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優秀,而是職涯來到某個階段,過去的累積開始失靈,轉職變得卡關。「我不是新鮮人,履歷上也寫得清清楚楚,怎麼半年投了幾十份都沒回音?」
這是Janet ——一位有 6 年 B2B 數位行銷經驗的資深行銷人——最近面對的困境。
其實,她的困惑,正代表許多在職場中段想轉型、換跑道的工作者共同的處境。
一、不是不夠好,而是不夠對
職涯走到 5~10 年之際,很多人會發現:「以前靠經驗就能拿到面試,但現在卻音訊全無。」
問題不是你能力不夠,而是——市場語言變了,但我們的自我介紹沒變。
像 Janet,過去在顧問業擔任品牌行銷,長期接觸 B2B 客戶、舉辦大型研討會,也熟悉 EDM、官網優化與數據追蹤,看似經驗豐富。然而當她想轉職到製造業或科技業,卻經常石沉大海。
深入盤點後才發現,她的履歷與自我介紹雖然充實,卻沒有針對這些產業特性去「轉譯」她的價值。
二、轉型不靠衝動,而靠策略梳理
面對職涯卡關,我經常建議從四個步驟重新整理方向:
- 經驗盤點:我會什麼?市場要什麼?
寫下過去 3~5 年做過的專案,並拆解出背後的技能與價值。 - 職務對焦:我適合哪類型工作?產業?公司規模?
不再「海投」,而是有策略地選擇與背景相容的目標職缺。 - 履歷重構:從「我做過什麼」改寫成「我能解決什麼」
將內容改寫成產業能懂的語言。例如「規劃活動」改為「提升產品認知度的年度行銷專案」。 - 學習與補強:經驗資產 + 新技能,才能迎向下一輪競爭
以Janet 為例,若想爭取inhouse 品牌行銷職缺,就得根據目標職缺補強 SEO、GA4、SQL、廣告投放、UIUX 等技能。
三、經驗不該成為包袱,而是重啟的資產
我們常以為「年資越多,越應該順利」,但職場不是按年資發薪的體制,而是看市場匹配度與學習持續力。
資深不是劣勢,重點是能否讓你的經驗成為當下問題的解方。
對Janet 而言,重新定位、學習對應技能、優化履歷與表達方式,她已經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職涯從來不是直線向上,而是一連串的再定位與重整。
在每一次覺得「我是不是不夠好」的焦慮中,真正的破口,其實是來自:「我是否重新認識自己了?」
不管你現在在哪個階段,轉型不是從別人給你機會開始,而是從你準備好讓自己被看見的那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