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人目光從中國移往世界,發現不管是現實還是歷史,臺灣跟週遭國家的互動、影響、同調、先後變化是連動的,不是只跟中國往來。但是過往缺乏對東亞的認識,這本《東亞近現代通史》集結權威日本學者,合力描繪自十九世紀迄於二十世紀末的東亞歷史變化,提供我們一個認識近現代東亞的框架和知識。
書中「東亞」包含東北亞(日韓中)和東南亞,搭配大時代歷史軌跡的變化,有時間上下的縱深,也有地域左右前後的廣袤,在出現重大事件時,則對照兩大區域和內部各地當下產生的共時性震動和變遷。讓我閱讀時,產生了與這些地區人們共處同一個時空的感受。
精緻的描繪技巧,加上簡潔扼要、不艱澀的行文敘述,不僅帶來新知、開拓視野,更有「同時不同地的變化如何產生蝴蝶效應」的體會。而擔心台灣在東亞史中的位置/歷史等會不會被略過、臺灣缺席甚至被缺席,或者東亞史仍只側重在「中日韓」的朋友也不用擔心。閱讀下來,作者們在寫作上強調「區域」的發展,在寫作份量上均衡且兼顧各個國家/地區的動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南亞各國的篇幅甚至不輸傳統東亞史強調的「中日韓」,儘管不可避免地具有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如中國、日本的篇幅偶爾還是多一點(也因為這本書是寫給日本人讀的),但並沒有上述缺席或者只重視某幾國的問題,是一部均衡描繪、提綱挈領但又不失核心細節的作品。

在這個區域的歷史中,台灣完全沒有缺席,從開港通商、武裝抗日、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皇民化與太平洋戰爭的境遇與心情、二二八事件和「在中華民國的新殖民地化之下,擺脫日本的殖民地化」的境遇、台灣關係法、經濟奇蹟、民主化與李登輝之類的都寫到了,特別是第一章甚至連開港後台南被高雄取代,是因為採用蒸汽船的緣故這些都寫了出來。在洗鍊地描繪歷史的發展與節點時,同樣注重了台灣與全球、區域共同又相異的變化,我認為本書很值得關心台灣在東亞史觀念的朋友一看。
本書能帶給讀者觀念、時間感、地域感上的突破,足以改變傳統歷史知識與理解的新知,會讓人更理解你我身處的地方、週遭的國家的變遷與互動,歷史與現今有著難以分開的連結,近現代歷史更是理解民族國家關係的入門。原書雖然出版於2014年,沒有更新到後來變動,但仍然非常推薦給想了解近現代東亞糾纏不清的歷史與現今愛恨情仇的朋友,也是現階段臺灣出版品中瞭解這段歷史的極佳讀本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