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台灣經濟四百年》時,感到當今台灣對於日本時代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等諸多為台灣奠定現代化基礎經濟建設的人們,十足缺乏介紹,也因此或許會知道清領和戰後的台灣建設,但卻對於奠基現代化經濟十分重要的日本時代缺乏認識。
不過有一天看到這本《日治建設的尋古之旅:從基隆港到屏東二峰圳,走訪臺灣歷史的八個悠遊路線》,閱讀之後,發現作者用旅遊尋幽探古的方式,規劃了八條可以單日完成的悠遊路線,也讓讀者如我能以輕鬆的方式,認識過往。
本書的建設探訪路線可分為三個主題:鐵道、水利與電力。書寫的布局也略為巧妙,先介紹旅遊中間會遇到的景點,接著附上旅遊須知資訊,後面再放上能使旅遊增色、為景點上妝的歷史故事,敘述深淺適中,不僅理解臺灣,也理解日本,更認識這些為台灣建設付出心力甚至生命的人們。
作者從阿里山鐵道乃至全島縱貫鐵路的建設玩起,一路走訪宜蘭的西鄉堤防、現代化的基隆港建設、臺南下水道、嘉南大圳、臺中白冷圳、屏東二峰圳,最後玩到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在這些旅遊過程中,作者也一路從對台灣治理理念規劃的後藤新平、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及眾多鐵道建設人員、幕末三傑西鄉隆盛之子菊次郎在宜蘭的治水工程、巴爾頓及其弟子濱野彌四郎對台灣大小下水道建設的努力、八田與一等水利工程師對中南部諸多水利工程的建設,乃至於建設當年遠東最大水力發電廠日月潭發電廠的松本幹一郎等人。
這些設施至今仍在使用,成為現代台灣民生、經濟的重要基礎,這些當年致力於建設、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們,不管是日本人還是蘇格蘭人,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讓我跟著作者旅遊行程認識未來出遊路線時,也看見他們當年的努力,增添了日後探訪的底蘊與色彩。而作者在本書後面亦有創作劇本,描繪八田與一來台治水時,與台灣地理環境、人們互動的過程與心路。
本書透過有趣的輕旅行行程規劃,也讓讀者們能夠認識腳下土地的過往,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旅遊與歷史小書,適合喜歡日本時代的台灣歷史、熱愛出去走走輕旅行的朋友。
書籍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