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支配與臣服作為一種心理實踐:D/S 關係中的自我鬆綁》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這什麼都需要自我定位、時時確認邊界的日常步調,有一種互動形式,允許我們放下「我是誰」,創造自我賦能的空間。

支配與臣服的狀態開始流動的時候,其實是角色的暫時放逐。某些深層的控制慾望與存在焦慮,在這種時候有機會被看見、被釋放。

心理學家 Rollo May 的存在主義心理學提到,人的焦慮源自「自我界線的維持」與「存在意義的確認」。當個體進入「角色暫停」的經驗狀態,如冥想、沈浸式互動體驗、創作或儀式感的情境,便可能暫時卸除自我角色的拘束,體驗到意識限制的解放感。

因此,對某些人而言,D/S 的場域提供了類似的心理結構。

 

無論支配者還是臣服者皆是透過控制的切換,都算是在體驗另一種層次的「控制」。 


透過服從、命令、懲罰、取悅等動作的流動(這些依然都在控制,控制自己做命令與支配、控制自己服從命令),「自我」開始鬆動,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甚至被允許褪去生活固著的角色身份與定義。

這種休息與褪去像是一種交付。

交出日常慣性的選擇權與定義權,換來被全然接住、被允許的體驗。舉例以在權力動態釋負的個案案例中,幾位第一次在支配情境中體會到:「原來有這麼一刻可以無須證明自己,渴望、慾望、情緒、情感可以無須說出意義與分析理由。」


臣服是讓力量流動的形式

東方哲學與能量醫學的視角,「臣服」不是示弱的象徵。恰恰相反,它是一種將個人意志與更大能量場接應的方式。

《黃帝內經》提到「陰陽者,道之大也」。支配與臣服便是這種陰陽互動的具體顯現。

一方選擇支配,一方選擇臣服,這兩者互為補充,為了讓彼此在不完美裡看見完美,互相有出口、成為彼此的容器、流動於自然的節奏之中。

在某些深度共舞的 D/S 關係裡,臣服者之所以能感受到強烈的釋放感,更多是因為終於可以停止「持守」。他可以將壓抑的慾望、過度控制的念頭、身體的緊縮或無所適從,一併交給支配者,那位在此刻成為能量導體、框架制定者的存在。

這是極具能量轉化性的動態形式。

許多古老的傳統療癒也使用「規訓」或「儀式」來讓個體脫離混亂的能量場,進入可被引導的節奏。在這樣的過程裡能量的走向清晰了,身體也開始放下防衛狀態。

於是,在眾多的經驗與體驗之中,我發現臣服是一種主動「讓能量動起來」的方式,在自我成長與意識擴展、覺察時,如呼吸一樣重要。

正是在這樣的動能,有人感受到身體似乎重新開機,甚至是某種回歸、某種肯定。超越快感,以及感受到某些被封印的感知被打開。

如同阻塞終於有了出口,讓堆積的情緒、生命片段、內在角色,有一個可以自然融化、轉化的地方。

 

角色暫停,「自我」才得以重新編碼

心理學視角「自我角色」被視為個體與環境互動的基本單位。根據葛夫曼(Erving Goffman)的劇場理論,每個人都在不同社會場景中扮演特定角色,而這些角色久而久之便內化成為「我是這樣的人」的核心認知。

當我們定義自己「我是老師」、「我是姐姐」、「我是理性的人」、「我是負責人」,實則是在持續重述並強化一個自我劇本。

D/S 的關係場域裡,這些日常角色將被暫時擱置。

尤其是當臣服發生時,臣服者自然放下平時用來保護自我認同的語言、行為與意志控制。人格依然完整,更像是「允許自己無須再扮演」,接觸到更原始、更純粹、未經編排的意識流動。

在東方的身心觀裡,這恰是「無我」的入口。臣服與冥想、心理成長提到的「放下我執」狀態極為相似。

意識停止執著於「我是誰」,只需進入一種專注於感官、當下引導的狀態。

此時的身體變成了接受且體驗的容器,情緒可以自由流動,過去無法被允許的衝動、羞恥、渴望、恐懼,也可以在這個安全架構裡經驗、流動、觀察、欣賞、支持、愛著。

這樣的經驗除了情緒釋放、潛意識角色的重塑,那個總是堅強的「自我」,終於可以脆弱;那個總是理性的「自我」,也能被感性淹沒;那個從未覺得「自我」值得被呵護的人,終於在某個掌控中感受到被體貼與被承接。


讓身體作為轉化之地

身體本身是一個主動轉化的場域。無論是被捆綁時的束縛感、被命令時的緊繃感、還是被spank皮膚泛起的熱與痛,這些感官經驗都直接觸及神經系統的深層記憶與情緒痕跡。

神經心理學研究指出,情緒與創傷記憶往往儲存在大腦邊緣系統與身體細胞中(Bessel van der Kolk -《身體知道答案》)。當某個特定部位在權力互動中被觸碰、被刺激,可能喚起的包含當下的感覺,也包含過往未竟的情緒與壓抑的經驗。

正是在這樣的身體體感,舊有的情緒資料才有機會浮現與釋放。互動的過程,羞恥感被引出、抗拒被啟動、眼淚開始潰堤,那是「鬆」:鬆開對角色的控制,鬆開對痛的定義,鬆開對自己的勒索。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實踐者會認為,他們在體驗被支配時,反而感覺到最深層的自由與信任。

從能量學的角度來看,身體每一次受控或被臣服,皆會改變其能量流動的方式。東方傳統說的「氣場」、「經絡」、「能量中心」,在這樣的情境中也會被重新開啟,尤其是海底輪與臍輪(掌管生存、安全與親密)的部位,經常在權力動態的接觸下鬆動、活絡,進而連動心輪與喉輪,讓原本難以說出口、難以給出愛、難以接受愛的部分,有機會被釋放與整合。

讓身體被視為內在對話的場域,臣服讓身體回歸「經驗與轉化」的本質,支配則是更高層次的能量引導。

 

當「我是誰」被鬆開,才開始有空間去成為

以此比喻「我是誰」是一道門。

臣服、支配,都像是走進那道門裡,暫時放下了身份與期待,也許短短幾十分鐘,也許只是一段呼吸的片刻,卻換來了難以言喻的寧靜與自由。

因為終於,我們可以只是「在這裡」,只是一具身體、一個存在、一個被允許的自己。

若你願意,也許可以在下一次的互動裡,練習停止把自己定義為任何角色,用身體去聽、用感官保持臨在。

 

在那個當下只有「我在這裡」,而那也許是真正的綻放自己的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carlet Pavilion 緋紅亭閣
42會員
44內容數
「玫瑰帶刺,愛的過程會疼痛。」 權力動態(D/S)它更像是一個形容詞,在每一次的互動中,透過眼神、觸碰、非語言訊息,建立細緻且真實的情感連結,超越傳統框架,體驗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支配與臣服,不再只是BDSM圈內的詞彙或標籤,而是更深刻的情感表達與溝通方式。
2025/01/13
談論親密關係,很大機會混淆「情慾」與「性慾」。 可以比喻成一杯咖啡,性慾像是即溶咖啡帶來的快速滿足,是身體能量最直接的釋放;而情慾則更像是精心沖煮的手沖咖啡,需要時間、足夠專注和互動技巧,才能品味其中的層次與韻味。 讓我們重新思考親密關係,或許,真正的親密不在於佔有或者定義彼此的身份認知...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1/13
談論親密關係,很大機會混淆「情慾」與「性慾」。 可以比喻成一杯咖啡,性慾像是即溶咖啡帶來的快速滿足,是身體能量最直接的釋放;而情慾則更像是精心沖煮的手沖咖啡,需要時間、足夠專注和互動技巧,才能品味其中的層次與韻味。 讓我們重新思考親密關係,或許,真正的親密不在於佔有或者定義彼此的身份認知...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9/19
D/S(支配與臣服)關係因其獨特的動態權力與情感互動的深度而備受關注。 也許這樣的模式跟體驗、想像,使得許多人在追求這樣關係時,陷入了一些常見的卡點。 過早進入角色 A: "你好,我是一個sub,喜歡被命令和打屁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9/19
D/S(支配與臣服)關係因其獨特的動態權力與情感互動的深度而備受關注。 也許這樣的模式跟體驗、想像,使得許多人在追求這樣關係時,陷入了一些常見的卡點。 過早進入角色 A: "你好,我是一個sub,喜歡被命令和打屁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8/31
想像一下,你站在一個名為「生命」的舞台上,你的手裡只捧著一個叫做「缺」的空碗。 你期待著有個人能夠走來,將他們的「圓滿」倒入你的碗中。 所謂「真正適合」的關係並不存在,建立關係也不是在尋找一個能夠補足你的缺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完整,建立關係除了透過「經營」之外,更是與另一個同樣完整的靈魂...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8/31
想像一下,你站在一個名為「生命」的舞台上,你的手裡只捧著一個叫做「缺」的空碗。 你期待著有個人能夠走來,將他們的「圓滿」倒入你的碗中。 所謂「真正適合」的關係並不存在,建立關係也不是在尋找一個能夠補足你的缺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完整,建立關係除了透過「經營」之外,更是與另一個同樣完整的靈魂...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其實權力動態無處不在,從家庭到工作場所、從朋友圈到社交媒體、網路。 這種無形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效果和關係深度。 但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權力動態是怎麼隱藏性的穿梭在關係交流裡呢?是否有可能通過靈活運用這種動態來改善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其實權力動態無處不在,從家庭到工作場所、從朋友圈到社交媒體、網路。 這種無形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互動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效果和關係深度。 但我們是否曾停下來思考:權力動態是怎麼隱藏性的穿梭在關係交流裡呢?是否有可能通過靈活運用這種動態來改善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你把情緒關在身體裡了嗎? 我們活在「身體就是我」的錯覺中,這個錯覺會衍生恐懼,使我們與根源之愛分離。我們總是將「我想被愛」的想法,壓抑在潛意識中。 想法是流動的,每個想法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壓抑自己的想法,這個「無法被愛的我」的人格便會逐漸穩固。 鏡子靜心是藉由根源之愛回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
Thumbnail
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於自主和自由的追求,也呼應了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觀念之一:自我實現。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我們往往被生活的種種紛擾所困擾,忙於解決各種外在的壓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忽略了追尋內心真正渴望的生活。 然而,當我們決定做自己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Thumbnail
如果沒有一個受者「我」存在,那麼「貪」與「認同」也無法依附,也不需「情感接受」與「理智理解」,「信念」沒有依附者,自主權不存在「自方與主體」,一路勢如破竹斷除煩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