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自私?探討善惡、愛與正義的本質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認為,人性並非善,也非惡,而是自私。

這裡的「自私」,不是貶義,而是出發點:自,是自己;私,是私人。

人類一切思考與行動,皆以自身為軸。


就像嬰兒——人最初的樣貌。

除了以哭泣向大人索求需求外,他還能做什麼?

而我們能說這些行為有善惡之分嗎?我想不能。

因此,以「自私」作為理解人性的角度,或許更為貼切:

因為嬰兒的每一個舉動,無論哭泣、依賴或索取,都是為了自己。


當然,我並不否認「善惡」的存在。

我認為,善惡確實是一種帶有客觀角度的真理。

而人類作為群體動物,若要維持文明社會,善惡便成了必須的準則。

若文明缺乏善惡之分,終將無法存續。


在我看來,善惡可以粗略分為兩軌:道德與律法。

道德源自人心與文化,律法立於制度與權力。

這樣的劃分雖不完美,但卻是人類目前能依循的方式。

它們都是人類在有限認知下,對「客觀正義」的模擬與追求。

我只盼有一天,人類能不再因制度之盲、道德之偏,而留下冤屈。


我也相信,人性的自私,能透過教育與自我探索,在群體互動中被調和。

教育不只是灌輸知識,而是引導人學會如何追求「雙贏」。

正如交易一般,交易並非壞事,能否成功取決於是否滿足了雙方的需求。

這種彼此成全,正是群體生活中的調和之道。


然而,僅靠教育仍不足以杜絕惡意。

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去思考「雙贏」,因此制度也不可或缺。

市場規則、法律契約等,便是為了在不可避免的衝突中設立界限,

使自私的本性能被導引,而不至於走向毀滅。


那麼,愛呢?

愛無需被看得過高或過低。

它是一種複雜的東西,時而自私,時而無私。

它是否自私,取決於滿足了誰。


有些父母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有些戀人會說:「我全都是為了你,甚至願意把心給你。」

聽起來,這似乎就是愛了。但真的是如此嗎?


或許,愛依然是從「自我」出發的。

它的本質,仍是自私的——只是這裡的「自私」,是以自己為軸的思考模式。

因此,我認為心理學中所說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正是我們在愛他人時,所需要啟動的模式。


當我們能在關係中達成「雙贏」,

這樣的愛,難道還不足以被稱為「無私」嗎?

無私,或許不是消除自我,而是讓自我成為理解他人的橋樑。


然而,我也曾懷疑,人類是否能達到完全的正義。

這並非因為人性自私,而是因為人本有限。

我們不過是在既有的客觀正義之上,拼湊出理解的碎片。

如同用零件拼裝一輛車,我們能駕馭它,卻難以窮盡其本質。


那麼,人類追求正義是否有意義?

或許,追求本身就是意義。

意義,是人所賦予的;而正義,雖然無法被完全理解,

卻是文明不可或缺的方向。


它隨時代而變,隨制度而形。

它的價值,不在於完美,而在於人類願意為它——

不斷修正、不斷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拿鐵茶蟻)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譜寫我的世界觀察, 只願與君共鳴。 ——自由書寫,主觀角度。 (圖片由我給予關鍵字,並請AI生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