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人赴美攻讀碩博士課程時,除了確認課程是否符合自己畢業後的專業目標,也應該注意該校是採取 semester(學期制) 還是 quarter(學季制)。這一點往往被忽略,但卻會直接影響學習節奏、研究安排與生活規劃。
🏫 學制起源與分布
Semester 學期制
▶️約60% 以上的美國大學採用。
▶️起源於歐洲傳統教育制度,強調深度學習與長期課程規劃。
▶️常見於東岸與中部地區,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 等。
Quarter 學季制
▶️約 20% 的學校採用,多見於西岸或研究型大學。
▶️形成於工業化時期,重視課程彈性與資源利用率。
▶️代表學校:加州大學系統(UCLA、UC Berkeley)、史丹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
📅 學期與學季的時間安排(見附圖①)

🎓 學制差異與影響
Semester (學期制)優點
▶️課程時間較長,適合深入研究。
▶️假期較長,方便休息或實習。
▶️較友善於需要撰寫長篇報告或做專案的學生。
Quarter(學季制) 優點
▶️課程密集,學習節奏快。
▶️一年有三個學習階段,彈性高。
▶️適合探索多領域,快速累積學分。
🧭 如何選擇?
▶️學習風格:喜歡深度 vs 喜歡多樣性。
▶️專業需求:是否需要長時間研究或實習。
▶️ 時間規劃:想要長假期還是快速畢業。
▶️國際學生身份:Quarter 制需連續註冊三季,Semester 制兩學期即可。
🏫 案例比較:哈佛 vs 西北大學(見附圖②)

▶️Quarter 制(西北大學):像是「三道快炒」,快速上桌,口味多變,適合喜歡挑戰與嘗鮮的學生。
▶️Semester 制(哈佛大學):像是「慢火燉湯」,時間充裕,味道濃郁,適合深入學習與專研。
📌 選擇建議
▶️Quarter 制 → 適合偏好密集學習、跨領域探索、快速修課的學生。
▶️Semester 制 → 適合偏好穩定節奏、長期研究、假期與實習安排的學生。
✍️ 總結
筆者曾先後完成西北大學(Quarter 制) 與哈佛大學(Semester 制) 的碩士課程,親身體驗後覺得兩種制度的學業壓力其實一樣沉重。差別在於,華人從小接受的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採學期制,因此初到美國若進入學季制(Quarter 制)大學,可能會感受到學習節奏上的心理壓力。申請美國研究所時,除了考慮學校排名,更應將「學制差異」納入考量,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