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自私?探討善惡、愛與正義的本質》 ——人性之私、正義之爭,何為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何謂人性?是善?是惡?

也許……並沒有那麼簡單。


也或許,人性從來不是,也不是,而是一種帶著邏輯與慾望的「自私」。

這篇是我試著在善惡正義之間,找出人性運作的底層公式。


🔸我認為,人性並非善,也非惡,而是自私。



這裡的「自私」,不是貶義,而是出發點:自,是自己;私,是私人。

人類的思考與行動,皆以自身為軸。


而有趣的是,在日文中,「私(わたし)」也是「我」的意思。

語言的巧合,似乎也印證了這個出發點:人類的認知與行動,總是從「我」開始。


👶就像嬰兒——人類最初的樣貌。

除了以哭泣向大人索求外,還能做什麼?

而我們能說這些行為有善惡之分嗎?

也許不能。

🪞因此,以「自私」作為理解人性的角度,或許更為貼切:

因為嬰兒的每一個舉動,無論哭泣、依賴或索取,都是為己。


🏛️當然,我並非否認「善惡」的存在。

我認為,善惡確實是一種帶有客觀角度的真理。

而人類作為群體動物,若要維持文明社會,善惡便成了必須的準則。

若文明缺乏善惡之分,終將無法存續。


⚖️在我看來,善惡可以粗略分為兩軌:道德與律法。

道德源自人心與文化,律法立於制度與權力。

這樣的劃分雖不完美,但卻是人類目前能依循的方式。

它們都是人類在有限認知下,對「客觀正義」的模擬與追求。

而我只盼有一天,人類能不再因制度之盲、道德之偏,而留下冤屈。


📚我相信,人性的自私,能透過教育與探索,在互動中被調和。

教育不只是灌輸知識,而是引導人學會如何追求「雙贏」。

正如交易一般,交易並非壞事,能否成功取決於是否滿足了雙方的需求。

這種彼此成全,正是群體生活中的調和之道。


🔐然而,僅靠教育仍不足以杜絕惡意。

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去思考「雙贏」,因此制度也不可或缺。

市場規則、法律契約等,便是為了在不可避免的衝突中設立界限,

使自私的本性能被導引,而不至於走向毀滅。


💞 那,愛呢?

愛無需被看得過高或過低。

它是一種複雜的東西,時而自私,時而無私。

它是否自私,取決於滿足了誰。


有些父母會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有些戀人會說:「我全都是為了你,甚至願意把心給你。」

聽起來,這似乎就是愛了。

但真是如此嗎?


或許,愛仍是從「自我」出發。

🧩它的本質,仍是自私的

——只是這裡的「自私」,是以自己為軸的思考模式。


因此,我認為心理學中所說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正是我們在愛他人時,所需要啟動的模式。


🤝當我們能在關係中達成「雙贏」,

這樣的愛,難道還不足以被稱為「無私」嗎?


更何況,若從自身出發,仍能真誠地愛人,

甚至在關係中實現雙贏,這樣的愛

——不比所謂純粹的無私更加令人讚嘆,更加美麗嗎?


即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回應,我仍義無反顧地愛著他人——只因我在乎。

這份在乎,本身就是意義。


無私,或許不是消除自我,而是讓自我成為理解他人的橋樑。


🧭而正義呢,我確實懷疑,人類能否達到完全的正義。

這並非因為人性自私,而是因為人有限。

🛠️我們不過是在既有的客觀正義上,拼湊出理解的碎片。

如同用零件拼裝一輛車,我們能駕馭,卻難以窮盡其本質。


🌱那麼,人類追求正義是否有意義?

或許,追求本身就是意義。

意義,是人所賦予的;而正義,雖然無法被完全理解,

卻是文明不可或缺的方向。


它隨時代而變,隨制度而形。


🕊️它的價值,不在於完美,而在於人類願意為它——
不斷修正、不斷前行。

正義之價,無關絕對,所求所願,不過前行——

為它而奔,是吾等之所願。


📌本文中所謂的「人類本性公設」核心假設,思辨之過程於《LatAnts 思維密室 No.5》。

本篇探討的是「善惡二元 × 自我為軸 × 正義追求」的三重交會。

但結論的完整推演,是如何從嬰兒的哭聲、語言的巧合,到制度與愛的雙贏邏輯,逐步建構出人性底層公式?

👉點此進入思維現場:《🧠 LatAnts 思維抽搐 No.5:人類本性公設的困惑與重構
——對了,需付費喔~


🗣️您對「人性自私論」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您認為愛是自私還是無私? 歡迎在下方分享您的思維火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螞蟻(拿鐵茶蟻)的沙龍
7會員
94內容數
我以主觀為筆,描繪人性與荒謬的交界。 觀察、分析、吐槽,譜寫我的世界觀察,只願與君共鳴。 ——自由書寫,主觀角度,真誠勝於共識。 (關於我的創作:頭像為手繪。其餘內容——包括寫作潤飾、圖像與翻譯——皆在多位AI的輔助下完成,所有中文內容的最終版本由我定稿。)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人性原則 1.「人性上」所有人都是先為自己著想 2. 「人性上」所有人都是慣性行為、慣性認知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私」的多重面向,分析「自私」在不同情境中的特性,並引導讀者在身處涉及「自私」的事情時,以多角度思考,探討「自私是相對的」的可能性。希望提供多一個角度令讀者能以全新的角度感受「自私」。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所有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好人,這是因為「人類自我馴化」讓自己更友善。有團隊的時候,人類也會傾向團隊合作。如果我們真的天性善良,又怎麼會同時幹出「殘忍的事?」,怎麼看就怎麼矛盾!人類雖然擅於社交、同情,甚至會害羞,但為什麼也能殘酷到極致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Thumbnail
「自私並沒有不好,只是把寬容留給對的人。」 文章中以自私和寬容為主題,探討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文章深入探討了從求學階段到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自私和心機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私與寬容其實只是一線之隔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