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人類未來進化史:關於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的迷思》簡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類未來進化史:關於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的迷思》( Vis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cendence: Human Enhancement and the Rhetoric of the Future.2017),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22 年出版。

在科技快速演進的語境中,「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幾乎成為當代的關鍵詞。腦機介面、基因編輯、人工智慧與太空殖民,往往被包裝成必然的進化方向,甚至以烏托邦式的語言宣稱:可以徹底改造人類命運。

美國傳播與修辭學者 James A. Herrick 在《人類未來進化史:關於人類增強與技術超越的迷思》(Visions of Technological Transcendence: Human Enhancement and the Rhetoric of the Future)中,卻選擇退後一步,以傳播與神話批評的角度,解構這些「未來敘事」的說服力量,並提醒我們:人類真正的進化或許不在於器官或程式的升級,而在於話語與價值的反思。 寫作目的:揭示科技神話的修辭運作 Herrick 的首要企圖,並非判斷這些技術願景會否成真,而是揭示「人類增強」話語如何被構造成一套現代神話。他強調,這些敘事並非單純的科學預測,而是融合宗教語彙、救贖想像與歷史必然論的修辭工程。它們不僅影響大眾想像,也在無形中引導政策投資與社會資源分配。換言之,本書的目的在於「去魅」:辨識並拆解我們為何相信科技即是未來,並相信未來只能如此。 核心概念:八條「技術—救贖」的敘事鏈 書中將流行於媒體、學界與產業的技術超越論,梳理為八種相互交織的主題: 1. 進步必然/奇點降臨:將歷史描繪成直線進步的必然,技術奇點彷彿命定。 2. 演化替代:由工程學接管自然選擇,人類自我設計。 3. 生命即資訊:人被視為可上載、可複製的資訊流。 4. 大腦增強與心智連結:全球腦與集體智能的夢想。 5. 超越智人:人類將進入「後人類」階段。 6. 終止死亡:死亡不再是宿命,而是可解的工程難題。 7. AI 作為新神祇:演算法被賦予宗教化的崇拜語彙。 8. 太空殖民:離開地球被視為人類命運的終極篇章。 Herrick 指出,這些敘事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編織了一幅「必須投資科技、否則落後文明」的話語網絡。 方法論與學術價值 Herrick 的最大貢獻,在於提供一套修辭學的閱讀工具。他不以科技發展本身作判斷,而是拆解其中的比喻、譬喻與權威訴求,讓讀者能在面對「長壽不死」「人機融合」等口號時,看見其背後的話語邏輯。這種方法不僅拓展了傳播學的研究領域,也為公共辯論提供了批判工具。 然而,本書的侷限在於:它揭示話語運作,卻對具體的政策設計、倫理規範著墨不足;此外,分析主要集中於西方科技論述,對其他文化語境的應用尚待補充。 與 Nicholas Carr 的互補 若與 Nicholas Carr(《淺薄》《玻璃籠》)的著作並讀,兩者構成互補:Carr 關注數位媒介如何改變注意力、技能與思維模式,著重在「結果」;Herrick 則分析這些結果背後的「說服過程」——為何我們甘願交出記憶與自主性,因為一套烏托邦的科技故事早已讓我們信服。 人類文明的前景:在「可欲」與「可控」之間 Herrick 的批判引導我們思考三個前景方向: 審議式增強:將增強科技納入公共討論,以公平與風險為基準。 修辭問責:要求科技預言與商業宣傳接受檢驗,而非以「不可避免」為擋箭牌。 多元未來:拒絕單一文明模板,將人文、宗教、社群納入科技規劃的早期階段。 這些觀點提醒我們,未來的關鍵不在於技術的極限,而在於我們如何選擇敘事,並以何種價值來引導發展。 總結評價 《人類未來進化史》是一部具啟發性的傳播學著作。它最重要的洞見在於:人類未來首先是一場話語的競爭,而非單純的技術競賽。在腦機介面、基因療法與人工智慧不斷突破的時代,本書提供了辨識與反思的工具,讓我們免於被科技烏托邦牽著走。 這部作品的價值,不在於給出具體的技術路線,而在於促使我們保持清醒:科技雖能改變生物學與物質環境,但能否改變文明的價值方向,仍取決於人類如何審慎使用語言與修辭來塑造「未來」。

□相關視頻□

安爭鳴:首長真能活到150歲嗎?

https://youtu.be/VzVhFQXr8f8?si=QGn29qMPtHX5ISfF

James A. Herrick(1954/10/06--2024/05/24)

James A. Herrick(1954/10/06--2024/05/24)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5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8/30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中譯本:《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智人之上》
Thumbnail
2025/08/30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名: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 中譯本:《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智人之上》
Thumbnail
2025/08/10
今日的香港,或許是明日的台灣;而今日的台灣,亦是香港曾經錯過的機會。兩地的命運,早已被地緣政治與價值抉擇緊密連結。自由不會自動延續,民主也不會憑空長存,它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承擔與行動。無論身在何處,唯有看清威脅的真貌,拒絕被虛假敘事所蒙蔽,才能在巨浪之後,仍站立於堅實的立場上。
Thumbnail
2025/08/10
今日的香港,或許是明日的台灣;而今日的台灣,亦是香港曾經錯過的機會。兩地的命運,早已被地緣政治與價值抉擇緊密連結。自由不會自動延續,民主也不會憑空長存,它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望、承擔與行動。無論身在何處,唯有看清威脅的真貌,拒絕被虛假敘事所蒙蔽,才能在巨浪之後,仍站立於堅實的立場上。
Thumbnail
2025/08/03
吳國光(1957年-),山東臨沂人,著名政治學者與政論家,長年致力於中國政治轉型、比較政治制度與政治經濟學之研究。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亦為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活躍於中英語學術界與國際政策論壇。
Thumbnail
2025/08/03
吳國光(1957年-),山東臨沂人,著名政治學者與政論家,長年致力於中國政治轉型、比較政治制度與政治經濟學之研究。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亦為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活躍於中英語學術界與國際政策論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公元2055年,人類無需工作,無論粗活細活,快活慢活,都由 AI 智能人24 小時不眠不休負責,人類進入比帝王還舒適的生活。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Thumbnail
在《科技大歷史(上):不想超級焦慮和迷惘,就要懂科技趨勢的底層邏輯》中,我們深入探討了科技進程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了解科技的底層邏輯是降低個人焦慮的關鍵,透過回顧人類與科技的共同歷程,我們得以結合科技與人文思維,洞悉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生活和文明。掌握溝通和人文素養成為在AI時代保持人性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關於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躍進發展,包含人類的發展速度、社會體制、政治力量、資本和宗教體系等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闡述了人類面臨的挑戰和變遷。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