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 15:7)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神呼求。他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詩 18:6) 回想我受洗後不久,第一次被邀請在主日崇拜中帶領奉獻禱告。身為教書匠的我,習慣在公眾面前發言,卻在這次任務面前感到異常緊張。前一晚我寫好禱文,隔日照稿念誦,雖不失莊重,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正如內人詠恩所言:「禱告對基督徒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我明白照稿祈禱沒有錯,但它離真正的禱告精髓,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之後我開始學習,才逐漸體會到禱告的本質:它不只是言語的表達,而是進入神的同在,與祂真實相交。禱告是一場對話,是基督徒向神打開心門的呼吸與傾訴。《詩篇》裡,大衛的禱辭處處流露真情,正如我的牧師陳清志提醒:「若不知道怎樣禱告,就翻開《詩篇》,隨便選一首讀出來,便能學會。」這不在於華麗辭句,而在於真誠迫切的心。 漸漸我明白:流暢的詞句未必能打動神,唯有誠懇單純的心,才蒙祂悅納。感謝主,我在譚適德牧師的《禱告的技巧》裡學到禱告的五個層面──呼求、交談、敬拜、默想、等候。這些指引對我這樣的初信者極其寶貴。 譚牧師更示範了禱告的實際步驟:每天靈裡的第一個操練是呼喚主名;接著唱詩敬拜,營造與神同在的氛圍;然後傾心吐意,向主訴說心聲;再以愛慕與感恩敬拜祂;並在一呼一吸之間紀念基督。進一步的默想,讓我們整日習慣在心中與神同談,使思緒專注於祂。最後的安靜等候,是最甘甜的時刻:心靈安息下來,與主合一,便能享受那超乎尋常的平安與同在。 如今,我深信只要掌握正確的禱告操練,並持之以恆地實踐,即使初信之人,也必能在身心靈裡不斷成長,越來越親近我們的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