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紀帝國三裡頭,西班牙帝國可以從家鄉城市送來一張支援「非凡的一年」(Marvelous Year),可以在365秒內大幅增加生產速度。這個典故來自於拉丁語「annus mirabilis」,也常被翻譯成「奇蹟年」。
在西班牙的歷史上,「annus mirabilis」最常聯想到的是「1492年」。當年震動歐洲的大事之一,是女王伊莎貝爾(Isabel)與國王費爾南多(Fernando)征服了格拉納達,消滅了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國度,被當時全歐的人捧為一次巨大的十字軍勝利。
另外,當年稍晚,後世鼎鼎大名的哥倫布踏上了美洲的海岸,這起事件成為西班牙對世界史最巨大的影響之一,但相對於格拉納達事件來說,當時還不是很為人看重。在1492年以及稍晚,人們尚無從知曉「美洲」可能帶來的意義和利益。
但無論如何,在後世人而言,格拉納達征服+美洲登陸,構成了對西班牙國運「annus mirabilis」的要素。
「annus mirabilis」的另一個候選人,則是「1625年」,本年度深陷於三十年戰爭中的西班牙帝國,取得了一連串的大型軍事勝利,包含後來被繪製成知名畫作的「布雷達陷落」(La rendición de Breda),一時之間西班牙帝國看似又如日中天,當時人大概很難想像,二十多年後這個帝國的霸權就將正式畫下句點。
這兩個被後人「annus mirabilis」標籤的故事其實可以傳達出一個很重要的史學觀念:即我們要注意「後見之明」的問題。
對現代人來說,1492年最大的世界史大事當然是哥倫布航行,那是我們知道接下來產生的爆發性發展。當時人可不覺得,他們仍奠基在十字軍+再征服運動的傳統上,更推崇格拉納達征服的意義。
另一方面,現代歷史教科書老是喜歡強調「1588年無敵艦隊之役」,西班牙大敗給英國的故事,好像西班牙和英國從此霸權交替。實際上霸權衰退的過程往往相當漫長,而在此時英國尚無角逐歐洲霸權的資格。
西班牙的軍事強權往後長時間仍展現出壓倒性的力量。「1588年」當作霸權交替的年份,只是後人把十八世紀以後大英帝國的威風,錯套回十六世紀的結果。在十七世紀,海上荷蘭、陸上法國,都更有資格說是西班牙後下個世代的歐洲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