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 3:1-9 (和合本)
這是傳道者的大哉問,也是對人生最深切的省思。生與死、哭與笑、拆毀與建造、爭戰與和好——這些人間的場景,並非混亂無序,而是共同編織出一首關於時間的交響。每一個音符,都在神的指揮下按著節拍響起。
勞碌之問:人得著什麼?「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3:9)
這句追問,揭露了人心最難解的困惑。在日光之下,人們奔走一生,建屋、耕地、經營、奮鬥;然而當時序一轉,所建造的或被拆毀,所守護的或終失落。就如潮起潮落,沒有一樣能夠永恆不變。於是,勞碌顯得徒然,生命也似乎只是周而復始的循環。這份感慨,不僅屬於古代的智者,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夜深人靜時無法迴避的心聲。
神所安置的永遠
然而,傳道者沒有止步於嘆息。他指出: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這「美好」,不在於我們是否能即刻理解,而在於萬事背後有神的心意與秩序。
更深的是,神將「永遠」安置在人心裡。這意味著,人雖被限制在短暫的時空之內,卻被賦予了一種超越的渴望——渴望真理,渴望不朽,渴望能洞見時間背後的意義。這份「永遠」如同一粒種子,使我們在有限的人生裡,不斷仰望那位無限者。
然而,人雖有永恆的意識,卻無法參透神從始至終的作為。這正是張力所在:我們感受到永恆,卻不能全然掌握;我們渴慕完全,卻只能依靠那位完全的主。
在定時中學習順服
既知如此,我們當如何生活?答案不是放棄努力,也不是強行掌控,而是學習在「定時」之中與神同行。
當哭有時,就讓淚水化為禱告;當笑有時,就讓喜樂歸於感恩。當拆毀臨到,不以為絕望,而是等待更新;當建造之時,不自恃驕矜,而是承認這是神的恩典。人生的高低起伏,都是屬靈的功課,使我們在其中被磨鍊、被成全。
謙卑中的智慧
傳道者提醒我們:人不能參透神的全然作為。這不是叫人放棄,而是呼召人謙卑。
真正的智慧,不是掌握所有答案,而是承認有限、倚靠那位無限者。人若僅憑自己的目光,必會困惑;但若仰望神,就能在祂的安排裡得安息。祂是時間的主宰,也是生命的守護者。祂看顧我們的起點,也必保守我們的終點。
結語祈願
主啊,祢的話提醒我們:世上一切都有定時,沒有一樣超出祢的掌管。當我們因勞碌而心生疑惑,因無常而心生懼怕,求祢使我們記念,祢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求祢使我們在哭泣中學會忍耐,在歡笑中常存感恩;在失落時仍有盼望,在尋得時懂得謙卑。求祢賜下眼光,讓我們在有限裡仰望永恆,在瞬間裡體會祢的恩典。
願我們一生的光景,不僅是日復一日的循環,而是因祢的同在而得著意義。直到那日,當時序歸於止息,我們要在祢永恆的懷裡安然歸宿,與祢同享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