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我成長的起點
好久沒有在方格子提筆寫文章了。這篇文字,拖了好久才有勇氣落下第一個字。
上一次能這樣專心寫作,大概已經是兩年前了。這兩年間,我經歷了斷掉一段有毒的關係、轉換工作崗位、有人離開了我的生命、拿到碩士學位,也學了DJ。看似突破與蛻變不斷,但我卻常常感覺自己仍困在過去的影子裡。
我逐漸發現,自己似乎無法同時扮演多種角色:無法是個自由揮灑的音樂人、無法是個貼心的女兒、無法是個事業有成的女性、無法是個能接住另一半的情人,更無法當個持續分享腦中上百種想法的編輯。從一開始信誓旦旦的「我一定可以身兼多職」,到中途的自我懷疑,再到最後決定「放過自己」。如今,我選擇回首這段不堪,與自己誠實對話。
自我探索的契機:從關係到寫作
在結束論文地獄的尾聲,我認識了幾位新朋友。聊天中,他們輕描淡寫地問我:「妳明明有能力又活潑,為什麼要把自己關起來?」這句話在我心裡迴盪許久。這一次,我不再把責任推給他人,只能承認——我沒有好好保護自己。
於是我開始想:該怎麼梳理自己?該用什麼方法讓我找到問題,並試著改變?
正巧,方格子寄來一封提醒「休耕太久」的Email。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是啊,就用我最熟悉、最安心的方式吧——寫作。
寫作低潮與心理壓力:為何停筆?
在這兩年中,總是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塞滿我的腦袋。在看著有興趣的書想,在做音樂的時候想,在工作的時候想,在與伴侶相處的時候想,無時無刻都在不斷運轉,所以我內分泌失調了,變胖、長痘痘、食慾不振、失眠...等,樣樣來,我不開心,真的很不開心,我好像是開心不起來了。
直到某天,我收到一位讀者的私訊,她告訴我,我的文章幫助他走出情傷。這是第一次,我很開心我堅持的事情,但我更開心的事是「幫助到人」。那此開始,我就抓著這個信念不放。
我要成為一個能夠幫助人的作家。
是的,從那刻起,一切都變得有目的性,我寫不出來了。內心豐富的我,第一次發現,我什麼也寫不出來了。而隨著AI的興起,我搭上AI的順風車,想要利用AI在寫出文章,研究怎麼使用、怎麼下Promt,生成出來修改後的文章,沒有任何情感可言,也不是我期待的模樣。
我不再做我喜歡的事,拒絕做這些事,漸漸的我觀察不到身邊的小美好,不再被電視劇情、音樂感動,也不常笑了。那時的我把異常的理性視為一種禮物,告訴自己理性的人總是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建立自信的方法:習慣、健身與人際交流
前面提到讓我想要反思自己的那群朋友們,變成我的救命繩,但這次,我不再只是緊緊抓住,而是自己也奮力向上的爬。
開始從小習慣建立自信心,把所有小事分成小目標一個一個完成,願意跨出家門與人社交、健身、嘗試新事物,從一開始不敢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到可以自在的對談,從半小時的有氧到一個半小時的力量訓練加有氧,一次次一點一滴的看著自己成長以及內心自我認同的茁壯。
我又能像之前一樣笑著,能自由自在的做自己、面對自己,能夠發現生活中小細節帶來的幸福,自己為自己創造儀式感,能夠被人事物給感動。
自我成長的結語:允許自己做真實的我
現在的我,還不足以大聲宣告「我已經成為想要的人」。但我能自信地說:「我正在走向那個方向。」我開始允許自己任性: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休息就休息,不再苛刻對待自己,也不再懊悔每個選擇。
在提筆前,我還在想:「我怎麼會把自己過成這樣?」一路寫下來,卻感謝自己願意誠實面對、願意記錄。或許哪天我又會跌進旋渦,但至少,我能回頭看看自己是如何走過來的。
最後,謝謝妳,始終沒有放棄做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