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科學】三大肌肉動作型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在動作科學的世界,肌肉被分成了三種

「大範圍動作肌 (GM, Global Mobiliser)」「大範圍穩定肌 (GS, Global Stabiliser)」「局部深層穩定肌 (LS, Local Stabiliser)」如果生活中或運動時的「動作」是你的遊戲任務,那這三種「肌肉」就是你隊伍裡缺一不可的角色。


raw-image

根據肌肉的特性,Mark和Sarah老師從「動作」的角度對肌肉的分類歸納出了全新的解釋

先聽我說說三個你不能不知道的肌肉動作特性💪🏼

📌同一個肌群裡也會有不同種類的肌肉

控制動作產生的中樞是大腦,而每條肌肉分別有自己的神經支配。因此即便是同一個肌群裡相鄰的肌肉,若是由不同的神經支配,也可能產生不同的動作,屬於不同的類別。以腹部肌群為例深層的腹橫肌(Transverse Abdominis)與淺層的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做的就是完全不同的動作,分別屬於不同的肌肉種類。

raw-image

📌肌肉收縮沒有起終點之分,皆是由兩端往中心收縮

肌肉是靠連結在骨頭,俗稱骨凸點的地方。收縮帶動骨頭,使人體產生動作。肌肉收縮時是由兩端往中心收縮,並沒有起終點之分。

raw-image

📌不同肌肉有著各自擅長的收縮模式

肌肉收縮方式分為❶向心收縮(把啞鈴從地上舉起來)❷離心收縮(把啞鈴慢慢放回地上)❸等長收縮(提著啞鈴不動)每條肌肉都具備這三種收縮方式,同時也各自有最擅長的收縮模式。

raw-image

了解這些肌肉的特性後,接著就來公布最一開始提到的三種肌肉角色分別是什麼啦!

raw-image

推副本打王時,隊伍裡總有位無時無刻不蓄勢待發,全身點滿攻擊力,瞬間爆發傷害,擔任主要輸出的「戰士」。

在動作的世界,肌肉RPG被分配到這樣一個角色的就是

「大範圍動作肌 (GM, Global Mobiliser)」

肌肉特色:

1. 多為跨關節,或脊椎多節段接點2. 通常較為淺層3. 力臂長,範圍大。擅長做向心收縮,負責高速、爆發、大能量輸出4. 大部分肌肉解剖走向在矢狀面(sagittal plane)5. 容易在低負荷情境下,過度興奮參與收縮出力,做自己不應該做的事(太興奮搶別人的工作)

舉例:

👊🏻闊背肌 Latissmus Dorsi👊🏻腿後肌 Hamstring👊🏻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歪編小總結:

雖然大範圍動作肌容易興奮一直收縮用力,導致常常過勞,提高傷害風險。但是在全力衝刺、舉起最大重量等等運動的過程中,我們依舊需要訓練大範圍動作肌,提升他能產生的力量、爆發力💪🏻💪🏻💪🏻


raw-image

「法師」擅長使用各種法術,能控場減傷,也能攻擊輔助輸出。

在動作的世界,總是待在隊伍後排的這樣一個角色就是

「大範圍穩定肌 (GS, Global Stabiliser)」

肌肉特色:

1. 多為單關節或是脊椎每個節段都有接點2. 通常較為深層3. 擅長離心收縮,負責動作的「減速」、「剎車」4. 肌肉解剖方向多為斜向,因此通常伴隨「旋轉」動作產生5. 容易在低負荷情境下,被過度興奮的大範圍動作肌抑制(偷懶沒在工作)

舉例:

👊🏻髂肌 Iliacus👊🏻腹斜肌 Oblique Abdominals👊🏻前鋸肌 Serratus Anterior

歪編小總結:

若是掌控好大範圍穩定肌的徵招,不僅能夠分擔動作肌的工作,增加續航力,提升運動表現,還能降低受傷風險呢👍🏻這是一條訓練動作控制一定要練好的肌肉角色喔!


raw-image

RPG隊伍中最核心的後勤角色 — — 「補師」🧙🏻‍♂️

就算不負責攻擊打傷害,卻大大地提升了隊伍穩定通關的成功率✊🏻在動作的世界,總是在背後默默付出的角色就是

「局部深層穩定肌 (LS, Local Stabiliser)」

肌肉特色:

1. 通常為最深層的肌肉2. 擅長做等長收縮,負責控制關節間的位移3. 是非常重要的本體感覺受器4. 通常收縮會出現在動作發生「之前」,預先穩定好關節5. 有時會太晚收縮,或是收縮徵招不足,導致關節不正常的滑動(遲到、早退)

舉例:

👊🏻腹橫肌 Transvers Abdominis👊🏻橫膈膜 Diaphram👊🏻骨盆底肌 Pelvic Floor

歪編小總結:

擅長等長收縮的局部深層穩定肌,單獨收縮時通常不會產生可見的關節動作。跟大範圍穩定肌一樣負責穩定的工作。一個負責動態的穩定(減速、剎車);一個負責靜態的穩定(人體排列)。有沒有覺得這樣的穩定肌角色很熟悉阿?沒錯!你可以就叫他們「核心」。


raw-image

人體就像RPG裡的遊戲隊伍,好的隊伍需要各個角色分工合作。

健康的身體,好的動作,也需要每一條肌肉,做好自己的本分,各司其職。這樣才會擁有「動作健康」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動作健康360的沙龍
2會員
48內容數
2025/09/13
人體是一台由細胞、組織、器官所組成的精密儀器。其中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共同帶動這台儀器運轉產生「動作」。
Thumbnail
2025/09/13
人體是一台由細胞、組織、器官所組成的精密儀器。其中神經、骨骼、肌肉系統共同帶動這台儀器運轉產生「動作」。
Thumbnail
2025/09/13
醫學(Medicine)治療疾病,幫助你重回生活; 動作科學(Movement Science)找出風險根源、預防傷害,幫助你達到動作健康💪🏻 在上篇認識高、低負荷的動作控制情境後,大家的動作更健康了嗎😁 今天我想用簡單的三個步驟讓你聽懂什麼是「動作科學」
Thumbnail
2025/09/13
醫學(Medicine)治療疾病,幫助你重回生活; 動作科學(Movement Science)找出風險根源、預防傷害,幫助你達到動作健康💪🏻 在上篇認識高、低負荷的動作控制情境後,大家的動作更健康了嗎😁 今天我想用簡單的三個步驟讓你聽懂什麼是「動作科學」
Thumbnail
2025/09/13
你是否也會這樣想……🤔 肌力訓練一定要拿重量,沒拿就練不到肌肉?練肌肉就是每一塊都練到很大、很壯就好?拿越重就練越多的穩定,核心就越強? 大部分人訓練時會從肌肉、功能下去思考。但有時會忽略肌肉的收縮、出力,源自於大腦下達的指令。大腦需要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適合的肌肉互相分工來讓身體動起來。
Thumbnail
2025/09/13
你是否也會這樣想……🤔 肌力訓練一定要拿重量,沒拿就練不到肌肉?練肌肉就是每一塊都練到很大、很壯就好?拿越重就練越多的穩定,核心就越強? 大部分人訓練時會從肌肉、功能下去思考。但有時會忽略肌肉的收縮、出力,源自於大腦下達的指令。大腦需要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適合的肌肉互相分工來讓身體動起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功能性訓練強調多方向和多平面運動,以及核心穩定性和動作模式模擬。此外,功能性訓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受傷風險,增強運動表現。文章討論了功能性訓練的結構和訓練示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肌力與體能訓練的起源及其與健美、健力、舉重的異同,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如何用於競技運動表求。 而這個訓練體系不僅適用於競技運動,也對一般健身及日常生活有著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觸康健®的調和不僅僅是對身體肌肉系統的結構性評估,而是透過經絡肌能檢測,對身體內部精密的生物電腦進行判讀,以降低結構、情志、生化的各端點帶來的壓力,實現身心的安康。
Thumbnail
觸康健®的調和不僅僅是對身體肌肉系統的結構性評估,而是透過經絡肌能檢測,對身體內部精密的生物電腦進行判讀,以降低結構、情志、生化的各端點帶來的壓力,實現身心的安康。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兩天的觸康健肌應學課程,學習14組肌應檢測,認識人體不同部位的神經淋巴反射點、脊椎反射點、神經血脈反射點、肌肉起附點…等,蘇老師則示範了十種舒緩技巧,在二三階的課程中,還有更多的舒緩技巧可以選擇。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身體任何徵狀都應該從整體平衡的角度來評估,包括結構、生化和情志三個方面。這種綜合性的觀點解決了許多專業人士在診斷時只能從單一角度出發的困擾。
Thumbnail
在觸康健二階課程,學員們探索更多調和技巧的世界,除了基礎的見招拆招外,還有「五行一點調和」、「經絡輪一點調和」等新概念的加入。同時,在緩和技巧方面,學員們學習到了「行經解新痛」、「肌梭細胞」、「腱感受器」、「穴位觸點」、「腦脊髓液促流法」等實用技巧,這些技巧為調和提供了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觸康健二階課程,學員們探索更多調和技巧的世界,除了基礎的見招拆招外,還有「五行一點調和」、「經絡輪一點調和」等新概念的加入。同時,在緩和技巧方面,學員們學習到了「行經解新痛」、「肌梭細胞」、「腱感受器」、「穴位觸點」、「腦脊髓液促流法」等實用技巧,這些技巧為調和提供了更多選擇。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理解力以及運動科學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肌肉生理學與健康和疾病之關係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Thumbnail
觸康健® 三階課程為學員打開了探索身體自癒之門,使得安康的平衡更加完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