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安納 EP37|慈悲善行可以積福德嗎?佛的慈悲與我的慈悲有什麼不同?
慈悲:不是你以為的那種「做好事」
嗨,我是安納。這篇文章起因於我看到一支關於薩古魯手術的影片,意外地觸發了我對「慈悲」這個概念更深的思考。以下,是我對慈悲的理解,以及它與覺醒、愛、自我、以及「做好事」之間的關係。
🌪 開悟者不該「改變世界」?
重點:影片質疑薩古魯的覺醒,因他還在嘗試改造世界。
影片製作者認為,既然世界在覺者眼中本就「無問題」,那麼一位真正開悟的人不該想「解決問題」。但這樣的邏輯,其實反而讓我開始思考:
改變世界=沒開悟? 慈悲=干涉別人的命運? 佛陀當年也是在「想讓人離苦得樂」,那佛陀也不開悟嗎?
💔 我們所謂的「慈悲」其實是投射?
重點:傳統觀念裡的慈悲,常帶有條件與自我認同感。
我想到一本書中,Ramana Maharshi 的弟子問他:「我們受苦時向你祈禱,你不會感到憐憫嗎?」
他的回答:「如果我會,那我就不是智者。」
我當下的感受是:「對,因為他看見終極真相,明白所有痛苦只是幻象。」
同樣地,Ken Wilber 描述的慈悲,是「看見他人痛苦,內心感同身受」,但我對這個說法始終有一種奇怪的不對勁感——那種「加入別人的夢境,然後一起當真」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