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 Notion 在舊金山舉辦年度盛會 「Make with Notion 2025」,並同步提供線上直播。這場一年一度的活動,不僅是回顧過去,也揭曉了 Notion 3.0 的更新。我也關注了這次的發布,以下整理重點與觀後心得。
直播活動重點
1️⃣ Notion 3.0 登場 - AI 智能助理 (Agent) 成為核心
Notion 3.0 的核心概念,是把 Notion 從一個「工具」升級為你的「AI 隊友」。過去的 AI 功能一次只能執行單一步驟,現在的智能助理可進行多步推理、持續且自主地完成複雜任務。
- 多步驟推理與自主工作:能理解複雜目標,並自行拆解成多個步驟執行,例如一次完成一份含多方資料來源的研究報告。
- 個人化指令與記憶:用一個 Notion 頁面設定你的偏好、常用範本、語氣風格等,智能助理會在互動中學習並更新記憶。
- 全方位情境感知:不只讀取 Notion 內的資料,還能透過「企業搜尋」整合 Slack、Email、Google Drive 等外部工具資訊,提供更完整脈絡。
2️⃣ 資料庫 (Databases) 功能重大升級
資料庫與 AI 智能助理結合後,處理大量資料比以往高效許多。- AI 智能助理與資料庫協作:例如將產品規格文件自動拆解成數十個任務,填入指派人、優先級等屬性,或自動整理來自 Slack 的錯誤回報並分配給對應工程師。
- 細緻化權限設定 (Granular Permissions):可讓使用者僅看到分派給自己的任務,對與外部合作夥伴協作尤其重要。
- AI 輔助公式與新視圖:可一鍵生成複雜公式,或根據描述建立長條圖、地圖視圖 (Map View) 等新視覺化樣式。(PS.地圖視圖我還沒有更新😅)
3️⃣ 自訂智能助理 (Custom Agents):自動化團隊重複性工作
除了個人助理,Notion 還推出可在背景運行、替整個團隊處理重複性工作的「自訂智能助理」。
- 觸發器與排程:可設定觸發條件,例如每天早上、特定事件或外部工具事件啟動助理。
- 專屬知識庫與工具:控制智能助理能存取的資料庫或資訊,確保回答的專業與可信度。
- 應用案例:
- Slack 問答機器人:自動回答常見問題並建立錯誤任務。
- 每日報告:自動抓取網路討論,生成輿情分析與功能請求報告。
4️⃣ 強化生態系整合:MCP 與 AI 連接器
Notion 持續擴大與其他工具的整合能力,讓資訊與工作流程更加無縫。
- MCP (Multi-platform Connectors):在其他工具(如程式碼編輯器 Cursor)直接讀取與寫入 Notion 資料,不必來回切換。
- AI Connectors:智能助理可以直接串連 Notion Calendar 和 Notion Mail,快速安排會議或發送個人化郵件。
- 擴大合作夥伴:新增 HubSpot、Gong 等多家 MCP 合作夥伴,使生態系更加開放。
5️⃣ 回顧與其他更新
- 過去一年的成果:Notion 分享了過去一年的多項重要更新,包含:
- 效能與可靠性提升:修復超過 2,000 個錯誤,桌面端速度提升 30%,大型資料庫載入速度提升高達 3 倍。
- 離線模式 (Offline Mode):正式向所有用戶推出。
- 新產品發布:推出了 AI 會議記錄 (AI meeting notes)、Notion Mail、以及整合任務功能的 Notion Calendar。
- 社群與合作夥伴計畫:官方 Marketplace 升級,新增「智能助理個人化範本」讓用戶快速上手特定用途助理。
觀後心得 - 從「人適應工具」到「工具適應人」
這場活動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Notion 正在引領一場工作範式轉移: 過去我們努力適應工具,如今工具主動學習並適應我們的需求。Notion Agent 的「指令與記憶」功能,讓「個人化」進化到行為模式層級,大幅降低人與工具之間的摩擦。
不過,今年的更新也顯示出一個明顯趨勢:重點傾向企業與團隊應用。像是細緻化權限、自訂智能助理、跨平台整合等新功能,對需要協作、跨部門溝通的大型組織特別有吸引力;但對多數個人用戶,尤其是免費版本,實際影響目前有限。個人用戶可以「體驗」到 AI 助理的升級與一些介面改進,但大部分自動化與整合能力仍偏向付費或企業級帳號。
這樣的定位轉變其實也透露了一個訊號:
Notion 不再只是個人生產力愛好者的小天地,而正全力朝「企業級工作平台」邁進。對於個人用戶而言,未來要嘛享受基礎功能與有限 AI 輔助,要嘛思考如何與團隊一起導入、甚至評估升級方案。
整體來說,Make with Notion 2025 宣告的不只是功能更新,更揭示了一個更人性化、更高效、但也更企業化的工作未來。當 AI 真正成為團隊的「數位隊友」時,我們也需要重新思考:
個人如何在這股潮流裡找到自己最合適的角色與工具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