較刁鑽的問題,基本上這些都沒標準答案。
若是你,會怎麼回答,想想看吧?
決策驗證與數據挑戰
- 你剛剛提到的產品,在我看來只是快速將第一個版本推上線,與我理解的 MVP 不同。你透過哪些方法來定義這個版本?如何確切知道這版本能達到你提到的商業成效?
- 在樣本數少的情況,你如何驗證你的決策是正確的?
- 你如何檢視 AI 產品的成果?是否有定義相關成功指標去檢驗?
客製化需求(隕石)
- 一個客戶提出重大客製化需求,如果不做,該客戶會流失並造成公司每月營收 XXX 萬的下降,你會如何處理?
- 在違背產品原則(可擴展、模組化、易維護)的情況下,若業務或老闆突然要求立即開發一個客製化功能,你會如何做相關決策?
資源分配與策略規劃
- 你如何決定要把 AI 開發資源投入在 C 端用戶或 B 端用戶?
- 高層已決定一個新產品題目,並希望透過該產品達到 1 億年營收,你會如何展開相關策略規劃?
面試後持續迭代
如同我上面提到的,就算準備完善,有時還是會有意外。
如同開發產品一樣,絕對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某些 Bug、突如其來的隕石等等。
面試不可能百發百中,別期待自己是雇主最喜歡的那一個。
若沒錄取或得到無聲卡,不需往心裡去,但自己要有意識,知道這次面試哪裡不足,哪裡需要加強,把這些都記錄下來。
面試後的持續迭代、調整,才是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