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學習使用AI,但日子過著過著,還是一直沒有習慣將它融入生活,或者只是拿它來當做Google搜索引擎。
首先,我們的生活中常會出現下列這些情況:
盯著空白的 Word 文件,報告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打開 Google Map,為了規劃一趟家庭旅行的路線而焦頭爛額?
或者,只是想煮頓健康的晚餐,卻在茫茫的食譜海中迷失方向?
這些生活中的「卡關」時刻,我們習以為常,默默地消耗著我們的時間與心力。但如果,你身邊隨時跟著一個團隊:一位資深研究員、一位頂尖策略顧問、一位全能私人助理,還有一位耐心的專屬家教,情況會如何?
在過去,這是天方夜譚。但今天,這個隨身的「智囊團」,就是人人都能擁有的 AI。
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教你複雜的技術,而是要分享一套簡單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讓你把這個強大的團隊,真正融入到工作與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為自己創造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結果,甚至,多活出一天的時間。
關鍵第一步:別把 AI 當「科技」,請當成你的「團隊」
要讓 AI 真正為你所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對它的敬畏或恐懼。你不需要懂程式碼,你只需要學會**「指派任務」**。從今天起,請試著把 AI 想像成你公司裡的四個超強同事:
1. 知識淵博的「研究員」
當你需要快速搜集資料、理解複雜概念、閱讀外文文獻時,就找它。它是你最可靠的知識後盾,能在幾秒鐘內,為你梳理出任何領域的來龍去脈。
2. 點子無限的「創意顧問」
當你需要發想點子、擬定草稿、規劃大綱、甚至想個好標題時,就找它。它能突破你的思維盲點,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
3. 細心可靠的「執行助理」
當你需要潤飾文稿、整理筆記、摘要會議記錄、安排行程、草擬郵件時,就找它。它能完美處理所有繁瑣、重複性的庶務,讓你專注在更重要的決策上。
4. 因材施教的「專屬家教」
當你想學習新技能、規劃學習路徑、解釋不懂的知識點時,就找它。它會用你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為你量身打造學習內容。
萬用框架:三步驟,把所有「卡關點」變成 AI 的「任務單」
當你腦中有了一個「團隊」的概念後,接下來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框架,就能應對生活中的所有難題。
第一步:識別痛點 (Identify) — 「我現在,卡在哪裡?」
養成一個新習慣:在感到煩躁、拖延或效率低下時,先停下來問自己這個問題。把模糊的焦慮,變成一個具體的問題。
- 例如:「我花了 30 分鐘,還沒回覆完這封重要的客戶郵件,好煩。」
第二步:指派任務 (Assign) — 「這件事,團隊裡的誰能幫我?」
根據問題的性質,把它變成一個清晰的指令,交給最適合的 AI 角色。
- 例如:對你的「執行助理」(AI) 說:「幫我草擬一封專業且禮貌的郵件,感謝客戶的詢問,並告知他我們將在兩個工作天內提供詳細方案。」
第三步:審核優化 (Refine) — 「身為專家,我如何讓它更好?」
永遠記住,AI 的產出是「80分的草稿」,而你才是最終的「100分決策者」。我們的任務,是拿回 AI 幫我們完成的基礎工作,然後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個人風格和情感溫度,進行最後的畫龍點睛。
- 例如:在 AI 生成的郵件草稿中,加入一句你對這位客戶近況的個人化問候,並微調結尾的語氣,使其更符合你的風格。
AI 生活實戰地圖:從週一到週日的應用靈感
一旦掌握了以上心法和框架,你就能解鎖無數的應用場景:
工作日常 (Work Day)
- 會議剛結束,腦袋一片混亂?
→ 對AI說:「幫我把這段會議錄音檔(或筆記)整理成500字的摘要,並列出3個待辦事項。」 - 要寫一份市場分析報告,毫无頭緒?
→ 對AI說:「我是[產業別],我想分析[競爭對手],請為我提供一份市場分析報告的大綱。」 - 面對空白的簡報,不知從何開始?
→ 對AI說:「幫我想一個關於『數位轉型』的簡報主題,並為我規劃10頁的內容大綱。」
個人生活 (Personal Life)
- 健康管理
→ 「我冰箱裡有雞蛋、牛肉、花椰菜,幫我規劃三道適合健身後補充蛋白質的晚餐食
譜,並列出步驟。」 - 旅行規劃
→ 「幫我規劃一個適合帶長輩同行的宜蘭三天兩夜行程,要求步調放鬆,包含至少三個戶外景點和四家在地小吃。」 - 學習成長
→ 「我想學習『攝影』,請為我這個初學者,規劃一個為期一個月的學習計畫,並推薦入門的線上課程和攝影師IG帳號。」 - 人際溝通
→ 「我需要和家人討論一個敏感話題(例如金錢),請提供我一些建議的開頭方式,以及可以使用的『我訊息』溝通句型。」
你的 AI 時代,從解決下一個「小麻煩」開始
將 AI 融入生活,聽起來很宏大,但真正的起點,其實非常微小。
它不是要求你去上什麼昂貴的課程,也不是要你成為技術專家。它只邀請你做出一個小小的改變:在下一次你感到卡關、感到有點麻煩的時候,試著把過去求助 Google 或獨自苦惱的習慣,改成先問問你的 AI 團隊。
去體驗一次,由 AI 在幾秒內為你草擬好困難郵件的流暢感;
去體驗一次,由 AI 在一分鐘內為你規劃好整週菜單的輕鬆感。
AI 不是要取代我們,而是要將我們從重複、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真正有創造力、有溫度、有價值的事情——去思考、去感受、去愛。
這,才是擁抱 AI 最終的意義。
❤️你的愛心、留言及分享,是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更多有關AI的文章,都在我的「用AI打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