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會議室裡,只剩下昏黃的燈光灑落在桌面上。
江明坐在長桌的一端,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他是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這幾天公司陷入僵局:團隊成員之間彼此抱怨、合作斷裂,甚至有人提出離職。那一刻,他突然感覺到一股沉重的孤獨感,彷彿整間公司都只靠他一個人苦苦支撐。

就在這種壓力中,他想起了一次與導師的對話。導師微笑著說過:「經營不只是靠制度和策略,更要靠『四共法則』。你若只懂得競爭,就只能贏一時;但若懂得共存與共享,才能走得長遠。」
一、共存:不是你輸我贏,而是一起活下來
故事發生在公司成立的第三年。當時,江明面對的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價格殺到幾乎沒有利潤。
團隊裡的業務焦急地問他:「要不要跟他們拼到底?反正我們也能撐一陣子。」
江明卻沉默了。他知道,硬拼價格戰可能只會讓雙方同歸於盡。
後來,他轉念一想,主動去找對手聊了一次。會議室裡,兩個老闆對坐。空氣裡彌漫著試探與防備。

江明深吸一口氣,說出一句讓對方意想不到的話:「我們不必打到魚死網破,市場這麼大,總有可以共存的空間。」
那一刻,對方愣住了。原本以為會是一場針鋒相對的談判,卻意外開啟了一條共存的道路。後來,他們約定各自守住不同的市場區塊,避免惡性競爭。
江明在心裡明白,這就是「共存」: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找到能一起呼吸的空間。
二、共榮:你的成長,也是我的榮耀
幾年後,公司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員工——小芸。
她剛進來時,能力普通,甚至常犯錯。很多同事不看好她,甚至有人私下抱怨:「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扛得起重任?」
江明卻沒有急著放棄。他給了小芸一個小專案,讓她有機會嘗試。小芸一開始跌跌撞撞,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幾個月後,她交出了一份驚艷所有人的成果報告。
在頒獎的那天,台上燈光打下來,小芸手裡捧著獎盃,眼眶泛紅。她走下台時,小聲對江明說:「謝謝你願意給我這個機會。」

江明心裡很清楚,這就是「共榮」:當員工的光芒閃耀時,不只是她的勝利,更是整個團隊的榮耀。
三、共利:利益不是分蛋糕,而是一起做大
有一次,公司跟一家合作夥伴談合約。
對方提出的條件,讓江明的財務長皺起了眉頭:「老闆,這樣分潤我們幾乎沒利潤了。」
江明沉思了很久,最後決定接受,並且加碼支援對方的行銷。理由很簡單:他看見了未來市場的潛力。
幾個月後,合作成果超乎想像。蛋糕變大了,不僅合作夥伴賺到錢,公司也迎來創紀錄的營收。
江明在會議上說:「共利不是你少拿我多拿,而是我們一起把蛋糕做大,最後大家都能分得更多。」
那一刻,員工們眼神裡閃爍著前所未有的理解。
四、共享:當資源流動,價值才會真正放大
疫情那年,公司陷入低潮。很多廠商選擇封閉自己,保護資源。
但江明卻選擇相反的做法。他把公司的軟體工具免費開放給中小企業使用,甚至舉辦線上分享課程。
有人質疑:「老闆,這樣會不會便宜了別人?」
江明卻笑了笑:「當你願意共享,市場會記得你的善意。」

後來,當疫情逐漸好轉,許多企業第一時間選擇跟江明合作。因為他在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共享」而不是「自保」。
這就是「四共」的最後一個核心:共享資源,讓價值流動,才會在無形中建立起真正的信任網絡。
人生的鏡子
江明後來才發現,這不只是企業的法則,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家庭裡,需要共存——夫妻之間不是誰壓過誰,而是一起度過難關。友情裡,需要共榮——朋友的成功,不是比較的壓力,而是彼此的驕傲。人際裡,需要共利——懂得互相成全,而不是只計算誰多誰少。社會裡,需要共享——只有當資源流動,善意擴散,世界才會更好。
夜深人靜時,他常回想導師的一句話:「懂得四共的人,不會孤單,因為他知道如何和世界同在。」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共存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找到能一起呼吸的空間。」
- 「當員工的光芒閃耀時,不只是她的勝利,更是整個團隊的榮耀。」
- 「共利不是分蛋糕,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 「共享的本質,是讓價值流動,信任隨之誕生。」
- 「競爭只能讓人短跑衝刺,共存才是長跑的耐力。」
- 「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壓制,而是讓別人的成長成為自己的驕傲。」
- 「利益最終會流向彼此信任的人。」
- 「當你選擇共享的那一刻,你已經在為未來播種。」
- 「四共法則不只是經營的策略,更是人生的鏡子。」
- 「活得長遠的人,不是最強的人,而是懂得與人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