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釋説偈 | 無常與涅槃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行法必然是無常 Uppāda vaya dhamminō 生起消滅是法性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已經斷除生起法 Tesaṃ vūpa samō sukhō 此乃最善之平安 凡是一切因條件而生的,都會因條件變化而改變。 具備存在的條件擇存在, 具備滅去的條件則滅去, 例如燭火, 因為有可燃燒之物(臘燭、燭芯)、幫助燃燒的條件(氧氣、熱度、風),所以才能持續燃燒。 一切生命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及早修行佛法且證悟, 那麼來日不僅方長,而且去處也會非常不明確, 差不多就類似抽盲盒或轉扭蛋, 只能隨業前去、彷彿被控制。 但如故依照佛陀的教法,按部就班地實踐, 就能早日止息一切導致生起的條件,從而因為不再生起,所以不再需要體驗走向滅亡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一切變化帶來的苦。 這就是佛陀的最後一課,如何做到最偉大的「不再生」的教導。 ---- 依據巴利三藏的經典,本段偈言出自『長部16經 Mahā Parinibbāna Sutta(大般涅槃經/最完美的徹底解脫經)』,是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在佛陀解脫時,所說的一段偈言。 根據網路資料,北傳大藏經則說這是帝釋天對「雪山童子(佛陀過去生的其中一生)」傳述過往諸佛的偈言。 以下備註英文翻譯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All things are impermanent) Uppāda vaya dhamminō (They arise and pass away)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Having arisen they come to an end) Tesaṃ vūpa samō sukhō (Their coming to peace is bliss) 而通行的中文翻譯版本是: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四字偈的好處是簡潔、好記憶且優美。 但是,因為中文的多重解釋特質,可能造成涵義誤解,故才作了更趨近直白的翻譯。 在中文圈中,「Parinibbāna」傳統上譯為「般(在梵語時,讀音接近:撥)涅槃」,其實講的是佛陀的死亡,但為了區別解脫者的死亡,與未解脫者的死亡的不同,故音譯為『般涅槃』 本次將之意思盡量直譯,使用「徹底解脫」,象徵「完全止息;生命之火的滅盡、冷卻」之意。 透過徹底除滅了無明(癡),以及貪與瞋,佛陀及正文四果的每一位阿拉漢,都已經不再具備「出生」的條件,所以,他們的一切身口意行,都不會再成為「出生」的條件,所以可以「不再出生」,而這就是真正的平靜。 抵達涅槃,不是真的有個什麼地方,叫做「涅槃」或「極樂世界」可以去,而是斷了「想要去」那股涅槃、極樂世界的念頭或一切所需條件。 ---- 近日聽聞在學法過程中,較有因緣的人間善知識的色身滅去,故今天不談經文,儘早寫下這篇,警惕自己,也或許可以提醒有緣人🙏 紀念莊春江居士,感恩您極為貼近巴利語的中文翻譯,隨喜您不分南北傳經文,只追求正法的精神和事蹟🙏 紀念 Sukhesī 尼師,雖然並沒有直接與您接觸過,但透過一起學習阿毗達摩的同學,得知您長期指導、護持正法、關懷世間的善行,非常尊敬您在修行中,也持續慈悲他人的善心🙏 兩位已經乘業而去,必有如法之果報。 Sādhu🙏Sādhu🙏Sād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