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2026年,AI淘汰普通人的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一邊是「黑燈工廠」的興起,裡頭完全不需要工人;另一邊,則是白領工作被AI取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大量的普通人,正處在被淘汰的風險中。而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個:人工智慧(AI)的崛起。

我們正在從「工業時代」大步邁入「智慧時代」,接下來將會有一場全面的產業升級大風暴。但現在,高達80%的人還沒意識到這場變革,依舊用著工業時代的「努力型思維」,在新時代裡苦苦掙扎,而不是用「適應性思維」去思考、去改變。

你可能會反駁:「努力有什麼錯?勤勞致富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嗎?」但問題就出在這裡。努力本身沒有錯,但如果你以為單純的努力,就能讓你躲過被淘汰的風險,那你可能真的想錯了。


馬車伕的故事:努力與適應的根本差別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給你講個故事。

1900年的紐約街頭,跑著20萬匹馬,整個城市的運轉完全依賴牠們。當時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就是馬車伕。他們起早貪黑,技術精湛,能從馬的眼神判斷身體狀況,從馬蹄聲分辨路面情況,甚至能預判馬在什麼情況下會受驚。最頂尖的馬車伕,閉著眼睛都能聽出自己的馬和別人的馬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在那個時代問任何人:「馬車伕這個職業會消失嗎?」所有人會覺得你瘋了。馬車伕這麼專業、這麼勤奮,城市交通全靠他們,怎麼可能會失業?在當時人們看來,馬車伕簡直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但是,故事的關鍵來了。

1905年,第一批汽車開始在紐約街頭出現。大部分馬車伕的反應是什麼?他們嘲笑汽車,說這個鐵傢伙又醜又臭,還經常拋錨,哪裡比得上可靠的馬匹?於是,這些馬車伕更加努力了。他們開始研究如何讓馬跑得更快,如何讓馬車更豪華,如何提供更貼心的服務。有的甚至花大錢買更好的馬、學更複雜的駕馭技巧。他們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夠專業,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但是,有一小部分馬車伕想法不一樣。這些人看到汽車時,沒有急著否定,而是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汽車真的普及了,我該怎麼辦?」於是,這批馬車伕開始主動接觸汽車,學習汽車的構造和駕駛方法。

結果呢?1912年,汽車開始在紐約普及,短短幾年時間,馬匹數量從20萬驟降到不足5千匹。那些最努力的馬車伕,恰恰是最先失業的一批人。為什麼?因為他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把「馬車伕」這個職業做得更好上,而不是思考這個職業還能存在多久。

這就是「努力型思維」「適應性思維」的根本差別。

  • 努力型思維的邏輯是:在現有軌道上跑得更快。
  • 適應性思維的邏輯是:判斷這條軌道還能跑多久。

2026年,一個巨大的篩選機制

我們正站在一個比馬車時代更大的變革節點上。人工智慧、自動化、數位經濟,這些變化的速度比當年汽車取代馬車快10倍。但很多人還在用努力型思維來應對。他們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說:「我要更加勤奮,我要學更多技能,我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但他們根本沒意識到,2026年可能就是那個分水嶺。這不是因為這一年有什麼特殊,而是因為各種變化在這個時間點會形成一個臨界質量

什麼叫臨界質量?就像物理學上的核反應,當材料達到一定質量時,就會發生鏈式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社會變革也是如此,當各種變化累積到臨界點,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我們來看看幾個正在發生的變化:

  1. AI大規模取代人力:不僅僅是藍領工人,還有大量的白領職位。ChatGPT已經能通過律師考試,AI診斷的準確率超過了許多醫生。這意味著,那些我們以為「高技術」就安全的職業,正在被重新定義。
  2. 經濟結構重組:真正的推手是技術變革,而非疫情。傳統的就業模式、收入模式,甚至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模式都在改變。
  3. 認知門檻急劇提高:以前,你只要比別人努力,就能脫穎而出。現在,你必須比別人更會學習、更會適應、更會判斷趨勢

這三個變化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篩選機制。這個機制不看你多努力,只看你適應性有多強。達爾文曾說過一句話:「能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這句話,放在人身上也是如此。

2026年,能撐過去的,不是最努力的那批人,而是最具適應性的那批人。

適應性思維的三大特徵

什麼是適應性思維?我總結了三個特徵:

  1. 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是學更多知識,而是學會「如何學習」。當外界變化速度超過你的學習速度時,你就被甩出去了。
  2. 系統判斷的能力:不是埋頭苦幹,而是能跳出來看整個系統的變化。就像那些聰明的馬車伕,在汽車出現的初期就轉行做司機一樣。
  3. 快速調整的能力:發現苗頭不對,立刻調整方向,而不是死磕到底。這需要你放下面子,放下既得利益,甚至放下過去的成功。

很多人做不到這三點,他們寧願相信「努力就有回報」,也不願意承認自己需要改變。就像那些堅持用算盤的會計,面對電腦的衝擊時,還在說:「我算盤打得比誰都快,怎麼可能被淘汰?」結果現在,還有幾個人會用算盤?


2026年,一場大洗牌

我並不是在製造焦慮,恰恰相反,我是想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如果你現在就開始培養適應性思維,你就有機會成為那20%撐過2026年的人。因為絕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努力型思維裡,這是你超越他們的絕佳機會。

當別人還在原地「內捲」時,你已經在新賽道上起跑了;當別人還在糾結「我這麼努力為什麼沒用」時,你已經找到新的價值創造方式。

這就是適應性思維的威力。它不是讓你放棄努力,而是讓你的努力更有方向性、更有槓桿效益,能讓你新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獲得比以往更大的影響力和創造力。

有人說,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讓人焦慮。我想說,變化快不是問題,變化快你適應不了才是問題。

2026年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次大洗牌。每次大洗牌,都是重新分配資源和機會的時候。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還是那句話:很多人在2026年會被淘汰,但這句話的另一面是,有些人會在2026年迎來人生的轉捩點。

關鍵是,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記住,2026年的分水嶺不會等任何人。與其到時候後悔,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畢竟,當馬車伕還在擦馬鞍時,司機已經在學開車了。

-----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耐心閱讀本篇文章。在接近閱讀結束之際,我誠摯邀請您繼續探索更多我之前所撰寫的文章,相信這些內容將為您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在下方,您可以找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每篇都充滿了精彩的知識和見解。

我深知您抽出寶貴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對我來說是非常暖心的支持和鼓勵。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有動力將更多的內容呈現給您。為使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大叔|🔗分享此文|☕贊助咖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行大叔想告訴你的一些事
221會員
274內容數
投行大叔想告訴你的一些事是一個以分享業內觀點和實際工作狀況為主題的專欄。希望透過投行大叔碎碎念,你可以獲得寶貴的行業內幕,了解投資銀行的實際運作方式和挑戰,並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洞察力,涵蓋了企業融資、併購和重組、資本市場交易等各個方面。這些業內觀點和實際案例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投資銀行業務,從而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具競爭力。
2025/09/14
你是不是也曾天真地以為,所謂的「上班」,就只是每天待在辦公室的八小時? 來,讓我們一起面對現實吧。
2025/09/14
你是不是也曾天真地以為,所謂的「上班」,就只是每天待在辦公室的八小時? 來,讓我們一起面對現實吧。
2025/09/14
許多人想請AI協助潤飾文章時,只會簡單地輸入「請幫我潤飾一下」。但這樣模糊的指令,讓AI無法判斷你的具體需求。你希望文章更簡潔、更有文采,還是更有說服力?AI需要明確的指向性資訊,才能給出你想要的結果。
2025/09/14
許多人想請AI協助潤飾文章時,只會簡單地輸入「請幫我潤飾一下」。但這樣模糊的指令,讓AI無法判斷你的具體需求。你希望文章更簡潔、更有文采,還是更有說服力?AI需要明確的指向性資訊,才能給出你想要的結果。
2025/09/14
文章揭示了多數企業AI專案失敗的深層原因:權力與認知結構的嚴重脫節。當決策者以舊思維要求短期回報時,真正懂AI的年輕人後卻因缺乏發揮空間而離職。AI不是單純的工具導入,而是需要組織思維和權力結構的全面變革。缺乏領導者放權、容錯和鼓勵試錯的文化,企業終將在AI時代被淘汰。
2025/09/14
文章揭示了多數企業AI專案失敗的深層原因:權力與認知結構的嚴重脫節。當決策者以舊思維要求短期回報時,真正懂AI的年輕人後卻因缺乏發揮空間而離職。AI不是單純的工具導入,而是需要組織思維和權力結構的全面變革。缺乏領導者放權、容錯和鼓勵試錯的文化,企業終將在AI時代被淘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提出應適應技術革命,充分利用AI潛力的建議。AI 相關的中文關鍵詞包括: 人工智能, AI, 智能化, 自動化, 智能交易, 影像識別, 技術的進步, AI的潛力。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提出應適應技術革命,充分利用AI潛力的建議。AI 相關的中文關鍵詞包括: 人工智能, AI, 智能化, 自動化, 智能交易, 影像識別, 技術的進步, AI的潛力。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 2023年大紅大紫,許多人也正熱烈討論 AI 到底會不會讓人失業,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科技變革千百年來從未停止過,現在發生的事絕對不是新鮮事,我們就來從留聲機被發明到被反對,甚至被視為危害文明的歷史反思當前的科技趨勢。 本文可以讓你學到什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 2023年大紅大紫,許多人也正熱烈討論 AI 到底會不會讓人失業,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科技變革千百年來從未停止過,現在發生的事絕對不是新鮮事,我們就來從留聲機被發明到被反對,甚至被視為危害文明的歷史反思當前的科技趨勢。 本文可以讓你學到什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它將改變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但是,面對這股不可抗拒的浪潮,許多人感到恐懼、焦慮、無助和失去方向。他們擔心自己的工作、能力、身份和價值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或淘汰。 本書作者是一位人工智慧的專家和思想家,他以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探討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影響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第五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它將改變我們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生活。但是,面對這股不可抗拒的浪潮,許多人感到恐懼、焦慮、無助和失去方向。他們擔心自己的工作、能力、身份和價值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或淘汰。 本書作者是一位人工智慧的專家和思想家,他以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探討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影響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