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床就急著回訊息?小心,它正偷走你最寶貴的專注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對許多人而言,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或電腦查看信箱,一整天不斷回覆、分類、轉寄,甚至半夜睡前都習慣再刷一次郵件。

問題是,大量的訊息中,真正需要處理的其實只有少數。

大部分郵件不是重複資訊,就是不相關的內容,卻依然佔據了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

久而久之,專注力被切割成碎片,我們陷入「永遠追不上進度」的焦慮循環。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每天被Email綁架,推薦幾個讓郵件回歸工具本質的實用方法。


1. 重新定義「必要郵件」

不是所有訊息都值得花時間處理。

事實上,大部分郵件只需要掃過一眼,甚至可以直接刪除。

如果養成「不被動回應」的習慣,就能把寶貴的專注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


2. 適時「退訂」

很多人習慣訂閱大量電子報、優惠通知或部落格更新,但資訊一多,很容易失去判斷力。

如果某些郵件已經不再對你有幫助,直接按下 退訂 是最乾脆的做法。

你的信箱不該成為資訊垃圾場,而應該是一個能幫助你決策、創造價值的資訊中樞。


3. 延遲回覆,找回自己的時間

Email的即時性很容易讓人陷入「必須馬上回覆」的焦慮,但事實上,大部分郵件根本不需要立刻處理

你可以設定固定的收信時段,例如:

  • 上午10點查看一次
  • 下午3點處理一次
  • 其餘時間專注在深度工作上

給自己設定固定的回覆時間,既能降低焦慮,也能提高效率。


4. 停止在手機上收郵件

一整天被手機震動和提示聲干擾,會讓大腦始終處於高壓狀態

嘗試關閉手機郵件通知,甚至完全移除郵件App,迫使自己只在電腦上處理郵件。

雖然剛開始可能不適應,但長期下來,你會驚訝於自己能重新獲得多少專注力。


5. 不行動,也是行動

很多人一看到郵件就會自動進入「解任務模式」,但事實上,不處理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一封郵件沒有任何價值,不需要回覆,也不會造成後續影響,那麼直接刪除就好。

與其讓它佔據心理空間,不如果斷清除,讓大腦保持清爽。


關鍵心法:讓Email回到「工具」本質

郵件本來只是輔助工作與生活的工具,但當我們被它牽著走時,反而失去了控制權。

要找回專注力與效率,核心不在於追求「清空收件匣」,而是學會設定界限:

  • 資訊過濾 → 留下有價值的訊息
  • 主動管理 → 設定收信時段,不被即時性綁架
  • 專注當下 → 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中

當你開始掌控郵件,而不是被郵件掌控時,會發現生活變得更輕盈,也更有餘裕去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重新奪回對時間與專注力的掌控權。


今日重點

📍 多數郵件無需即時回覆或處理
📍 主動退訂與過濾,保留有價值訊息
📍 設定時段收信,奪回專注與時間


📝經驗分享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正被無數的手機訊息和通知切割成碎片。早晨一醒來就打手機,跳出種郵件、訊息、提醒的通知,彷彿隨時都在待命。導致大腦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專注力被一點一滴消耗,最後陷入「永遠追不上進度」的焦慮循環。

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訊息太多,而是我們沒有設定界限。當我們習慣即時回覆、被動處理,便讓外界掌控了我們的時間與注意力。要重新奪回主導權,關鍵在於主動管理,刪除不必要的郵件、適時退訂無用資訊、關閉即時通知,甚至設定固定的收信時段,把深度工作的黃金時間保留下來。

學會選擇性的做出行動,才能讓大腦保持清爽。當我們不再追求被訊息綁架的生活,而是聚焦在真正有價值的訊息上,會發現時間突然變多了,壓力也隨之減輕。手機應該是工具,而不是主人。當我們開始掌控訊息,而不是被訊息牽著走時,生活會變得更自在,專注力也會重新回到我們手中。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路止難針
33會員
127內容數
天馬行空、隨心所欲、胡思亂想
迷路止難針的其他內容
2025/08/25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種情況,當你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時,身邊原本最支持你的人,卻突然表現得冷淡,甚至似乎在暗中拖你的後腿?
Thumbnail
2025/08/25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種情況,當你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時,身邊原本最支持你的人,卻突然表現得冷淡,甚至似乎在暗中拖你的後腿?
Thumbnail
2025/08/24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聲音,告訴你什麼「不可能」。 「想要財務自由?不可能。」 「沒有負債完成學業?不可能。」 「不按傳統路線成功?不可能。」 這些聲音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世界真的艱難,而是因為我們被限制在了一種「小格局思維」裡。
Thumbnail
2025/08/24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聲音,告訴你什麼「不可能」。 「想要財務自由?不可能。」 「沒有負債完成學業?不可能。」 「不按傳統路線成功?不可能。」 這些聲音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世界真的艱難,而是因為我們被限制在了一種「小格局思維」裡。
Thumbnail
2025/08/23
我們以為影響選擇最多的是憤怒或悲傷,但其實,「恐懼」才是那個最無聲卻最強大的推手。
Thumbnail
2025/08/23
我們以為影響選擇最多的是憤怒或悲傷,但其實,「恐懼」才是那個最無聲卻最強大的推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Thumbnail
最近每天最規律的事情是起床先刷牙洗臉,喝水之後打開電腦,在滑平台和電子信箱之前,打開電腦備忘錄開始打字。 那是炎上事件之後開始培養的新習慣,或許不是每天都可以寫出什麼東西,但就是開啟一個新的資料夾,裡頭從0.開始標注,直到今天寫到25.。通常一天坐下來就會想要試著讓自己打完一個生命裡發生過的故
Thumbnail
最近每天最規律的事情是起床先刷牙洗臉,喝水之後打開電腦,在滑平台和電子信箱之前,打開電腦備忘錄開始打字。 那是炎上事件之後開始培養的新習慣,或許不是每天都可以寫出什麼東西,但就是開啟一個新的資料夾,裡頭從0.開始標注,直到今天寫到25.。通常一天坐下來就會想要試著讓自己打完一個生命裡發生過的故
Thumbnail
以前有一段時間,見不得Line有未讀訊息,常常沒有一個一個讀好讀滿,就直接按〔一鍵已讀〕,讓未讀數歸零。 但不知從何開始,Line的未讀訊息一直都是999+的狀態,除了一定要看跟想看的,大多數的訊息是連點下已讀都發懶。 這是強迫症默默治好了?還是另一種懶惰症?(笑) 為了不讓訊息量被洗到居
Thumbnail
以前有一段時間,見不得Line有未讀訊息,常常沒有一個一個讀好讀滿,就直接按〔一鍵已讀〕,讓未讀數歸零。 但不知從何開始,Line的未讀訊息一直都是999+的狀態,除了一定要看跟想看的,大多數的訊息是連點下已讀都發懶。 這是強迫症默默治好了?還是另一種懶惰症?(笑) 為了不讓訊息量被洗到居
Thumbnail
總愛在睡前讀好書,《內在原力》讀完了,想好好再次回味,但一股衝動要我分享書裡面幾句金句。 因為累了,就先打開手機輸入裡面幾句,分享給睡前的你,還有妳~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一起幫助你實現?這才是有效人脈。 #一個人在人脈網路中的地位不是取決於階級,而是能夠幫助多少人
Thumbnail
總愛在睡前讀好書,《內在原力》讀完了,想好好再次回味,但一股衝動要我分享書裡面幾句金句。 因為累了,就先打開手機輸入裡面幾句,分享給睡前的你,還有妳~ #當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一起幫助你實現?這才是有效人脈。 #一個人在人脈網路中的地位不是取決於階級,而是能夠幫助多少人
Thumbnail
管理和配置專注力 第一步驟實踐起來感覺如何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二步驟 : 管理和配置專注力我們的專注在這時代可以說是「稀缺物」,任何可以獲取我們專注力與精力的事物都應該要是最珍貴的。因此,「請勿干擾」這四個字請作為自己在進行所有重要工作時的對外鄭重宣告。
Thumbnail
管理和配置專注力 第一步驟實踐起來感覺如何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二步驟 : 管理和配置專注力我們的專注在這時代可以說是「稀缺物」,任何可以獲取我們專注力與精力的事物都應該要是最珍貴的。因此,「請勿干擾」這四個字請作為自己在進行所有重要工作時的對外鄭重宣告。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週回顧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週回顧與感謝文!
Thumbnail
文章提醒我們重要的事要說三遍,但怎麼換句話說吸引聽者的注意,讓我們有機會被瞭解也就需要經驗與智慧。當然,也要有不厭其煩一說再說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文章提醒我們重要的事要說三遍,但怎麼換句話說吸引聽者的注意,讓我們有機會被瞭解也就需要經驗與智慧。當然,也要有不厭其煩一說再說的心理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