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衝動立志的時候總是風風火火,最後總是潦草收尾?然後從一開始的高峰起點,懸崖式地下墜到自我譴責的結論低點。這好像是我最常出現的情緒曲線。直線式上升,直線式下降。情緒有高有低,就像經濟循環一樣再所難免,但能不能別『砰』地一下硬著陸,有沒有可以和緩一些,減少衝擊的軟著陸方法呢?
早晨起床,已經來回回好幾趟了,我在四⼗八⼩時內,⼀次次試圖安撫⾃⼰翻湧的情緒,然⽽總是⼀波未平,⼀波⼜起。看不到短期內風平浪靜的契機。腦海裡無數念頭不停地翻捲,考慮著千百萬個可能性,猶豫著到底應該下哪個決定才是對的?才 是好的?無奈,我不爭氣的腦袋向來無能於依據邏輯來推理出「合理」的結論,⼀番糾結後得到 的往往只是繃緊的肌⾁與神經,像緊箍咒⼀樣地使我頭疼不已。
然後吃著早餐,發著呆。想著⾃⼰如常的慣性就是這樣,覺得⾃⼰彷彿變成了一頭⽣活的困獸開始覺得⼀切都是徒勞,然後更加低迷。
平常這種時候我都會做些什麼呢?通常我會去給⾃⼰找點樂⼦,就像平常在台灣時⼀樣,找朋友啦,逛逛街啦,偏偏現在人在異國,這⼀招不太管⽤,因為在這個國家,我覺得可以是『樂⼦』的 活動實在不多,找不著。那試試其他方法?可能性!除了覺得⾃⼰被困住,還能有啥可能性?我想想⾃⼰現在的⽣活還『想』是什麼樣⼦呢?還『能』是什麼樣⼦呢?開啟我的超級腦洞。
然後,這些句⼦就來到了腦⼦裡,我⾃然地走到書桌前,開始寫了起來:
〈⽣活的始作俑者〉
火,安安靜靜地燒著。
對著它溫柔的⿎⼝氣, 便可熊熊地燃得旺烈,
若對它冷冷地澆些⽔, 它便懨懨然地沒了勁。
雖然有了氣的⿎舞, 倘若薪柴不⾜, 也不過是取暖⽽已。
即便遭冷⽔滅頂, 只要薪柴不愁, 總能爐灶另起。
⿎氣助⼒, 澆⽔阻勁, 都不過是錦上之添,
不管添的是花還是堵, 始作俑者始終是火兒⾃⼰。星星之火能否燎原總是未定之數, 但是否點燃,何時點燃, 卻總在⾃⼰。
我想雖然現在啥都做不 了,但寫寫東⻄,紀錄⼼情還是做得到的,沒想到這⼤概是⾃⼰給⾃⼰的加油⿎氣吧。但不管如 何,還挺管⽤的,寫完了以後,對⾃⼰的比喻感到很滿意,最後的⼀點壞⼼情也不⾒了。
原來, 氣是⿎勵, ⽔是挫折, 火為熱情, 薪柴,就是意義。
當衝動的火燃燼,我得用意義來為自己添薪加火,時不時地再鼓點氣,讓火燒得更久一些。那平常我都是怎麼做的呢?我老是給自己潑冷水,難怪火一下子就滅了,這還能不硬著陸嗎?
經由這個早晨事件,我聯想到了情緒的循環,從⼀開始的覺察到了自己⼼情不好,因為當下的環境剛好沒法讓我像平常一樣,急著分散注意力,跑去做旁的事情,然後拋棄掉那個低落的自己。沒想到,反而得到機會,找到『可能性』這個新夥伴,陪著自己走過了這個⼼情不好的循環,但如若不是這樣呢?如果今天⼀起床我感覺⼼情不好,但是沒 時間好好細想,或者是在任⼀個節點中間卡住膠著了,沒有繼續往下走,這個情緒就沒有機會走到柳暗花明的最後了。然後就只能沒入潛意識,那會變成什麼呢?也許會變成⼀個『我被⽣活困住了』 的潛意識念頭,然後在某個其它的時候被勾動,然後爆發出來。
但如果走完了,我就這樣得到了這個情緒背後的禮物,⼀⾸詩,⼀篇⽂章,⼀個對⾃⼰的了悟,
對情緒的理解。寫到這裡,開⼼加倍,不,是變三倍了,我又重新站上了幸福的高峰點。這個⼼情不好的原因都還沒得到解決,我就已經收穫了這麼些,所以,有的時候真的不⽤等到真正解決事情啊,⼼情解決了,收獲就已經夠豐富 了。⽽不管事情最終有沒有得到解決,⼼情解決了,⼤腦的⽪質層危機信號就解除了。
書寫就是我的意義薪柴。⽤創作來抒發情感,就是我⾃我療癒的最佳處⽅!
寫在最後的自我陪伴提問句
溫柔地陪自己多聊一句
- 你是否被焦慮的緊箍咒困住啦?
- 當你覺得自己像頭「生活的困獸」,你會開起哪個「超級腦洞」呢?
- 你都如何把情緒風暴,轉成自我療癒的處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