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誤會了 AI 自動化的重點:
他們一開始就急著找更多 AI 工具,以為「工具越多 → 能力越強」。 但結果卻是:
- 流程變得越來越複雜
- 工具清單一長串,卻不知道誰在做什麼
- 出問題時,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排查
而是 缺乏清晰的任務拆解。
為什麼任務拆解比工具更重要?
想像一下,你要蓋一間房子。
- 如果沒有藍圖 → 工人再多也只會亂打一通。
- 如果藍圖很清楚 → 一群人就能各司其職,快速完成。
AI 工具就是工人。
但在它們開始工作之前,你必須先告訴它: 我要做什麼、分成哪些步驟、由誰來接手。
案例:自動化客服系統
錯誤的做法
- 直接丟一個客服對話給 AI,期待它解決所有問題。
- 結果:回答不精準、漏掉紀錄、無法追蹤用戶狀態。
正確的做法(任務拆解)
- 收集問題 → LINE Bot 收到訊息 → 傳給 n8n
- 初步分類 → Claude 判斷問題類型(帳號 / 技術 / 購買)
- 分流處理
- 帳號問題 → 自動檢查資料庫 → 回覆結果
- 技術問題 → 建立工單 → 指派工程師
- 購買問題 → 自動觸發 CRM,寄送付款連結
- 回饋紀錄 → 所有流程結果自動存進 Notion
這樣一來,AI 不需要「全包」,
它只需要在每個拆解後的環節,做它最擅長的事。
如何開始練習任務拆解?
- 寫下最終目標
- 例如:我要做到「使用者詢問 → 系統自動回覆或建立工單」。
- 畫出流程圖
- 從「輸入」到「輸出」必須經過哪些步驟?
- 哪些步驟 AI 可以做?哪些必須交給外部工具?
- 定義每一步的輸入與輸出
- Claude 輸入:用戶問題 → 輸出:分類標籤
- n8n 輸入:標籤 → 輸出:分流到對應動作
行動建議
如果你覺得「自動化越搞越複雜」,
不要急著加更多 AI 工具, 先問自己:
👉 我有沒有把任務拆解清楚?
👉 我知道每一步驟的輸入和輸出是什麼嗎?
當任務被拆解清楚,AI 自動化才會真正「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