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聽朋友說,他弟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居然主動問她:「欸,週三我剛好休假,有沒有垃圾車及資源回收車啊?」請注意,「主動問」這件事,對她弟來說,幾乎等於在小巨蛋辦演唱會。
你要知道,她弟過去從來沒有在家主動倒過垃圾。每次家裡垃圾桶快爆了,都是她這個萬年姐姐,心一軟,手一動,去幫他清理掉。即使她不在家,也會苦口婆心交代:「你住家裡,看到垃圾滿了就倒一下好嗎?」他的回應永遠是:「我最近很忙,可能不在家,可能住女朋友那…」總之就是:「這桶垃圾不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是不是有點熟悉?像不像公司裡某個下屬的嘴臉。
後來這個月她真的太忙,都沒回家。結果呢?垃圾桶炸了,他沒得選,只能自己動手處理。BUT,問題來了。他居然不知道垃圾車幾點來(廢話,他從沒倒過)。只好跑來問她。這時她腦中閃過一個念頭:「這不就是經典的《猴子跳回主管背上》的案例嗎?」
什麼是猴子跳上你背?當你的下屬、同事、或家人,把本來該他處理的事情丟給你處理,你又心軟接下來,那隻猴子(=責任)就穩穩地跳到你背上了。
然後他們會怎樣?他們就會開始相信:
「反正你最後會幫我收尾。」
「你會唸我,但你還是會做。」
「我不需要改變,我只要等你爆炸前出手就好。」
所以她弟從來沒有去研究什麼垃圾車時間、什麼資源回收,他知道就算炸了,總有個姐姐會收拾。直到她這次放手,讓垃圾炸出天際。
如何讓猴子回到原本該去的地方?
(1) 放手,讓下屬感受到「痛」
許多主管的心態像媽媽,怕孩子犯錯、怕他們受傷、怕別人說他沒帶好團隊。但老實說,你不讓他們痛一次,他們永遠不會動起來。
你幫他擦了一次屎,OK;第二次,你又擦;第三次,你還擦——恭喜你,你變成專業擦屎員。放手的勇氣,其實是主管的修煉。
(2) 建立可驗證的「監督機制」
不是放手就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我們需要的是系統化的監督設計。例如:
– 兩週一次的回報會議
– 書面紀錄、會議紀錄
– 任務追蹤表單
有了制度,他就知道:「這次不做,不是沒人知道,而是逃不掉。」這不只是管理,是一種「讓責任顯影」的技術。
(3)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機
她弟這次會動起來,是因為垃圾真的炸了,他的利益受損。同樣地,你的下屬不改變,通常是因為:
– 沒被懲罰
– KPI 沒壓力
– 沒有實質損失
你必須設計一套懲罰與獎勵的制度,讓他知道:「擺爛也有代價。」
最後,她弟想到一個絕妙辦法:「既然週三沒垃圾車,平日又常加班到很晚趕不上垃圾車,乾脆每天上班時帶一點去公司樓下倒!」她聽了差點噴笑:「你怎麼不早點想到?」但轉念一想,其實他早就想得到,只是從來沒有動機去想。
所以啊,真正讓人進化的,不是碎念、不是規勸,而是——「放手,讓問題真的發生」。
讓垃圾爆炸、讓猴子跳回去。你會發現,那些你一直扛著的人,其實都有腳,只是一直坐在你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