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朋友聊到,最近我們因為各自的原因所以比平常早起床,也因此比較早出門送小孩上學(我們的小孩都是幼兒園小班),而發現了早出門的不同風景,小孩也比平常能更順利的出門(有小孩的家長可能比較知道,早上出門像打仗,很多事情要準備,而且還要祈禱小孩心情美麗不要突然盧起來什麼都不配合或是不想出門不想上學)
也因此聊到:如果可以,若能常常早點起床早點出門感覺也不錯
但人總有惰性,會想睡晚一點、會想慢慢來,因此自發的早起真的頗困難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靠毅力太難,那就靠外力吧」
任何好習慣的養成好像都能套用到上述這句🤭
也因此,很多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需要靠一些系統化的安排或培養、設定一些情境,而不是靠毅力,比如:我每天的微運動,靠的是把那段運動時間排進行事曆,時間到就去做(且運動的時間長度是只安排不難達成的分鐘數 簡單項目,幫助自己願意每天執行);我每天早睡,靠的是陪小孩睡覺,然後就跟著睡著;而早睡後,這個情境也自然的戒掉了宵夜
當有些習慣執行久了,就變成自發的習慣了,真的很神奇!
所以回到前述,如何可以早點起床早點出門呢?我們當初的外力各自是:工作的因素以及小孩感冒需要早起處理某些事的因素,當外力消失後,好像又無法早起了😆
也因此又要再尋找新的外力或培養新的習慣啦~
但我目前因為陪小孩睡而早睡,其實也自然而然早起,多了很多me time的時間可以滑手機或聽點YouTube頻道等,雖然不若原本的工作因素能那麼有效早起,但這個情境是大多能鼓舞我早起的外力或情境之一,目前覺得蠻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