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林見的人生就像一台靠著外力推動的機器。
每一次轉動,都伴隨著生鏽齒輪沉重的吱吱聲。
不是我自己想轉,而是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推著我一圈又一圈,近乎麻木地轉動。
每轉一下,都榨出骨頭裡的疲憊與哀鳴。翻開我的行事曆,上面寫滿密密麻麻的計畫。
我不得不早起,因為冰冷的打卡機不會等我。
我不得不去健身,因為體檢報告上赤紅的數字正對我尖叫。
我不得不週末去看父母,因為我應該做個孝順的孩子。
「不得不」、「應該」,這些詞彙像鞭子一樣,每天抽打著我前進。
是的,我做得不算差。我是個合格的員工、聽話的病人和孝順的孩子。
但我沒有靈魂
我所有的動力,都源於對「懲罰」的恐懼,而非對「目標」的熱愛。
我的身體在行動,靈魂卻像個被五花大綁在駕駛座上的人質,沉默地看著一切。
我請了個長假,像執行任務一樣,每天逼著自己去公園散步。
一圈,兩圈,三圈……腳步在移動,腦子裡卻還在徒勞地思考著工作和下個月的帳單。
這不是放鬆。
這只是換了一個風景更好的牢籠,繼續忍受我的「不得不」。
直到那天下午,我看到一個獨自下棋的老人。
他獨自坐在樹下,自己和自己下棋。一手執黑,一手執白,左手與右手廝殺,臉上卻是全然的享受,時而沉思,時而微笑。
我鬼使神差地走過去,在他對面坐下。
「您一個人下棋,不無聊嗎?」
他抬起頭,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他滿是皺紋的臉上。
「怎麼會悶?」他笑著說,
「黑子想要贏,白子也想要贏,這不是很熱鬧嗎?」
「想要」
這兩個字像一顆石子,在我死水般的心湖裡,激起了一圈圈漣漪。
我忍不住,將我的困境和盤托出,把沉重的「不得不」全都倒給他。
他靜靜聽完,沒有給我任何建議,只是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說你不得不去看父母,」他說,「那是因為你想要他們晚年過得開心、健康,有人陪伴,對嗎?」
我愣住了。
感覺心裡有什麼東西,開始鬆動了。
「你說你不得不去健身,」他繼續說,「那是因為,你想要一個能讓你爬更高的山、看更遠的海、去更有力地擁抱和照顧你愛的人,對嗎?」
轟——
彷彿有一扇我親手鎖上多年的大門,被人從外面輕輕推開。
門外,陽光燦爛。
我一直以為,人生是一連串沉重的義務。
卻從未想過
每一個「不得不」的背後,都藏著一個被我遺忘的「我想要」
「不得不」是一把抵在我背後的槍,我移動,是因為恐懼。
「我想要」,是我內心深處的引擎,我奔馳,是因為熱愛。
槍口下的步伐,每一步都沉重而痛苦。
引擎驅動的旅程,每一次加速都充滿力量。
我一直以來,都只是死死地盯著那把冰冷的槍,卻忘了是我自己,親手為這趟旅程設定了目的地。
第二天清晨,鬧鐘響起。
我睜開眼,腦中不再是那句熟悉的哀嚎。
「唉,又不得不去上班了」。
而是躺在床上,對自己說:
「我想要去上班,是為了累積資本去實現夢想。」
「我想要去運動,是為了讓我更有精神度過每一天。」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工作還是那份工作,責任依舊是那些責任。
但驅動我的燃料,從那一刻起,徹底改變了。
因為每一次上班時,
每一次踏入健身房時,
每一次撥通父母的電話時,
我都會在心裡,堅定地告訴自己:
「這,是我想要的。」

親愛的朋友,這個故事是否也觸動了你?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那麼幾個讓你疲憊不堪的「不得不」?
試著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或許你會發現,每一個看似無奈的責任背後,都藏著一個你最深切的「我想要」。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發現,讓我們一起找回人生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