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大逆轉:從約聘到高階經理,薪水翻了18倍的祕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方格子寫文章一陣子了,想說重新自我介紹一下,讓新的追蹤讀者多瞭解我。


交代一下背景,我在職涯發展的道路上曾經跌跌撞撞,剛踏入職場的前三年完全沒有升遷過 🥹


後來才知道,人擺錯地方的話就算是真的有能力也只會被埋沒。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寫文章,因為我想要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幫助文組人少走冤枉路。


這個悲傷故事的續集是不合理到不行的升遷速度


我在三年的載浮載成後痛定思痛,轉職到科技業,從基層約聘客服開始做起。


後來在科技業中的七年來升遷了七次,薪水漲幅自轉職以來上漲超過 18 倍。


目前擔任外商的高階經理人,旅居荷蘭,做的是客服部門的營運管理 (導入 AI 系統到營運當中)。


其實我反思,我覺得之所以可以升遷那麼快除了運氣以外,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


就是找到職涯發展中每個階段特定的遊戲規則,然後剛好在對的時間點踏上對的浪。


當然不是說努力不重要,但是我覺得選擇遠比努力重要,做了對的選擇的話成長力道會比較強,天花板會高很多。


這邊就介紹一下每個階段我做的和別人不一樣的選擇 (長文慎入)。


職涯初期,在新手村的職場小白


第一個選擇:我選擇把休息的時間全部拿來充實自己。


職涯的這個階段沒有什麼華而不實的幻想,通常最無聊的雜活就是最好的練習。


舉例來說,數字分析最重要不是設計出炫砲的報表或視覺化。


最重要的是每天整理 raw data,知道怎麼分類,然後知道要怎麼排序。


雖然在這個階段會很無聊,但是這些技能會讓自己成為 subject matter expert (SME),大量練習後會知道 data insight 怎麼抓。


當別人下班後去聚餐時我在自主加班練習 excel 和英文口說。


當別人假日出去玩的時候我在刷線上課程,學習商業知識。


這個階段的我一個禮拜工作 60 幾個小時,為得是在同儕中脫穎而出,好讓我從約聘轉正職。


就算是轉正職後我也完全不敢懈怠,這樣的日子我持續了五年。


「量變帶來質變」是這個階段的最佳寫照


職涯中期,離開新手村開始團隊生活


在拿下正職缺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能力有極限,很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想法都堆在腦內但是沒得轉化成行動。


我做的第二個選擇:找到槓桿,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然後想辦法推掉能見度低的工作


這個階段的我不再只練習自己本業的技能,我開始觸類旁通亂點技能樹 (像是行銷或是 SQL)。


因為我已經比同部門的同儕都超前了,但是我還沒有辦法叫得動其他部門的人。


所以我學會說別的部門的語言,知道營運在乎什麼 KPI,知道行銷在乎什麼 KPI。


當我把專案提案端出來時,對方看到可以提升他們自己的 KPI,就很難說不。


所以我開始利用自己部門的資源,也偷別人部門的時間。


當自己可以 rally people around 時,就可以把自己畫的大餅落地實踐。


進行這種專案時大家都會想來分一杯羹,久而久之大家就知道要找你來做專案。


最後做出名聲來,就可以挑那些能見度高的專案,然後用 80/20 法則把不重要的 80% 推給別人。


「利用槓桿然後不要臉的承攬功勞,把屎缺推出去」是這個時段學會的事情


職涯中後期,找到課長 (課金的課長) 帶你飛,認識到拉力遠大於推力


隨著自己開始知道怎麼團隊合作後,慢慢的接觸上位者思考的機會也愈來愈多。


第三個選擇:正視向上管理 (拍馬屁) 這件事情,然後找到遊戲的漏洞


那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遇到了我在這間公司的貴人。


那個主管來台灣的時候我一定會幫他打理大小事,然後盡可能的和他多聊天。


一來是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二來是多聽聽看上位者的想法,知道他們想要拉拔什麼樣的人才。


這時候我開啟了一項自己一直以來鄙視的技能「向上管理」。


原因無他,因為我從這個大主管身上聽到中階主管升遷的秘密是「成為那個好被管理的人」。


如果有辦法建立信任,成為那個讓老闆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的人,那麼他在提名升遷的時候就會想到你。


然後說服老闆以外,順便說服老闆的同儕。


那個時候我去應徵 Global role 以前我提前去問所有 regional stakeholder 自己面試準備的答案。


在面試前跟對方上談判桌,問對方對這個職位期望的是什麼,說明我拿下職缺後可以 offer 什麼。


所以面試的時候所有面試官都已經全部提前打點好了,進去面試就是演一場戲。


學到說


「在這個階段拉力對於升遷的幫助遠大於推力,跟上老闆的思維,提前幫他想好下一步他就會提拔你」


還有就是


「直接證明自己可以做下一個位階的職務,找到遊戲規則的漏洞反向操作」


職涯後期,把自己慢慢經營成課長的樣子,然後為團隊負責


這時候在組織內部已經有話語權了,感受最明顯的一件事情是自己傳達出去的訊息是有重量的 (message carries weight)。


第四個選擇:善用話語權,創造那個商業需求的缺口,先把餅畫出來,資源到位後自然就可以轉化成鈔能力


在這個階段有點像在經營一間小型公司,要考慮到的是怎麼讓自己的團隊可以業務成長和營運效率最大化。


簡單來說有點像是小公司的總經理,從人 (People)、營運流程 (Process)、產品 (Product) 的角度去磨練團隊,自負盈虧 (P&L)。


很多時候我在做的事情都是:


  • 打造文化驅動團隊
  • 策略發想和規劃
  • 組織架構設計
  • 編列預算


同時想好自己部門的:


  • Supply (供給),怎麼把別人交代我們的事做好
  • Demand (需求),確定我們部門在組織內還有存在的需求
  • Marketplace (市場),提升我們的需求和供給的平衡,讓人才和流程進步


擴大廣度和影響力,訓練團隊,然後靠團隊打市場。


如果順利創造出市場的需求缺口 (那時候 AI 問世,我什麼都不會就馬上畫大餅說自己會,趕快來卡位),那就可以順風爭取升職。


這邊學到的是「真正的高階職缺比起等待,自己帶出市場上的風向,創造出升遷需求更有效」


職涯大後期,成為那個又肝又有錢的課長


這個族群是大公司的 director 或是 VP。


我覺得亞洲人普遍來說只有上輩子有燒香才爬得到這個位子。


我自己也還在爬,但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怎麼經營。


第五個選擇:創造出引力 (Gravity),然後把影響力從公司內部拓展到外面的產業。


在公司內部總是有那種領導特質鮮明的的主管,會不自覺地吸引人才靠攏 (Talents gravitate towards the lead)。


通常能夠再往上爬的人也有這樣的特色,可以服眾。


然後因為公司招募這種高階主管,希望的是挖角下面的團隊和經驗。


所以必須要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名聲才會容易拿下這個職缺。


我很少看到不是領域內的專家 (或是很會行銷自己是專家的人) 能夠爬到這個高度。


因此這邊給自己學習的目標是「如何把影響力拓展到公司外面,出圈讓市場上的職缺想要主動來挖角我。」


也是我在過去幾個月內努力經營自己品牌的原因。


看到這裡應該會知道,成功沒有所謂的偶然


光鮮亮麗的背後,台面下的我:


  • 拼了命的在工作,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 因為很會政治,有時候是職場上讓人氣得牙癢癢的同事
  • 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馬屁精,一直向上管理
  • 承受了別人好多倍的壓力,像在公司內部創業 (隨時市場不好人頭是會落地的)


你必須要很努力,才能看起來不費力。你必須要選對跑道,才能慢慢上軌道。


最後打廣告


我平常都有在幫忙做職涯諮詢、履歷健檢、或是模擬面試的服務。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從這邊預約。

39會員
57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討論了如何選擇幸福企業,並分享從薪資、成長機會和公司文化等角度挑選公司。文章強調薪水優先,但也指出應考慮相對薪資和職涯成長。不同公司和國家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也需慎重評估。公司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匹配至關重要。最後,建議讀者以宏觀視角和策略性思維來規劃職涯,以在職場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儲備幹部躍升到外商經理的經驗,強調瞭解使用者行為、管理利害關係人、善用內部資源及實行具體行動的重要性。文章舉例如何透過改變自動化功能的位置提升使用率,如何處理不同國家對新功能的反應,並討論「弄假以致成真」的理念。作者認為,成就不僅來自做好自己的事,更在於能影響並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我曾經陷入焦慮的狀態,感到徬徨與無助。後來,我讀到了《七個習慣高度效人》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七個習慣讓我學會瞭如何積極主動,合理安排時間,理解他人,並達成雙贏的局面。這些習慣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也可以擴展到團隊的合作上。從而讓我在職業生涯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這篇文章討論了如何選擇幸福企業,並分享從薪資、成長機會和公司文化等角度挑選公司。文章強調薪水優先,但也指出應考慮相對薪資和職涯成長。不同公司和國家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也需慎重評估。公司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匹配至關重要。最後,建議讀者以宏觀視角和策略性思維來規劃職涯,以在職場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儲備幹部躍升到外商經理的經驗,強調瞭解使用者行為、管理利害關係人、善用內部資源及實行具體行動的重要性。文章舉例如何透過改變自動化功能的位置提升使用率,如何處理不同國家對新功能的反應,並討論「弄假以致成真」的理念。作者認為,成就不僅來自做好自己的事,更在於能影響並幫助他人達成目標。
這篇文章回顧作者從學業到職場的成長歷程。國中成績差,高中靠策略考上政大,但大學時沉迷電玩,初入職場未升遷且收入低迷。後來在研究所畢業後,作者發現有願景、策略和計劃的重要性,逐漸找到職場方向。文章強調,即使不聰明,只要有清晰願景、策略及努力執行,也能在職場上成功。
這篇文章討論「彼得原理」,指出職場升遷制度導致人才被升到不適任的位置。文中舉例說明,一位能力強的同事升遷為主管後,卻因要求過高使下屬壓力大,反映出職場常見的現象。主管決定員工升遷,拍馬屁者可能比能力強者更易升遷。升遷關鍵在於「拉力」而非「推力」,找對貴人比自身努力重要。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在自己的職場生涯中,我曾經陷入焦慮的狀態,感到徬徨與無助。後來,我讀到了《七個習慣高度效人》這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人生。這七個習慣讓我學會瞭如何積極主動,合理安排時間,理解他人,並達成雙贏的局面。這些習慣不僅適用於個人成長,也可以擴展到團隊的合作上。從而讓我在職業生涯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動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最近去學校做職涯演講,學生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該選擇有興趣的工作?還是有錢途的工作?這應該是職涯上排名的常見問題前三名,但是卻有著邏輯上的盲點。有興趣跟有錢的工作一定是互斥的嗎? 你只能選擇一種工作嗎?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我們初步將思考分四個層次,從漫不經心,動動腳趾隨便想,認真思考,深度思辨力,成家立業絕對是要在認真思考以上等級,然而我看到有些人花太多時間在找好吃的,逛網拍電商,打電玩…選項中認真思考,當然這是休閒娛樂,但相對的排擠了人生更重要的事項,如果可以常常抬起頭來認真思考,相信會有新的發現。
Thumbnail
成功=個人資本+社會資本 個人資本指的是,你的能力、技能、證照等等,所有你為了職務所做的準備;而社會資本指的是你所處的社會階層以及長輩能給的資源,可能是金錢或人脈。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成功,但怎麼樣的生活算是成功的人生呢?華人的社會習慣於單 一的標準答案,當多數人都這樣選的時候就是對的,這和我們遠古流傳下來教育潛意識相關------『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功天下知,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Thumbnail
人類的演化從早期神學演變到科學時代,做決定的人常常是神明的『祂』,家長親友的『他』,心理測驗『它』,當事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然而這個時代是有史以來最自由的時代,突破了宗教及家族規範,擁有了高知識水平,可以理性去探討很多事情,然而我們的教育卻沒告訴我們自由的背後是責任和勇氣。
Thumbnail
問興趣這個問題的人,同樣已經有想法了,想把興趣當工作,所以無論你怎麼講就是沒辦法達到他的點,接著他就會再去問其他人。通常我會說「你可以多說一點嗎」、「這是個好問題,你怎麼看這件事」,這個時候當事人真正的意圖想法才會漸漸顯露出來。
Thumbnail
我們來看一下愛情開花結果的流程,首先你遇到一個人,一見鐘情順利交往結婚;或是你目前生活中常接觸的朋友,在互相關懷中愛苗滋長,從友達進昇愛人,交往結婚。 在現實環境中,這二種方式都有可能出現,如果有統計資料,第二種互相關心方式可能佔了更大的比例。換句話說,一見鐘情因為少見,所以像奇蹟般流傳著。
Thumbnail
錢多有壞處? 什麼,錢多有壞處,怎麼可能。不急,且和我一起推論看看。第一個可能是,當身邊的人知道你有錢,偶爾可能會遇到別人想借錢的情況,借或不借呢,你內心會不會出現很多小劇場,借了他不還或是不借友誼產生變化,該怎麼回話以後見面要用什麼表情面對…,複雜啊。
Thumbnail
在職涯輔導的第一線,常常遇到來談者說想找穩定的工作,或是家人勸說考公務員因為比較穩定,然而穩定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每個月固定有薪水入帳,工作的單位不會倒,薪水可以逐年調升…。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人在非洲捕獵到了獅子送進了動物園,獅子從原本每天要在草原找食物吃,變成了每天醒來就有東西吃…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最近去學校做職涯演講,學生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該選擇有興趣的工作?還是有錢途的工作?這應該是職涯上排名的常見問題前三名,但是卻有著邏輯上的盲點。有興趣跟有錢的工作一定是互斥的嗎? 你只能選擇一種工作嗎?
Thumbnail
幸福感受很個人,靜靜地待著很幸福,發揮所長也很幸福。讓我們接納自己的幸福,也尊重別人的幸福。
Thumbnail
我們初步將思考分四個層次,從漫不經心,動動腳趾隨便想,認真思考,深度思辨力,成家立業絕對是要在認真思考以上等級,然而我看到有些人花太多時間在找好吃的,逛網拍電商,打電玩…選項中認真思考,當然這是休閒娛樂,但相對的排擠了人生更重要的事項,如果可以常常抬起頭來認真思考,相信會有新的發現。
Thumbnail
成功=個人資本+社會資本 個人資本指的是,你的能力、技能、證照等等,所有你為了職務所做的準備;而社會資本指的是你所處的社會階層以及長輩能給的資源,可能是金錢或人脈。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要成功,但怎麼樣的生活算是成功的人生呢?華人的社會習慣於單 一的標準答案,當多數人都這樣選的時候就是對的,這和我們遠古流傳下來教育潛意識相關------『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功天下知,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Thumbnail
人類的演化從早期神學演變到科學時代,做決定的人常常是神明的『祂』,家長親友的『他』,心理測驗『它』,當事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然而這個時代是有史以來最自由的時代,突破了宗教及家族規範,擁有了高知識水平,可以理性去探討很多事情,然而我們的教育卻沒告訴我們自由的背後是責任和勇氣。
Thumbnail
問興趣這個問題的人,同樣已經有想法了,想把興趣當工作,所以無論你怎麼講就是沒辦法達到他的點,接著他就會再去問其他人。通常我會說「你可以多說一點嗎」、「這是個好問題,你怎麼看這件事」,這個時候當事人真正的意圖想法才會漸漸顯露出來。
Thumbnail
我們來看一下愛情開花結果的流程,首先你遇到一個人,一見鐘情順利交往結婚;或是你目前生活中常接觸的朋友,在互相關懷中愛苗滋長,從友達進昇愛人,交往結婚。 在現實環境中,這二種方式都有可能出現,如果有統計資料,第二種互相關心方式可能佔了更大的比例。換句話說,一見鐘情因為少見,所以像奇蹟般流傳著。
Thumbnail
錢多有壞處? 什麼,錢多有壞處,怎麼可能。不急,且和我一起推論看看。第一個可能是,當身邊的人知道你有錢,偶爾可能會遇到別人想借錢的情況,借或不借呢,你內心會不會出現很多小劇場,借了他不還或是不借友誼產生變化,該怎麼回話以後見面要用什麼表情面對…,複雜啊。
Thumbnail
在職涯輔導的第一線,常常遇到來談者說想找穩定的工作,或是家人勸說考公務員因為比較穩定,然而穩定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每個月固定有薪水入帳,工作的單位不會倒,薪水可以逐年調升…。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人在非洲捕獵到了獅子送進了動物園,獅子從原本每天要在草原找食物吃,變成了每天醒來就有東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