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情境下,我會希望生成式 AI 扮演不同角色。有時候,我需要解決問題,這時我會給它非常完整的解釋,告訴它我在什麼情境?想完成什麼樣的工作?這時生成式 AI 扮演的就是助手。
然而,當我需要建議時,我會希望生成式 AI 變成我的協作夥伴。舉例來說,當我正在寫一篇關於「生成式 AI 在開放式學習」的文章,寫得差不多時,我便會希望它能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來檢視這份文件,並給予建議。此時,它就不是單純解決我的問題。
例如,我會請它以高一學生的角度,還有指導自主學習老師的角度來檢視我的文件,並提供不同面向的建議。而且因為它給我一長串的建議,這時我可能會進一步請它以條列式呈現,讓我更好處理。
當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它扮演的不只是單純解決問題的角色,而是從各種不同的面向,讓我的文件更完整,更能夠適應我提出的需求,也更符合我的受眾。當它扮演這樣的角色時,不就是你的協作夥伴嗎?
所以,我希望你在使用生成式AI時可以讓它的角色更多元,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不管是用在老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如此。
有時候你會希望它直接提供問題的答案,但有時候你又會希望它能細細說明,甚至引導你的學習活動。或是,當你寫作文件後,可以請它幫忙檢查錯誤,甚至幫你檢查引用格式是否有問題。等文件寫完後,還可以請生成式 AI 擔任第三方角色,提供多方面的建議。因此,生成式 AI 的角色真的可以更多變化,在不同階段都能給你不同的助力。
下方我會附上一份給贊助者的文件,這是我把我的文件提供給生成式 AI 之後,請它以高一學生和指導自主學習老師的角度提供的建議。我覺得寫的相當不錯,當然我不會照單全收,會適當地篩選。而且我也不用擔心我會因為生成式AI喪失我原本該有的能力,因為,我不是從無到有直接請生成式 AI 寫出完整的東西再修改,而是一步一步地自己做。在這個過程中,AI 協助我解決了問題,也提供了我一些想法,等到最後我再請它給我一個完整的建議,我覺得這樣的用法非常棒,也提供給你參考。
連結請見下方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