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影響力的深度與廣度是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覺得人的轉變其實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每個人原本都有自己的個性、價值觀,以及對對錯的判斷標準。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模式,可能是帶人接物的方式、與人互動的習慣,或是處理事情的方式。

我發現,人的改變其實有不同的面向。當然,我也聽過一個概念:你所接觸的人、看過的書、上過的課,或者合作的平台,都可能對你的改變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當你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行為與想法時,你會明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當你能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就不容易陷入對立的狀態,也能更自在地面對生活與人際互動。

這是我自己的一個發現,關於我自身的部分。其實,當我從培訓業務離開之後,轉換到發展下一個業務時,當時的我個性仍然是非常分明的是非對錯

如果再往前推到我在部隊的軍旅生涯,那個階段則更極端。不僅是非對錯分明,情緒的宣洩也非常鮮明。只要事情不對,可能就會大聲謾罵,甚至以此展現自己的管理方式。當然,現在回頭看,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但事實上,也無法完全責怪當時的自己,因為人會被所處的環境所塑造。而這個環境包含了很多因素——你接觸的人、閱讀的書籍、參加的課程,以及合作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可能是一門生意、一個事業,或是一個職場領域,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一個人。

如果在某個環境中,有人能夠很好地控制情緒,而且不容易被他人看出情緒波動,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能力。這也讓我聯想到一部電影——《食神》。史蒂芬·周在片中扮演一位企業家老闆,而他的情緒控管非常差。有一幕,員工要交付一瓶1982年的紅酒給員他,但員工不小心跌倒,接下來他對員工的一系列操作,展現出他不容易讓人看透的情緒與價值觀。

我覺得這說明了一件事:如果你太容易被看穿,或者情緒過於直接地表達,無論在職場、工作,還是生意上,都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最近,我自己還有一個新的發現,關於影響力這件事情。回到我之前在 Podcast 或部落格文章中提到的概念——碰面與線上互動的影響力——我後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想要深度的影響力,就需要與人碰面;如果你想要廣度的影響力,就要善用線上工具。我再重複一次:想要深度影響力,就要碰面;想要廣度影響力,就要善用線上工具。因為這兩者對影響力的層面是不同的。

舉例來說,每種互動方式帶來的能量不同——文字、通話、視訊——都各有特性。但如果目標是深度影響力,也就是能夠真正影響一個人的決定或改變,碰面仍然是最關鍵的。

這也是我近期的一些觀察。我看到一些傳福音的人,四處奔走,舉辦家庭聚會或社區聚會,藉由聖經講故事、分享內容。他們的行動是無形的,而且完全不求回報。這種精神,我覺得非常令人敬佩。如果能將這種精神運用在事業上,特別是無形的事業領域,效果應該會非常顯著。

我記得曾聽過一位美國創業家的分享。他在代理品牌、發展業務時,就做好心理準備:每個月虧損五千美金也在所不惜。當時他自己開公司,租金每月五千美金,團隊規模也不大,所以必須有倒貼的心理準備。這讓我覺得,成功需要有一定的格局與心理承受力。

另外,我也聽過一位創業者,在三年半的時間裡,藉由一個平台事業創造了累積收入超過一百萬美金。他每天努力奔走,四處談案,累積深度影響力。這說明了概念是相同的:要產生深度影響力,就必須親自碰面。

這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代表絕對正確,但我透過部落格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也是一種回顧與整理。

我自己覺得,當談到廣度影響力時,線上的方式——無論是視訊、通話、文字或語音——確實都屬於廣度影響力。它們很難產生強而有力的深度效果,但優點是可以觸及更廣的範圍,且不受地域限制。

所以我認為,影響力需要兼顧深度與廣度。我再說一次:影響力既要做深度,也要做廣度。但如果你想真正對某些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沒有其他方法,必須親自碰面。這就是不同工具的運用方式,能幫助你提升自己、促進成長,並擴大影響力。

再者,我認為人與人的情感連結非常重要。沒有連結,就很難產生激盪和可能性。我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的一句話:單顆原子彈不會產生作用,但兩顆原子彈撞擊,能產生驚人的13萬噸威力。這就像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一樣,單獨思考可能收穫有限,但如果能與更多有經驗的人交流,往往會得到不可思議的想法與洞見。

我認為,與人交談是一個極佳的途徑,能從中獲得他人的經驗、想法、價值觀與智慧,也能幫助自己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對我而言,這是獲取智慧最直接的捷徑。而在這個過程中,聲音的來源與表達方式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最後,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其實我自己持續在閱讀與學習,不管是任何領域。比如在生活中遇到的狀況或經驗,我都會想要去研究、了解,並參考相關書籍。

最近,我閱讀了兩本與內在成長相關的書籍:《走進躁鬱世界》和《創傷療癒手冊》。我覺得這兩本書都非常值得一看。這裡,我想快速分享其中《創傷療癒手冊》的一個故事。

書中提到一位四十多歲的聰慧單身女性,她走進治療室時,已經在其他治療室接受治療多年。她對自己的人生故事非常清楚,也能明確總結自己的創傷經歷。她談到,從六歲起就遭受父親性侵,持續五年。直到她十一歲,她才向母親表達,隨後母女兩人離開了那個家,再也沒有見過父親。在整個童年時期,她和母親搬家六次。

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我感到非常難過,也不禁思考: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多讓人心痛的事件?但同時,我也感受到,她願意接受治療、願意敘說自己的故事,甚至努力去調整與療癒自己,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的體悟是:有些外在事件我們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內在與想法。如果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類事情,在與他們互動時,我們需要特別留意自己的用詞與表達,避免無意中造成傷害。這是一種需要有意識去調整的能力,也是對他人尊重與關懷的表現。

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是:每個人外在所發生的一切,往往只是表象,而內在的狀態我們很難透過表象去完全了解。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不同的事情、遭遇過不同的挑戰,因此我們很難僅憑外表判斷他們的心境或故事。

有一個故事對我幫助很大。這個故事出自史蒂芬·柯維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地下鐵故事」。故事中,一個孩子在地下鐵裡亂鬧吵鬧,影響到其他乘客,乘客們因此去責罵孩子的父親。後來父親才解釋,原來一個小時前,孩子的母親過世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我們很難知道別人正在經歷什麼,除非他們願意表達。

因此,當我們遇到對方情緒異常或行為異常時,我們更需要展現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狀態。敏銳地察覺、關心他人,並給予正向的能量或鼓勵,有時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一個選擇,甚至拯救一條生命。

我認為,這些過程中我們所學習、所經歷的成長經驗,其實都是寶貴的能量與養分。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能量用於幫助更多人,就能為社會帶來更美好的影響。雖然一切都不容易,但只要我們有意識地提升自己、改變自己,就能進而幫助更多人變得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創作怪獸|Allen Peng
14會員
115內容數
10 年職業軍人,退伍後走入職場,現為斜槓創業者。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喜歡發掘生活中的幽默感。經營 Podcast《不離職創業 Allen Peng Podcast》,並持續透過文字創作,分享個人成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首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籌備出版中。
2025/08/24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書名是《駭客思維》(Hacking Life)。這本書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數據化。因為只有在數據化之後,你才有辦法持續進步。當所有事情都能被量化時,你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大小數字,包括健康狀況、事業發展、個人成長、運動紀錄,以及生活中的其他面向。 我覺得這個觀點相當受用。
2025/08/24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書名是《駭客思維》(Hacking Life)。這本書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數據化。因為只有在數據化之後,你才有辦法持續進步。當所有事情都能被量化時,你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大小數字,包括健康狀況、事業發展、個人成長、運動紀錄,以及生活中的其他面向。 我覺得這個觀點相當受用。
2025/08/23
我之前很久以前曾經 PO 過一則轉發的內容,提到「吃飯更容易達成成交」。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特別,也正好可以延續上一篇文章的主題。上一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那些傳福音的人會選擇面對面而不是線上方式,走進別人的家庭或空間進行分享。這種面對面的互動,其實與「吃飯促進成交」的概念是相通的。 我來轉述一下該內容
2025/08/23
我之前很久以前曾經 PO 過一則轉發的內容,提到「吃飯更容易達成成交」。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特別,也正好可以延續上一篇文章的主題。上一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那些傳福音的人會選擇面對面而不是線上方式,走進別人的家庭或空間進行分享。這種面對面的互動,其實與「吃飯促進成交」的概念是相通的。 我來轉述一下該內容
2025/08/23
在我的部落格中,其實有更多面向是在觀察與學習他人的內容創作,並從中獲得啟發與收穫。 我會透過閱讀國外資料、書籍,以及收聽 Podcast 訪談,進行整理與彙編。這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搬遷──將吸收的知識內化,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分享。 這套方法有一個明確的策略名稱:ILT(Invest, Le
2025/08/23
在我的部落格中,其實有更多面向是在觀察與學習他人的內容創作,並從中獲得啟發與收穫。 我會透過閱讀國外資料、書籍,以及收聽 Podcast 訪談,進行整理與彙編。這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搬遷──將吸收的知識內化,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分享。 這套方法有一個明確的策略名稱:ILT(Invest, Le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沒有答案,探索人生的各種體驗狀態,轉化每次發生的心態,再次回頭看事情,有不同的心境與變化時,代表我的自己的人生歷練又變得豐富了一些,不再拘限於前幾次的看法與想法。舊有的思維,已轉換為新的能量。 你有遇過,與一些人在一起,慢慢地會變得焦慮、暴躁、恐懼、不自信嗎? 情緒與感受,並非壞事,而是...
Thumbnail
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 就算經歷過世間的惡,我仍是原始的我 ........
Thumbnail
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 就算經歷過世間的惡,我仍是原始的我 ........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並非容易的事情,但對於改變這一過程,理解感性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透過創造新的經驗,並不斷強化這些經驗,才有可能讓真正的改變發生。本文將深入探討情感自我和理性自我之間的角力,以及如何通過創造新經驗實現真正的改變。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聽到身邊有朋友心情受到影響,來分享一下我一路上的觀察和心路歷程。 身為高敏人的我,從小常常把別人的言語、意見、標準往自己的身上套用,最常見的是他人的批判,某一天這些聲音已經內化成心中對自己的指教。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聽到身邊有朋友心情受到影響,來分享一下我一路上的觀察和心路歷程。 身為高敏人的我,從小常常把別人的言語、意見、標準往自己的身上套用,最常見的是他人的批判,某一天這些聲音已經內化成心中對自己的指教。
Thumbnail
人會變,人會變,你會變,我會變。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
Thumbnail
人會變,人會變,你會變,我會變。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懂得接受自己的性格特質 當我們懂得尊重和理解彼此差異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獨特並打破傳統標籤的限制 我們一定也會遇見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