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女病】致社會氛圍下,遭受壓抑的你們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結合個人經驗與社會脈絡,講述當代臺灣十多位長女的人生故事、她們生命中的共同語言。

長女們善於控制與規劃、自律、勇於承擔責任、勤懇認真……這般特質並非她們天生具備,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不得不成長為一名小大人。

raw-image

如何得以稱呼長女病?我們或許可以用兒童親職化、蠟燭型人格、阿德勒家庭星座三者,認識本書所言的「長女病」。

兒童親職化

於理應受照顧的年紀,卻替父母承擔持家、保護、照顧的責任。有時會為自己替減輕父母責任獲得成就感,因父母而展現的善解人意感到驕傲,長期下來不知不覺變成小孩子應該完成的工作,大人的責任卻讓小來處理,將照顧的責任丟給長女。有時長女與弟妹的年紀相差並不大,甚至僅差一歲而已,卻養成無私奉獻的特性。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長女對自我期望高,在長大後熱於照顧人,然而因小時候父母的態度影響,造成對他人的不信任,凡事親力親為,不會接受他人的幫忙。這般特質,乃環境下逼不得已的結果。

蠟燭型人格

別稱長女症候群,從字面上的意思解讀,即指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於家庭方面解讀,則是指長女負擔過多的家庭責任,犧牲個人需求照顧弟妹。蠟燭型人格者自我要求高、對人事物認真負責,因此內心常常對自己不滿意。再加上,家庭的環境與期待,使得長女長期習慣忽略自己的情緒與需求,處在壓抑狀況,導致精神疲憊、甚至精神損傷,身心備受傷害。長女症候群的人們,切需調整自我。

阿德勒家庭星座

弟妹還未出生時的老大,有著唯舞獨尊的時光,備受大量的關懷與寵愛,然而一旦弟妹出生,縱使年紀尚有,就得扛下照顧弟妹的責任,甚至負擔龐大家務,也因此造就了負責任、善於組織並具領導能力、喜歡幫助人且保護人等特質。在如此家庭環境下,老大被迫早熟。


「很多父母懷了第二胎以後,會格外重視第一胎的情緒,避免他們有種被分走寵愛跟關愛的失落。但很少人注意到,長子或長女除了失落以外,突如其來的責任感,才是他們無所適從的來源。」 頁48

《長女病》也直言不諱點出身為老大面臨的問題。不過,臺灣社會下重男輕女的背景,或許這問題在長女身上更為顯現。但毫無疑問的,這三個要素都構成了長女們的樣貌,造就她們不一樣卻又相似的成長歷程、有著共同的記憶。或許最初因父母「懂事」的誇獎而取得成就感,所以自動自發,卻不知不覺間攬下太多不屬於自己應負擔的責任,未做到完美也成過錯,正因為是「長女」。如果說初次為人父母,當作不合理行為的理由,但長女也是初次為人長女,卻為何總是指責長女未盡好所謂應有的責任?

她們分攤的不僅是家庭照顧責任、經濟問題,甚至還有情緒壓力。責任歸屬是自己人,但財產分配卻是外人,彷彿這個身分就應當做得多、拿得少。而無論兒子再怎麼無能糟糕、生活自理能力不佳,甚至對家庭的責任恍若無聞,長輩卻只是簡單笑笑帶過,還會給他們找個冠冕堂皇的謬論,更甚者出言詆毀努力證明自己的女兒,企圖讓這問題就此畫下休止符,長女們徒留憤懣不平的記憶。

在這些世代記憶當中,有「因為你是大姊」而總是讓弟妹的作者、分攤哥哥弟弟壓力的依依、把親友成敗當成自身責任的冬冬、承當長女角色的二女兒阿桃、父母總是心繫弟弟,甚至在女兒婚禮上做出荒謬行為的燕子、沒有屬於自己人生的阿敏、「人情債難還」而子時生,勞碌命的阿雀、盡心盡力的南南,卻永遠只擔心弟弟太辛苦的媽媽……都是荒謬且毫無邏輯的真實人生。

但眾人好似對不合理的行為習以為常,好像這就是正常,因為「我們以前那個年代,都是這樣啊!」。如同書中的長輩,以笑笑的態度說出「重男輕女」,對不合理的差別態度只是一笑置之,認為只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不必放心上,可對當事人卻是無比的沉痛。過往的不平衡、內心受的傷害,是能夠如此大不了的笑笑帶過、輕易放下的嗎?

父權社會底下,我們不只看到人們習於現狀、無動於衷,更多的是女性為難女性、將同樣的困境一代傳一代。書中女性們的母親,明明也在不公不滿下成長,卻仍按照以往的模式對待兒女,難以跳脫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複製著過往同樣的言行舉止與情緒。更甚者,仗著「傳統」二字創造不存在的傳統,以及所謂倫理道德,用來壓迫女性,正如書中作者辦理阿公喪禮的經歷。

在阿公尚未過世前,作者提議將年邁、患有失智症的阿公送至安養院,然阿公的孝子孝女們卻認為此舉乃大不孝!紛紛出聲批評,貴為媳婦與孫女,不照顧疼人的至親實在不應該,她們雖然無法親身照顧,但能提供金錢支援,而媳婦僅照顧阿公不必工作,想必輕鬆至極。但義憤填膺之中,認為照顧工作並非難事,卻沒有任何一位真正願意照顧自己的父親。

在辱罵聲中總是沒人願意承擔責任。 頁161

正因為從未負責照護責任,才能夠輕鬆站在道德至高處,出言謾罵指責。常言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何不為出錢者的脫責之詞?好似出了錢、偶爾買買昂貴補品與食品回家,便是他人口中「父母上輩子燒得好香的孝順」,剩下的便事不關己。

阿公過世後,傳統的壓迫仍清晰可見。姑姑們堅持遵循古禮讓媳婦處理阿公的喪禮,縱使媳婦在疲憊,都萬萬不可違「古禮」;也要求孫女必須跪哭,因為這是專屬於長孫女的責任義務。古禮與責任義務中,沒有父親,也沒有大孫頂尾子的身影。

事後,未曾想到的是,其他親戚居然表明媳婦與長孫女於喪禮期間,那些繁雜辛苦的習俗,都是被添加上的,根本不存在。因為看不下去才告知真相,卻也僅僅是看不下去,沒有任何人出手幫忙。無論是親戚、長孫,還是父親,面對荒謬事蹟都未曾挺身而出。

傳統,成為拿來合理化欺壓女性的工具 頁165

於此同時,未挺身而出的人們,是否亦是種旁觀者的暴行?因為那些人認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再者,若屬既得利益者,何必伸出援手;又或者潛意識認為,縱使看不下去,但事情終究沒有嚴重到需要出手幫忙。

假使將這些心中壓抑許久的痛,對一個沒有類似經驗的人訴說,他們也無法理解,認為只要改變愛操心的自己、撒手不管就好了。但長久以來,她們的成長經歷影響深遠,從家庭性格養成延伸到社會,對生命一切任勞任怨。長期醞釀的問題,真能一瞬間說改就改、說放就放嗎?

這些現象,或說是問題,看起來很遙遠,但事實上,該狀況現今仍持續可見。長年一切的無奈,無法在一時半刻間消解。更何況,在大環境下,受影響的並非僅有長女,而是如同心圓般緩緩擴散到外圈,受形成的外圈又扣回中心點影響著,形成循環。整個社會架構下影響人們眼中的世界,只是該書重點探討議題在於「長女病」。我們可以從長女的議題,往回類推臺灣的社會脈絡,反思我們可以做什麼、改變什麼,不要讓自身的問題傳到新一代,期許這社會能夠一步步的進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方鴨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來到東方鴨的老窩,有書本、遊戲和國術等隨筆感想紀錄等,像是生活札記,也許之後會擴建不同風格主題的老巢。 平常主經營Hoyolab,最近也嘗試經營方格子,會努力撐多久呢? hoyolab:東方濾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在粉專 愛自己,不阿雜的文字至少累積了50萬字以上,追蹤者越來越多,但女兒看過的並不多,其實寫這些文字除了是自己思緒的整理,也想藉此對獨生女兒說說話,補充平常說不出、沒機會說清楚的想法。 沒有家產等身外物可以留給她,也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可以傳世,只能將自己累積的經驗值和方法,透過文字跟她說……
Thumbnail
在粉專 愛自己,不阿雜的文字至少累積了50萬字以上,追蹤者越來越多,但女兒看過的並不多,其實寫這些文字除了是自己思緒的整理,也想藉此對獨生女兒說說話,補充平常說不出、沒機會說清楚的想法。 沒有家產等身外物可以留給她,也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可以傳世,只能將自己累積的經驗值和方法,透過文字跟她說……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Thumbnail
【文案】 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江會會,性格軟弱,逆來順受 某天被霸凌的路上碰到一個一米八八的大帥哥,幫她打跑了那群霸凌者,自稱是她未來的兒子 她看著面前的同齡人,默默撥通了精神病院的電話 對方像是徹底賴上她,那天之後甚至轉到她的學校 她
Thumbnail
【文案】 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江會會,性格軟弱,逆來順受 某天被霸凌的路上碰到一個一米八八的大帥哥,幫她打跑了那群霸凌者,自稱是她未來的兒子 她看著面前的同齡人,默默撥通了精神病院的電話 對方像是徹底賴上她,那天之後甚至轉到她的學校 她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Thumbnail
我有一個 “ 女子 ” 故事 這位女子是我的姊姊,她對我是姊姊、也像媽媽,我倆的姊妹之情溢於言表 姊姊是家中老大,讓我無法忘懷的是在國中考高中時,她因為程度跟不上最後只能選擇唸家附近的私立高中。媽媽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在讀書方面展露無疑。她希望姊姊去唸北市商,姊姊考上了,但她一心想讀大學。所以媽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Thumbnail
  自從經歷母親出車禍後10個月,一種懷疑自己情緒的念頭四處亂竄,開始是因為弟妹們的慌亂,加上大齡的焦躁或是不知何時是底線,又或是經濟問題,彼此之間相互的推諉與不信任,在新年過後人人並沒有降低憂慮。   親情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看不到的壓力,日日燒心,卻也做不了什麼,總有人要承擔。試著,看作是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