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點,巷子口的鹹酥雞攤還燈火通明。油鍋裡吱吱作響,鍋裡的雞排炸的金黃酥脆,香氣隨著夜風飄過來,就像一隻隱形的手對著你招手。你站在那裡,腳步停頓了下來,腦子裡響起一道聲音:「減肥的人能吃這個嗎?」
減肥的人,在無數個夜晚裡,總有這樣的掙扎。白天一切還好,三餐飲食規律、每一口食物都用秤把吃進去的熱量計算的清清楚楚。但一到夜晚,夜裡的街燈、攤販的喧鬧聲、啤酒的氣泡聲,總會讓意志力變得柔軟。你看著那一鍋剛炸好的鹽酥雞,覺得不吃,對不起自己忙碌一整天的辛苦;可是一旦吃下去,又覺得自己離健美的身形越來越遙遠。於是,你一邊告訴自己「就吃一點點,不會怎樣」,一邊又懷疑這句話是不是老掉牙的謊言。減肥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食物,而是這種心靈糾結的拉扯。忍與不忍之間,永遠是個問題。
有人說,宵夜是罪惡。可在那一刻,它更像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只是這份慰藉的代價,常常要到隔天清晨站在體重計上時才會浮現。
有時候,宵夜是一種生理需求。
到了半夜十一、十二點還沒睡,肚子裡空空的,傳來的咕嚕咕嚕聲在夜裡顯得特別明顯。不像白天,白天還能靠著工作、課程來分散注意力,夜裡卻什麼都靜下來,只剩下肚子傳來的抗議聲。有人說,忍一忍就過去了,可是越是忍耐,腦子裡就越會浮現出食物的影像。鹽酥雞閃油光、泡麵的煙氣,甚至冰箱裡的水煮蛋,都會被腦袋放大成天堂。你把自己硬逼上床睡覺,結果翻來覆去,反而更加清醒。這時候,不如承認自己真的餓了,給自己一點安慰。一顆茶葉蛋、一杯無糖豆漿,甚至一小碗燕麥,就足以讓胃溫暖起來,心也安定了下來。吃到剛剛好就好,不必太自我苛責。因為那一點小小的滿足,不只安撫了身體,更是讓自己能好好睡去的保證。
有時候,宵夜是一種心理安慰。
白天裡,工作總是壓得人喘不過氣,電腦上繁瑣的數字、主管不厭其煩的叮嚀、會議室裡大家說得一口好道理的爭論,結束後全都讓人疲憊不堪。騎著機車穿過夜裡的馬路,紅綠燈旁就是炸物攤,昏黃的燈光,鍋裡的熱油發出規律的聲響。這種聲音,對有些人來說,比任何音樂都更加療癒。點一份鹽酥雞,來一罐清涼的啤酒,坐在攤子邊的小板凳上,咬下一口,外皮酥脆、內裡多汁,再來口充滿氣泡的爽心啤酒,心裡的疲累都被暫時撫平。那一刻,不再想著KPI、不再想著明天會議室裡的修羅場,只是專注在那股油香味和泡沫帶來的涼意。
然而,問題就在於「那一刻」。因為往往不會只一刻。你告訴自己再吃幾塊就好,就幾塊就好。結果袋子裡的鹹酥雞一塊接一塊,等回過神來,什麼都吃光了。第二天清晨,體重計上的數字冷冰冰地提醒你,昨晚的安慰所換來的代價。或許,宵夜本身不是該戒的東西,該戒掉的,是用吃來發洩情緒的習慣。心裡煩躁的時候,試著泡一杯熱茶,坐在窗邊吹吹風。或者,撥個電話給一個願意聽你傾訴的人。有時候,這些比炸雞更能讓你的心裡放輕鬆,還不用付出卡路里的代價。
還有的時候,宵夜是一種陪伴。
夜裡的街頭,有些故事只有宵夜攤才會發生。練舞結束後,和舞伴兩個人找個路邊攤,點幾盤小菜加碗湯,邊吃邊聊。那種自在,比課堂上的步伐更能讓彼此互相靠近。或者,當有朋友心情低落,傳來一則訊息:可以陪我喝一杯嗎?於是宵夜成了一種儀式,居酒屋裡的那張常客桌見證了太多不能說的秘密。桌上的串燒、烤魷魚還有生啤酒只是裝飾品;真正重要的,是坐在對面那個人的眼神與嘆息聲。你吃下的不只是熱量,還有那份情感交流。這樣的宵夜,即使比平常多攝取了一點熱量,也無須斤斤計較。因為它給你的,是生活中人與人連結的溫度。
所以,宵夜究竟該不該吃?
也許答案從來就不是「該」或「不該」這麼簡單。宵夜有時候是胃的需要,有時候是心的出口,有時候是一份無可替代的陪伴。真正需要的是能分辨,現在的自己,到底是餓了,還是寂寞了,還是只是需要一個人坐下來休息片刻。當你能看清楚這一點,宵夜就不再是生死之敵。
有空嗎?要不要出來一起吃個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