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運動的人,幾乎都會有相同的疑問:「一次到底要練多久,才算有效?」這個問題的背後,藏著新手特有的焦慮。大家都怕練太少,看不到效果,結果往往就是剛開始運動就衝過頭,身體撐不住,很快就因為受傷而停擺。對剛入門的運動者來說,這是一個最常掉進去的陷阱。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剛開始運動不到三個月的人。可能是剛辦了健身房會員的上班族,也可能是長年缺乏運動,卻突然下定決心要改變生活的人。他們的共通點是:對自己的身體能力還不熟悉,對運動的動作也還在摸索的階段。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找到一個能持續運動下去的節奏。
新手的困擾幾乎都一樣,第一種是擔心練太少沒有用,害怕自己白白浪費時間;第二種則是衝過頭,覺得練越多效果越好,結果沒練幾次就練到受傷。受傷後只能休養,休息久了動力消失,停止鍛鍊,最後回到原點。這就是新手最常見的一種狀況。對上班族來說,運動的時間選擇並不多。最典型的是下班後去健身房,這時候人潮最多,氣氛也最熱鬧。少部分能早起的人,會選擇上班前進行晨練。若是有家庭跟小孩,運動時間就更少,只能利用片段的零碎時間。不管是哪一種狀況,都有一個共通點:時間有限,所以特別在意要練多久才算夠。
訓練場所上,新手的選擇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在家裡,打開健身或有氧影片跟著練,方便又不花錢。另一種是去社區健身房,利用機械式器材鍛鍊,安全又容易上手。無論是哪一種,關鍵都不在場所跟器材,而在於你是否能養成穩定的習慣。與其糾結練多久,更應該關注的是練得是否確實。
訓練效果的關鍵並不是一次練多久,而是能否循序漸進並且持之以恆。就像刷牙不是一次刷兩小時,然後一個月都不刷;運動也不是一次拼到極限,就能抵銷後面的偷懶。
那麼,一天到底要練多久才對呢?只要運動強度有到,1次大約練1小時就夠了。這段時間足以完成熱身、主要訓練以及收操。比方說,前 10 分鐘暖身,接著 40 分鐘針對主要肌群訓練,最後 10 分鐘伸展或放鬆。這樣的安排,不會時間太短讓人沒練到位,也不會時間太長導致身體過度疲勞。
其次,一週至少練三次,一天運動、一天休息。休息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身體恢復、肌肉成長的必要過程。很多新手只看到訓練量,卻忽略休息的重要性。事實上,真正的進步是在休息的時候發生。
最後一個提醒,就是不要逞強。新手因為對訓練強度還抓不準,很容易一股腦地加重量,或是延長訓練時間。結果往往不是體能的進步,而是身體拉傷或過勞。與其追求爆發性的成效,不如告訴自己有練就好。只要能持續穩定地進行鍛鍊,進步自然會發生。
所以,一天要練多久才有效?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對新手而言,比起追求練得久,更應該在意的是能持續運動下去,養成運動習慣。就算每次運動只是三十分鐘,只要能規律進行,一週練個三次,身體也會開始慢慢變強。反過來說,就怕一次練太久,結果身體太累或受傷而停擺,那才是真正的浪費時間。
下次再問自己一天要練多久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今天我能不能找到一個時間長度,既能完成訓練,又能長期堅持練下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對你最有效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