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立孝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一、


1. 原文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


2. 注釋


1. 立孝:樹立孝道,建立孝行。



2. 忠之用:忠的作用與發揮。孝能推而為忠。



3. 禮之貴:禮的尊貴之處,孝是禮的根本。




3. 白話文


曾子說:「君子確立孝道,就是忠的發揮,也是禮的核心與尊貴之處。」


4. 總結


此段點出孝是忠與禮的根本,孝能推展為忠,亦是禮最核心的價值。


啟示


孝是修身、立德之本,也是忠與禮的源頭。


君子必須以孝為本,才能推及對君主、對社會的忠誠。


禮之所以尊貴,在於以孝為核心而展現出人倫秩序。


修孝即修忠與禮,內外貫通,方能成為君子。





二、


1. 原文


故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畜其子者;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順其弟者;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與弟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


2. 注釋


1. 畜子:撫養子女。



2. 孝父:孝順父親。



3. 承兄:尊敬、承順兄長。



4. 順弟:友愛、順和弟弟。



5. 使臣:善於使用臣下。



6. 事君:盡忠事奉君主。




3. 白話文


因此,作為兒子而不能孝順父親的,就不應該去批評別人的父親不會養子;作為弟弟而不能承順兄長的,就不應該去責怪別人的兄長不能和弟弟和睦;作為臣子而不能侍奉君主的,就不應該去責難別人的君王不能善用臣下。所以,與父親談話時,要談的是撫養子女;與子女談話時,要談的是孝順父親;與兄長談話時,要談的是和順弟弟;與弟弟談話時,要談的是承順兄長;與君主談話時,要談的是如何使臣;與臣下談話時,要談的是如何事君。


4. 總結


此段強調自省與守本,未能盡己本分者,無資格責難他人。言談之道在於因人而宜,各守其分,才能維護人倫秩序。


啟示


行己有愧時,不可苛責他人,應先自省。


言談應當合乎對象,談話有倫有序。


孝、悌、忠等倫理關係,皆需身體力行,方能言之有力。


君子之道,在於內修己身,再論人事。





三、


1. 原文


君子之孝也,忠愛以敬;反是,亂也。盡力而有禮,莊敬而安之;微諫不倦,聽從而不怠,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謂孝矣。


2. 注釋


1. 忠愛以敬:以忠心與愛心,加上恭敬來事奉父母。



2. 反是,亂也:若違背此道,就是亂孝。



3. 盡力而有禮:盡己所能,並合乎禮法。



4. 莊敬而安之:態度莊重恭敬,使父母心安。



5. 微諫不倦:以委婉方式勸諫父母,不厭其煩。



6. 聽從而不怠:聽從父母教誨而不懈怠。



7. 懽欣忠信:能以喜悅之心,忠誠誠信地待父母。



8. 咎故不生:不會因此而生過錯或怨咎。




3. 白話文


君子的孝道,在於以忠心和愛心加上恭敬事奉父母;若違反這樣,就是不孝。盡心盡力並合乎禮法,態度莊重恭敬,讓父母安心;以婉轉的方式勸諫父母而不厭倦,聽從教誨而不怠惰;懷著歡喜的心,忠誠真信地侍奉父母,如此便不會有過錯或怨咎,這才可稱為真正的孝子。


4. 總結


此段闡明孝的核心:忠、愛、敬三者並重,內心誠摯,外行合禮,才能達成真正的孝。


啟示


孝不僅是行為,更在於內心的忠愛與敬意。


勸諫父母需委婉持續,既守孝心,也顧及和諧。


孝順須以誠信為基礎,才能避免過錯與怨咎。


君子之孝,重在身心合一,方能為人之本。





四、


1. 原文


盡力無禮,則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則不入也。是故禮以將其力,敬以入其忠;飲食移味,居處溫愉,著心於此,濟其志也。


2. 注釋


1. 盡力無禮:雖盡心盡力,但不合乎禮法。



2. 小人:品德淺薄之人。



3. 致敬而不忠:表面上恭敬,卻沒有內心的真誠忠心。



4. 不入: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道。



5. 將其力:用禮來引導並規範行為。



6. 入其忠:以敬來表現內心的忠誠。



7. 飲食移味:在飲食上調整口味以合父母之心。



8. 居處溫愉:在日常起居中使父母感到溫暖愉快。



9. 著心於此:把心思放在這些細節上。



10. 濟其志:成全父母的心志。




3. 白話文


若只是一味盡力,卻不合乎禮法,那只是小人之為;若只是表面上恭敬,卻沒有忠誠之心,便不是真孝。所以要以禮來引導盡力之行,以敬來表現忠心。侍奉父母時,在飲食上調整口味,在起居中使父母溫暖愉快,將心思放在這些地方,才能成全父母的心志。


4. 總結


此段指出孝道需內外兼修:行為須合乎禮,內心須有忠敬,並在日常生活細節中落實,方為真孝。


啟示


孝不只是勞力,更需符合禮法規範。


恭敬要出於忠心,否則只是虛偽表象。


孝道落實於飲食起居等細節中,體貼父母。


真正的孝是內心誠敬與外在合禮的統一。





五、


1. 原文


子曰:「可人也,吾任其過;不可人也,吾辭其罪。」《詩》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辭也。「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言不自舍也。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


2. 注釋


1. 可人也:若是有德行、稱職之人。



2. 吾任其過:我願意承擔他的過失。



3. 不可人也:若是不成材、不合格之人。



4. 吾辭其罪:我便推辭其責任,不為之辯護。



5. 《詩》:「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出自《詩經·凱風》,意指雖有七個兒子,卻無人能安慰母親的心。



6. 子之辭也:此為子女推卸責任的言辭。



7. 「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出自《詩經·凱風》,意思是早起晚睡,不要辱沒了父母生養之恩。



8. 言不自舍:說的是子女不能放棄自身的責任。



9. 不恥其親:不因父母的行為或境遇而感到羞恥。



10. 君子之孝:君子的孝道,應是承擔責任,不推卸,不羞辱父母。




3. 白話文


孔子說:「若子女有德行,成為可用之人,那麼即便他犯錯,我也願意承擔過失;若是不成材之人,則我推辭其責任。」《詩經》說:「有子七人,卻沒有一人能安慰母親的心。」這就是子女推卸責任的話。又說:「早起晚睡,不要辱沒父母生養的恩情。」這是提醒子女不可放棄自身的責任。不因父母的行為或身份而感到羞恥,這才是君子的孝道。


4. 總結


此段強調孝子的責任在於不推卸、不放棄,並以實際行為承擔家庭榮辱;同時,君子之孝不以父母為恥,而是盡力榮養。


啟示


孝子應承擔責任,不推卸過失。


盡孝需勤勉,努力不辱沒父母。


不因父母身份、地位而羞恥,才是大孝。


君子之孝重在實踐與承擔,而非辭藻推託。





六、


1. 原文


是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謂也;未有長,而順下可知者,弟弟之謂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脩之謂也。


2. 注釋


1. 未有君:還沒有君主之時。



2. 忠臣可知者:已經能看出將來必為忠臣的人。



3. 孝子:孝順父母的子女。



4. 未有長:還沒有兄長在前。



5. 順下:能順從年幼或地位在下的人。



6. 弟弟:謙讓兄長、友愛兄弟的人。



7. 未有治:尚未治理國政之時。



8. 能仕:能勝任官職。



9. 先脩:先自我修養。




3. 白話文


因此,還沒有侍奉君主之前,若已經能看出他必定是忠臣的,那就是孝子;還沒有兄長在上的時候,若已經能看出他能夠謙順待下的,那就是友愛兄弟的人;還沒有機會治理政事之前,若已經能看出他能勝任官職的,那就是先能自我修養的人。


4. 總結


這段話說明孝、弟、修身是成為忠臣、友愛、能仕的根本。忠於君主必先孝於父母,順於長者必先友愛兄弟,治理天下必先修養自身。


啟示


孝是忠的基礎,家中盡孝才能推展到國家。


友愛兄弟是社會和諧的起點。


修身是治理的前提,沒有自身品德,無法治理國政。





七、


1. 原文


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長,君子一孝一弟,可謂知終矣。


2. 注釋


1. 孝子善事君:能孝於父母的人,也能善於侍奉君主。



2. 弟弟善事長:能友愛兄弟的人,也能善於侍奉長者。



3. 一孝一弟:既能盡孝,又能盡弟道。



4. 知終:懂得人倫道德的根本與歸結。




3. 白話文


因此說,孝子能善於侍奉君主,友愛兄弟的人能善於侍奉長者。君子若能既盡孝道,又盡弟道,就可以說是懂得了人倫道德的終極。


4. 總結


這段話強調孝與弟是做人與處世的基礎,從家庭之內推及社會之上,形成完整的德行。


啟示


孝是立身之本,弟是和睦之道。


家庭的孝弟能推廣到社會,成就忠臣與賢人。


君子能兼顧孝與弟,便能達到德行圓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6會員
631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1
一、 1. 原文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 2. 注釋 1. 忠者:忠誠之人。 2. 孝之本:孝行的根本。 3. 不登高:孝子不隨意登高,避免危險。 4. 不履危
2025/09/21
一、 1. 原文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痺亦弗憑;不苟笑,不苟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 2. 注釋 1. 忠者:忠誠之人。 2. 孝之本:孝行的根本。 3. 不登高:孝子不隨意登高,避免危險。 4. 不履危
2025/09/20
二六、 1. 原文 夸而無恥,彊而無憚,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與也。 2. 注釋 1. 夸而無恥:自誇誇耀而不知羞恥。 2. 彊而無憚:倚仗強勢而無所畏懼。 3. 好勇而忍人:好逞勇力,卻殘忍凌虐他人。 4. 君子不與也:君子不會與這樣的人為伍。
2025/09/20
二六、 1. 原文 夸而無恥,彊而無憚,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與也。 2. 注釋 1. 夸而無恥:自誇誇耀而不知羞恥。 2. 彊而無憚:倚仗強勢而無所畏懼。 3. 好勇而忍人:好逞勇力,卻殘忍凌虐他人。 4. 君子不與也:君子不會與這樣的人為伍。
2025/09/20
一、 1. 原文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彊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 2. 注釋 1. 攻其惡:改正自身的缺點。 2. 求其過:檢討自身的過失。 3. 彊其所不能:勉力於自己不擅長之處。 4. 私欲:個人私心和私利的慾望。
2025/09/20
一、 1. 原文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彊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 2. 注釋 1. 攻其惡:改正自身的缺點。 2. 求其過:檢討自身的過失。 3. 彊其所不能:勉力於自己不擅長之處。 4. 私欲:個人私心和私利的慾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最近重讀孫子兵法,在在提醒筆者,古今中外皆適用,擁有優良的人格以及紮實的實力才是王道。 這兩者缺一不可,如同任督二脈般,如果少了一樣就無法讓你當戰場上的常勝將軍,而失敗只是遲早的事。 要保持常勝,提高自己「人格素質」,「充實自己實力」才是真格的,唯有「真誠以待」才能天長地久的保你順遂。
Thumbnail
最近重讀孫子兵法,在在提醒筆者,古今中外皆適用,擁有優良的人格以及紮實的實力才是王道。 這兩者缺一不可,如同任督二脈般,如果少了一樣就無法讓你當戰場上的常勝將軍,而失敗只是遲早的事。 要保持常勝,提高自己「人格素質」,「充實自己實力」才是真格的,唯有「真誠以待」才能天長地久的保你順遂。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