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再怎麼仔細排好的行程,還是會被突發事件打亂。
臨時被叫去打工、臨時要開會、甚至只是突然接到朋友的邀約,計劃瞬間失效。
過去的我會很慌張,覺得「啊!整個節奏都被打壞了」。
但現在,我學會了一些小習慣,讓突發行程不再把我擊垮。
接受「行程本來就會亂掉」
以前我總覺得,行程排好就該完美執行。
後來才明白,生活不是教科書, 行程一定會亂,重點是我怎麼調整。
這樣的想法,讓我在突發狀況出現時,不會再責怪自己,反而能更快進入「調整模式」。
我的三步驟小策略
1️⃣ 先挪,再補
當臨時有新行程,我會先移動當天「可調整」的事項, 再思考要把它補到哪一天。
不硬擠,才不會把自己壓到透不過氣。
2️⃣ 分輕重,不全搬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往後推,有些事其實可以刪掉。
我會問自己:「這件事如果三天後做,會有差嗎?」
如果答案是「不會」,那就刪掉。
3️⃣ 留下空白區
我的GoodNote排程上,會故意留一塊「Buffer空白」,專門給突發行程使用。這讓我不至於每次都打亂全部版圖。
我的GoodNote排程小習慣
我習慣在GoodNote裡設計一個簡單排程頁面:
- 左邊:列出今天「必做三件事」
- 中間:時間軸(6:00–24:00,每小時一格)
- 右邊:突發/備用區塊(用來記錄突發事件或補位計劃)

像這樣的區塊分法,讓我知道,我應該先完成哪些事、又有哪些事可以換時間處理。
這裡有另一個小技巧:
時間軸上固定不可變更的行程與可變更時間的事項,使用的顏色不同,較容易分辨。

突然得知明早的微積分課程要突擊小考,就可以直接將原本非必要且非固定行程的事項修改,原本唸藥理學的時間先改成複習微積分,而重要性低的動漫時間直接取消,優先完成重要又緊急的事!
(綠色字為突發事件後的更改結果)
這樣的版面讓我清楚知道:
哪些是必須完成的、哪些是可移動的。
當突發事件插進來,我只需要把它寫在右邊,再決定哪些事要往後挪,或是直接取消。
這樣,行程不會變成「亂七八糟的一坨」,而是有秩序的「被調整」。
突發行程,不是敵人
我現在不再害怕突發行程。
因為它不只是「打亂」, 也可能是提醒: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 要記得生活還有不確定的美好。
📩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如果你也常常被突發事件打亂, 或許可以試著在排程裡,先留下一點餘白。
👀 你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你最近一次的突發事件是什麼? 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下一篇,我會分享我的自製模板,歡迎大家下載使用,一同變為更好的時間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