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靈光一閃,在思考一個很有類比性的議題,但各位看倌看完後別揍我XDDDD
就是嘛...
所謂的創業,意味著不會有穩定的收入、固定的底薪,但好處是一旦做大,收入也會遠遠高於一般上班族。於是,基於長遠的發展與防止斷炊,一定會多方發展業務,不會只有單一甲方(或客源)。
可以說,對於業務量是一種無止盡的焦慮與無法停止的追求,因為沒有業務量、沒有來客就沒有收入。
但當你的身分是一般上班族的時候,這些焦慮好像就一哄而散,彷彿從未存在,因為我們會預期每個月都有一筆固定的薪資收入。
原則上,我們只要控制好支出,不要超過這筆薪資收入,每個月的工作業務量可以說是越少越好(當然只是普遍來講,還是有追求工作成就感的人)。
即便事實上,當一個上班族,其實隨時都有可能面臨被資遣或因為意外生病而不能工作的風險。
但此時的我們,會被心裡面那個當下擁有的固定收入而選擇性的不去思考這些議題。
畢竟,創業更累更辛苦更不穩定,波動之大,二選一選哪個再明顯不過。
(創業雖然也會有生病而不能工作的風險,但一旦做起來,收入遠高於一般上班族後,通常可以擁有更多存款或資產去度過難關)
好的~~那麼以上跟婚姻又有什麼關係呢?
就是說一般來講,我們都是先戀愛後,一步一步的走到結婚這個階段,後續再決定要不要生子。
當然也有為了結婚(或生子)而相親,那就不一定要有愛,主要是雙方條件喬的攏就好(事實上有愛的更難喬攏XD)。
無論是哪種,婚姻就像是一個穩定的工作,讓你覺得你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穩定陪伴自己的他者。
你不是孤身一人,你回到家隨時有人可以_ _ _ _...
各位請別想歪,不寫出來是要讓大家自行填寫,畢竟有人需要的是聊天、有人需要的是熱騰騰的飯菜,有人需要的是歸屬感或其他...反正五花八門XDD
總之,主打的就是一個需求被穩定的滿足,就像是上班族的薪水一樣每個月準時入帳。
單身或者情侶的身分,在沒有結婚前,就好比創業一樣,基本上不用打卡上下班,沒有勞動契約,擁有絕對的自由,說分手就分手。
你也可以同時擁有好幾個對象,雖然道德有瑕疵,但沒有法律上的義務與束縛。
於是,不同的需求就找不同的對象,一但不能滿足了就換下一個,乍聽之下好像很爽,那為何大家要結婚呢?
因為人總是有條件盡失或時不我與的時候,此時就會攏罩在自己標準高(此標準也有可能是對愛的感覺非物質標準)又找不到人的焦慮裡,需求沒辦法被滿足(就像是創業對於收入不穩定的焦慮一樣)。
結婚便是一個乍看之下,具有法律效力、可以長期穩定滿足需求的合理選項。
合理的綁住另一個人,簽署滿足需求的契約,以為就此可以安度餘生...
事實上,也是沒有辦法這麼爽的XDDD
就像上班族也有被資遣的風險一樣,更別說上班其實鳥事一堆,每天想離職的人大有人在。
婚姻就像兩個穩定領薪水的上班族在一間名為婚姻的公司裡工作,暫且領固定薪水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事實上,內心有抱怨的抱怨,想跳槽、想離職的的無時無刻都在開人力網物色新工作,各懷鬼胎。
差別就在於,離婚相對於離職是更加麻煩的,一個弄不好傾家盪產都有可能(菸)。
但此篇文並非想要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良好的婚姻家庭關係肯定還是有的~
無論是創業還是當上班族,無論是未婚還是已婚,大家都共勉之(夜深了,我也開始亂講了XDD)
好了,不小心就破一千四百個字了,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