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作者我的馬麗有非常相似的經歷。畢業後進入公司就職,被制度、社會摧殘後身心出狀況後辭職,為維持生計與轉換心情到家裡附近的小店打工,一做就做到現在。但我比作者極端一點,我開了我自己的小店哈。
書中內容輕鬆有趣常常不小心笑出來,而且因為太有同感,忍不住很想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歷!(奧客真的是服務業的萬年共同話題)
「讓員工感到不舒服的人,就不是我們的客人。」
這是一間可以跟客人吵架的咖啡店。我其實不喜歡衝突,但又滿喜歡吵架的(矛盾)。日常裡不會有火爆的場面,通常是「回嘴」這種尷尬局面。不過不管是吵架還是頂嘴,只要與對象關係有階級之分就沒有公道可言,像是老師或主管或父母,懲處一下來也不得不閉嘴;甚至不需要實際懲處,面對權威的負面情緒大部分人就退縮了。但客人與店家是對等的,並非花錢的就是老大。
「奧客是自己養出來的。」這是我在前主管身上學到的,他的唯唯諾諾鞠躬哈腰,讓他養出一堆「vip」。我絕對不要向他這樣,我對客人要很有界線!雖然這樣告訴自己,但也花了好長的時間才能坦然自若得拒絕客人的予取予求。慢慢的,客人就變成我想要的形狀了(讚)。
「作為一個普通的咖啡店店員,在不知不覺中也參與了別人的人生」
拿兒童當比例尺更顯時光飛逝。我第一個印象深刻的熟客是一對嬤孫。他們是附近鄰居在試營運時就來光顧了,之後一陣子幾乎每天都會來,弟弟總是把果凍說成布丁。有一天他又有妹妹了,阿嬤牽著他、推著妹妹去公園,又過一陣子妹妹會走路了,現在妹妹會講話了阿嬤說9月要去上幼幼班。而我這幾年只在糾結要讓他們叫我姊姊還是阿姨。
「對阿伯說『請不要用指甲刮梳子』感覺莫名其妙,加上他不是什麼壞人,我們也不能把他趕出去,只能在梳子阿北來的時候把音樂開到最大聲」
這個真的很好笑,因為我比較高敏,尤其不能忍受味道跟噪音,所以店裡的音樂會開很小聲。有一組中年夫婦吃完之後拿出牙籤剔牙,然後!開始用口水吸牙縫!發出嘖嘖嘖吸吸漱漱的聲音,一邊滑手機,持續好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很噁但好像也不能說什麼,所以難得把音樂開超大聲。
「而且總是會說『帶你去吃』這種居高臨下的說話方式也很莫名其妙。每次這個維也納攝影師來店裡,我心裡都想:『好噁好噁好噁』」
之前打工的店地方在淡水海邊,有一個科技業男子他每個禮拜六都會騎他的重機從新竹出發到北海岸兜風,下午到我們店裡坐坐。每次來都只點最便宜的啤酒然後坐一個下午,滔滔不絕講他自己的事。他的口頭禪是「喔我知道啊」「你居然不知道」「怎麼可能沒去過」之類的。他很堅持要「帶我」去一間很厲害的餐廳,因為我「不能沒去過」,堅持到會等我下班(噁)。有一次他可能太無聊就比較早離開,結果又在我收店的時候拿一杯飲料給我就離開了。我不敢喝,洗東西時順便倒掉。下班之後我發現他坐在外面等我,趁他在看海趕快溜走,然後他就再也沒出現過了。不知道是不是倒掉飲料被發現了。
「每次看到評論上寫『店員態度冷淡,真失望』之類的留言時,我就會忍不住覺得(蛤?)能用這麼便宜的價格喝到咖啡就很好吧?」
我也被寫過類似的評論,看到時第一個想法是「啊不然你想怎樣?」才花60塊,除了雞蛋糕你還想得到什麼??我不敢說對每個人都很親切,但至少都有禮貌。只有對於刺探隱私、品頭論足、高傲說教者我真的會超級冷淡,希望他們檢討自己而不是我(應該不可能哈哈哈哈)。
「以前我只會注意別人身上不好的地方,在心裡默默想著『我才不要成為那種人』,現在更多時候則是會想著『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如前面所言,一開始我都是告訴自己「不要像前主管一樣養出奧客」。也可能是因為主打蔬食與環保,到現在不管是客人或是同行(沒有同事嗚)都覺得能量相近,甚至很多讓我很欣賞的人。可能不一定會想成為他們,但同樣想成為如他們一般有想法、有理念,又讓人感到舒適愉快的存在,參考他們,一步步找出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