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偈】無常與涅槃-帝釋天-長部 16 Mahā Parinibbāna Sutta(大般涅槃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帝釋説偈 | 無常與涅槃

帝釋説偈 | 無常與涅槃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行法必然是無常 Uppāda vaya dhamminō 生起消滅是法性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已經斷除生起法 Tesaṃ vūpa samō sukhō 此乃最善之平安 凡是一切因條件而生的,都會因條件變化而改變。 具備存在的條件擇存在, 具備滅去的條件則滅去, 例如燭火, 因為有可燃燒之物(臘燭、燭芯)、幫助燃燒的條件(氧氣、熱度、風),所以才能持續燃燒。 一切生命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及早修行佛法且證悟, 那麼來日不僅方長,而且去處也會非常不明確, 差不多就類似抽盲盒或轉扭蛋, 只能隨業前去、彷彿被控制。 但如故依照佛陀的教法,按部就班地實踐, 就能早日止息一切導致生起的條件,從而因為不再生起,所以不再需要體驗走向滅亡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一切變化帶來的苦。 這就是佛陀的最後一課,如何做到最偉大的「不再生」的教導。 ---- 依據巴利三藏的經典,本段偈言出自『長部16經 Mahā Parinibbāna Sutta(大般涅槃經/最完美的徹底解脫經)』,是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在佛陀解脫時,所說的一段偈言。 根據網路資料,北傳大藏經則說這是帝釋天對「雪山童子(佛陀過去生的其中一生)」傳述過往諸佛的偈言。 以下備註英文翻譯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All things are impermanent) Uppāda vaya dhamminō (They arise and pass away)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Having arisen they come to an end) Tesaṃ vūpa samō sukhō (Their coming to peace is bliss) 而通行的中文翻譯版本是: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四字偈的好處是簡潔、好記憶且優美。 但是,因為中文的多重解釋特質,可能造成涵義誤解,故才作了更趨近直白的翻譯。 在中文圈中,「Parinibbāna」傳統上譯為「般(在梵語時,讀音接近:撥)涅槃」,其實講的是佛陀的死亡,但為了區別解脫者的死亡,與未解脫者的死亡的不同,故音譯為『般涅槃』 本次將之意思盡量直譯,使用「徹底解脫」,象徵「完全止息;生命之火的滅盡、冷卻」之意。 透過徹底除滅了無明(癡),以及貪與瞋,佛陀及正文四果的每一位阿拉漢,都已經不再具備「出生」的條件,所以,他們的一切身口意行,都不會再成為「出生」的條件,所以可以「不再出生」,而這就是真正的平靜。 抵達涅槃,不是真的有個什麼地方,叫做「涅槃」或「極樂世界」可以去,而是斷了「想要去」那股涅槃、極樂世界的念頭或一切所需條件。 ---- 近日聽聞在學法過程中,較有因緣的人間善知識的色身滅去,故今天不談經文,儘早寫下這篇,警惕自己,也或許可以提醒有緣人🙏 紀念莊春江居士,感恩您極為貼近巴利語的中文翻譯,隨喜您不分南北傳經文,只追求正法的精神和事蹟🙏 紀念 Sukhesī 尼師,雖然並沒有直接與您接觸過,但透過一起學習阿毗達摩的同學,得知您長期指導、護持正法、關懷世間的善行,非常尊敬您在修行中,也持續慈悲他人的善心🙏 兩位已經乘業而去,必有如法之果報。 Sādhu🙏Sādhu🙏Sādhu🙏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2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以前,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曾經和他的車夫--馬達利(Mātali)說: 『親愛的馬達利,備好千駿馬車,我們要去花園欣賞風景吧!』
Thumbnail
2025/08/31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城,那時他對聚集的比庫們開示這段法: 「比庫們,以前,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曾經和他的車夫--馬達利(Mātali)說: 『親愛的馬達利,備好千駿馬車,我們要去花園欣賞風景吧!』
Thumbnail
2025/08/30
某日,佛陀在靠近衹樹林附近的地方,進行日間的禪坐。 三十三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和名為「薩杭巴帝(Sahampati,傳統譯名:娑婆世間主、大梵天、梵王娑婆)」的天神來到佛陀所在的屋宅,他們分別站在門的兩側,以偈言交談。
Thumbnail
2025/08/30
某日,佛陀在靠近衹樹林附近的地方,進行日間的禪坐。 三十三天神之王--帝釋天(=薩迦)和名為「薩杭巴帝(Sahampati,傳統譯名:娑婆世間主、大梵天、梵王娑婆)」的天神來到佛陀所在的屋宅,他們分別站在門的兩側,以偈言交談。
Thumbnail
2025/08/2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附近的鷲峰(Gijjhakūṭa,讀音:吉佳古搭,傳統譯名:靈鷲山)山頂。 那時,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來到佛堂身邊,向佛陀禮敬之後,站在一旁,以偈言問道:
Thumbnail
2025/08/29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附近的鷲峰(Gijjhakūṭa,讀音:吉佳古搭,傳統譯名:靈鷲山)山頂。 那時,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來到佛堂身邊,向佛陀禮敬之後,站在一旁,以偈言問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世間的法,有這個東西,你得到了我就少了;我得到了,你就沒有了,是必定會生起諍論。 佛法這個東西妙不可言,我給了你,你固然好了,我更好;反過來,你給了我,我固然好,你更好,就這麼個好處,就這麼個好處。—師父的叮嚀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本期視讀經典的《那先比丘經》,即是終極問題的對話錄。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