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一位主管聊到工作狀況,他苦笑著說:
「我知道該授權、該溝通,但現實就是做不到。」
這句話,我聽過不只一次。中階主管往往最辛苦:上面有業績和交辦,下有團隊的需求,還得協調橫向的部門。說得好聽是「承上啟下」,實際上卻常常是「被上下夾擊」。
最近我讀到《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談生成式 AI 如何重塑中階管理層,裡頭的觀點讓我特別有共鳴:
AI 不會取代中階主管,但會改變他們的工作內容,甚至讓組織結構變得更扁平。
主管的兩種樣貌
我試著把觀察過的場景分成兩種:
1.Support Team 型主管
我曾經和科技業的一位主管聊過,他的團隊年輕化,大家都強調「準時下班」。但公司目標卻沒有因為世代差異而降低。 過去,他常常選擇「自己留下來加班,把所有事情扛起來」。 但在導入 AI 工具後,很多排程、追蹤、檢核的工作自動化了,他開始能把注意力放回人身上:
- 陪團隊討論如何判斷優先順序
- 把 AI 的產出翻譯成團隊聽得懂的語言
- 引導大家思考如何創新
他後來跟我說,第一次覺得「準時下班」也可以和「業績」並存。
2.客戶導向型主管
另一位主管的挑戰完全不同。 他要面對外部客戶的即時需求,還要協調內部跨部門的合作,更要對上承擔業績壓力。 「每天像在拆炸彈一樣,永遠同時有好幾個人找你要答案。」他形容。
AI 對他來說,不是讓工作變少,而是讓他更快做決策:
- 把分散的資訊整合起來
- 生成回覆草稿,避免他熬夜修文件
- 提前預警進度風險,好讓他先去安撫客戶
他因此能把角色轉變成:
- 平衡外部需求與內部流程的仲裁者
- 維繫客戶信任的橋樑
- 推進專案落地的推手
我的體悟
AI 的確正在壓縮中階主管「傳統的管理任務」。
但主管並沒有因此失去價值,反而更需要回答一個問題:
如果 AI 幫你省下了 70% 的時間,你會把剩下的 30%,用在哪裡?
Support Team 主管的答案,可能是培養團隊、推動效率;
客戶導向主管的答案,則是守住關鍵關係、確保成果落地。
而我自己的觀察是:
AI 幫你省時間,但它無法幫你帶人。真正不可取代的價值,還是在信任、判斷與關係。
這是我在訪談與交流中,不斷聽到、也不斷思考的議題。
也想留下一個問題給正在職場裡的你:
如果有一天,你的主管工作可以交給 AI 一大半,你會選擇把釋放出來的時間,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