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M.009 別抱怨,去行動:打造事業與人生安全網的關鍵思維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之前提到過的一本書,書名是《駭客思維》(Hacking Life)。這本書提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觀念——數據化。因為只有在數據化之後,你才有辦法持續進步。當所有事情都能被量化時,你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大小數字,包括健康狀況、事業發展、個人成長、運動紀錄,以及生活中的其他面向。

我覺得這個觀點相當受用。如果今天要寫書,最好也能將過程數據化,例如花了多少時間寫了多少字。因為只有有數據,你才知道自己是否在進步。過去我在寫作時,看了許多關於寫作的書籍,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重點是「時間限制與產出要求」——在限定的時間內,必須寫出一定字數。雖然我忘了確切數字,但這個設定讓我意識到一件事:你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

這種寫作方式的重點,就是不要中途停下來。例如,不管是寫書還是寫部落格,都不要花五到十分鐘思考,而是持續產出,先把內容完成,再回頭修改。

我認為這個方法非常好,因為多數人在停下來思考時,常常會陷入完美主義。我們會覺得這句話不夠好、這個想法沒必要寫,結果就被太多限制與阻礙卡住。與其如此,不如先全力把內容寫出來,再在後期進行修飾。整個過程中,不要讓自己停下來,才有機會產生更大量且更真實的內容。

我反而覺得這個策略非常好。後來我在練習的過程中,也一步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一開始,我採用手寫的方式,完全不去修飾,只是卯起來寫。之後再將內容打成文字,後來又改用語音輸入(Voice Input)。這個方法對我來說太棒了,因為能更快速地產出內容,再進行下一步的整理或修飾。

Gary Vaynerchuk 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理念是 Document, Don’t Create(記錄,不創作)。我就是用這個策略,錄了 358 集 Podcast 並上傳到串流平台,所以在 Apple Podcast 和 Spotify 上都能聽到我的節目。當初的策略現在我同樣運用在部落格和文字創作上,我覺得這是一個簡單又高效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持續產出內容。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獲得新的想法與靈感。

這些經驗也讓我更加確信一件事:完美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主觀感受。你可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但別人卻認為很棒。

我記得有一次在 Facebook 做正能量的直播分享,內容包括我的經驗、書籍閱讀以及觀察。當時直播結束後,我覺得整體並不理想——網路速度、品質、內容都不完美。畢竟 Live 是即時的,不能停下來修改或調整。然而,竟然有人傳訊息告訴我,那一場分享讓他獲得啟發與收穫。

錄 Podcast 也是一樣的概念。我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錄,而是為自己記錄學習、體悟與發現。當然,有些內容是針對別人的提問或反饋來分享,但更多時候只是記錄自己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釐清了許多思緒,獲得不同的靈感與策略。

最有趣的是,有聽眾在 Facebook 留言特別指出他在哪幾集 Podcast 收穫很大,並分享了感想。這讓我意識到——當你專注於真實記錄,而不是追求完美時,反而能觸動到更多人

我自己覺得,光是能夠釐清思緒,這個價值就已經高得不可思議。事實上,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或人生旅途中,都會有很多時刻思緒混亂,而這種混亂往往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與決定,甚至影響我們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問題、關卡或挑戰。

我後來發現,每當我錄完一期 Podcast,談論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或觀察時,即使不會完全透露事件細節與人名(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與他人的個資),仍然能讓我獲得一種不同的視角

這個視角有點像「上帝視角」或「第三人視角」,讓我可以跳脫當下的情境,像旁觀者一樣去看待自己。正如俗話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感到混亂;但當你抽離出來再回頭審視事情時,看到的就會完全不一樣,會變得更清楚。

我常想,如果能像靈魂出竅般,讓身體依然在原地,而靈魂則漂浮在房間角落,從遠處看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與表現的狀態,那會怎麼樣?這時候就能更客觀地評估——自己是否正一步步邁向更好?如果沒有,那就代表在經歷的過程、正在做的事或既有習慣上,可能需要調整與改變。

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自我檢視過程。當你用第三視角看待自己時,你會更清楚判斷:現在的狀態是 OK,還是需要調整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別人也可能直接挑戰你——無論是針對你的健康、財富,還是人際關係。這三大領域是大多數人最在意的,而你的狀態往往會成為他人觀察甚至質疑的焦點。

我有時會想像,一個人被公開挑戰,還是在一場有媒體在場、全程記錄的記者會上。對方可能質疑你的思維、做法、結果,甚至指出你在財務、人際或其他方面的失誤。但在這些情況下,我依然認為——只要擁有健康,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因為財富可以再賺,人際關係可以重新建立,唯獨健康是失去了就無法挽回的。只要健康還在,你能走、能跑、能跳、能工作、能呼吸,就還有機會去創造與改變。健康意味著萬事皆有可能,而這也是我在自我觀察中得到的最重要體悟之一。

最後,我想表達的一個重點就是——不要抱怨

事實上,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帝安排、注定會發生的。在某個時刻,即使你選擇抱怨或批判,那一刻發生的事情,依然是上帝有意安排的,且背後一定有祂的目的。祂希望你能藉此做出新的調整、改變與突破。

關鍵在於,你要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緒、語言與思維。因為情緒、語言與思維會深刻影響你的人生。如果它們失控,你的人生就可能陷入巨大的混亂,甚至嚴重到威脅生命。

因此,要感恩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並藉此調整自己、學習與成長。同時思考——你還能多貢獻什麼?能為世界、社會、甚至家人創造什麼價值?

我在先前的部落格中曾提到,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變你的財務。當財務改善後,你可以做出更多選擇,甚至將資源用於幫助需要的人,做出更大的貢獻。而要改變財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事業做起來

在我的人生原則中,第三條原則就是:

把事業做起來,並達到理想的財務目標。

上班當然沒有問題,因為它能帶來收入。如果你的工作能加薪、升遷,甚至薪水比一般人高出一倍、兩倍、三倍,那也是非常棒的事。但長遠來看,我們依然需要打造一個更穩固的財務安全網

這個安全網就像是一份保險——當發生任何突發狀況時,你的事業能支撐你、保護你,幫助你渡過難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8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Allen Peng Inside Stuff(會員專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創作怪獸|Allen Peng
12會員
67內容數
10 年職業軍人,退伍後走入職場,現為斜槓創業者。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喜歡發掘生活中的幽默感。經營 Podcast《不離職創業 Allen Peng Podcast》,並持續透過文字創作,分享個人成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首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籌備出版中。
2025/08/23
我之前很久以前曾經 PO 過一則轉發的內容,提到「吃飯更容易達成成交」。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特別,也正好可以延續上一篇文章的主題。上一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那些傳福音的人會選擇面對面而不是線上方式,走進別人的家庭或空間進行分享。這種面對面的互動,其實與「吃飯促進成交」的概念是相通的。 我來轉述一下該內容
2025/08/23
我之前很久以前曾經 PO 過一則轉發的內容,提到「吃飯更容易達成成交」。我覺得這個觀點非常特別,也正好可以延續上一篇文章的主題。上一篇文章提到,為什麼那些傳福音的人會選擇面對面而不是線上方式,走進別人的家庭或空間進行分享。這種面對面的互動,其實與「吃飯促進成交」的概念是相通的。 我來轉述一下該內容
2025/08/23
在我的部落格中,其實有更多面向是在觀察與學習他人的內容創作,並從中獲得啟發與收穫。 我會透過閱讀國外資料、書籍,以及收聽 Podcast 訪談,進行整理與彙編。這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搬遷──將吸收的知識內化,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分享。 這套方法有一個明確的策略名稱:ILT(Invest, Le
2025/08/23
在我的部落格中,其實有更多面向是在觀察與學習他人的內容創作,並從中獲得啟發與收穫。 我會透過閱讀國外資料、書籍,以及收聽 Podcast 訪談,進行整理與彙編。這個過程,也就是所謂的知識搬遷──將吸收的知識內化,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分享。 這套方法有一個明確的策略名稱:ILT(Invest, Le
2025/08/22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對行銷、銷售、創業這些議題非常感興趣。當我開始從事業務工作時,就對自我成長、個人成長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而當我從培訓型業務轉換到組織行銷的業務領域後,又發現更多與創業思維相關的觀點,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魅力、非常有特色。 在這過程中,我在我的第一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中提到
2025/08/22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對行銷、銷售、創業這些議題非常感興趣。當我開始從事業務工作時,就對自我成長、個人成長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而當我從培訓型業務轉換到組織行銷的業務領域後,又發現更多與創業思維相關的觀點,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有魅力、非常有特色。 在這過程中,我在我的第一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中提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談如何讓自己維持在好的狀態、高的狀態的書,並且持續的走下去。作者提到了關於取捨、留下效率好的內容等方法。在中期目標部分,作者討論了設定明確的目標,做出改變以及分配精力與時間的重要性。在最後一部分,作者強調在意過程勝於在意結果,並且分享了對於感興趣的事情下定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談如何讓自己維持在好的狀態、高的狀態的書,並且持續的走下去。作者提到了關於取捨、留下效率好的內容等方法。在中期目標部分,作者討論了設定明確的目標,做出改變以及分配精力與時間的重要性。在最後一部分,作者強調在意過程勝於在意結果,並且分享了對於感興趣的事情下定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原子習慣》的實踐版,如果說《原子習慣》是理論,《原子時間》就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並配合生活的各種突發事件彈性調整的紀錄。 作者教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茫然,找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