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如果職涯沒有標準答案,我該怎麼走?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波士の人生觀:成年篇》19 未來職涯地圖.看懂產業趨勢,找到最適合你的工作方向


01|如果職涯沒有標準答案,我該怎麼走?


日子常常在忙碌裡一樣的過著,但總會有那麼一刻,你突然停下來,心裡浮現一個聲音:「我現在應該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涯?」那瞬間,也許伴隨著心跳加快,帶來焦慮與忐忑。這種感覺不算陌生,它提醒你,不再只是想把眼前的工作完成,而是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走向。生涯規劃不是一張僵硬的清單,更像是一條要一步步摸索的小路,眼前能看清的也只是幾步而已。與其急著找出唯一答案,不如先為自己訂下短期能做到的目標,先讓腳步站穩,再把長遠方向保留一點伸縮的空間。心理學研究裡會把這種做法稱為「近目標與遠目標的結合」(proximal & distal goals),意思是短期目標要清楚,好讓人感覺到進展;長期則隨著心境與經驗的變化慢慢修正。當這樣的步調建立起來,不確定感會逐漸平息,而當心情踏實,就更容易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等到情緒比較安穩後,或許會浮現另一個更深的疑問:「我到底最看重的是什麼?」因為能不能長久走下去,不只取決於本事的多少,而是你心裡的核心想法。有些人把安心放在第一順位,期待一個有保障的環境;有些人偏好挑戰,覺得突破才是推動自我的能量;也有人認為自由與創造最珍貴,渴望有個舞台能讓想法發揮。這些答案沒有對錯,但如果沒有釐清,就很容易被薪水或頭銜等外在標籤推著走。或許你可以回想,是否有過這樣的片刻:你明明花了大半天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有種專心到忘我的快樂;或者在完成某個任務後,心裡浮現的不是倦怠,而是深刻的滿足感。這些瞬間往往比單純問自己「我喜歡什麼」更能真實。當你逐漸看清楚自己最在意的事,後續的選擇也會更穩,不再只是隨波逐流。

而當走向慢慢浮現後,下一步就是回頭看看,自己現在有哪些實力能支撐這些想法。實力大致分成專業技能與軟性能力。專業技能像是數據分析、程式設計、設計或行銷,能直接運用在工作裡;軟性能力則比較隱性,不容易馬上被看見,卻常常在關鍵時刻決定能不能站穩。例如能不能把想法說清楚、能不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能不能協助團隊在分歧中找到共識。很多研究在組織行為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都指出,隨著工作發展,單靠專業技能的優勢會慢慢減弱,因為工具和技術不斷在變;相對的,那些懂得整合意見、促進合作的人,往往能長期保持影響力。職業路線的初期,專業技能是基礎,但隨著角色改變,軟性能力的重要性就會愈來愈高。如果能同時兼顧兩者,你的腳步就會更穩,心裡也會更有底氣。

但就算具備了條件,有時仍然會覺得孤單無力。因為在生涯規劃的路上,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人脈。人脈不是靠一次聚會或幾句寒暄就能建立,而是透過時間與真實互動慢慢累積的信任。想像你在會議裡聽到某位前輩的分享受到啟發,或在專案中看到同事解決問題的方式讓你佩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候主動交流,或在對方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這些互動會比表面的社交更有力量。隨著時間過去,這些人脈可能在某個關鍵時刻替你打開新的機會,或者提醒你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很多人的工作發展轉折,並不是因為計畫得很完整,而是因為有人在對的時間想起了他。人脈或許不會立刻換來升遷或加薪,但它能替你留下更多出路,讓你不被鎖在單一路線上。

即便如此,就算想得再仔細,現實還是會冒出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有時專案表現不如預期,公司突然宣布改組,甚至整個產業環境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動,這些都可能發生。面對這些時刻,人很容易感到挫折,甚至懷疑過去的努力是否白費。但若能換個角度,或許這也是一種調整的契機。組織行為學裡有個常見的概念叫「適應性績效」(adaptive performance),它指的是當環境快速變化時,一個人能不能找到新的方法繼續前進。就像走在陌生的路上遇到阻礙,不一定要硬闖,有時繞個彎,甚至停下來觀察,也可能找到新的出口。這並不是放棄,而是替自己留一點靈活度,好讓腳步能持續往前。很多時候,能走得比較遠的,往往不是背景最強的人,而是懂得隨情況調整的人。

當你經歷了這些思考與調整之後,你可能會慢慢明白,職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和生活的安穩緊緊扣在一起,但卻不是全部。如果規劃裡只剩下升遷和薪水,對多數人來說,這條路往往會慢慢失去吸引力。試著保留一點空間,去做那些能讓你熱血或充滿好奇的事,不管是跨領域學習新技能、嘗試副業,或單純因為喜歡而投入的小計畫。這些看似和正職無關的嘗試,常常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變成新的機會。當你願意保留靈活度,不急著追求唯一的答案,那份最初的忐忑,往往會慢慢變成推動你前進的力量。一步一步走下去,屬於你的路會慢慢顯現,而在那段旅程裡,你會發現,那股力量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現在,你終於聽見了它的聲音。

Q&A


「我覺得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好像走在霧裡,看不到遠方,該怎麼辦呢?」

『霧氣不會一下子散去,但你腳下的地面是真實的。先確認眼前一步能踏得穩,方向自然會慢慢浮現。若總想一口氣看清全部,反而會因不確定而停下來。』

「可是只看眼前,會不會最後偏離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呢?」

『不會的。人心裡其實有重量,會告訴你什麼最值得在意。當你回頭想,那些讓你投入到忘記時間的時刻,就是最能反映真心的地方。走遠了,也會被這份重量拉回來。』

「那是不是要先把自己最看重的事情想清楚?」

『是,但它不會一下子變得明確。很多時候,是在嘗試裡慢慢浮現。你以為自己想要穩定,但經過挑戰後才發現突破才讓你快樂;或者原本追求成就,卻在安穩中感受到安心。重點不在於一開始就清楚,而是在走的過程裡不斷調整。』

「如果價值會變,那要不要先暫時不要規劃太多?」

『規劃還是需要,只是要留餘地。像畫一條寬的線,而不是窄的直線。太嚴格會讓自己窒息,太鬆散又沒有力量。短期清楚,長期保留彈性,這樣才能兼顧方向與自由。』

「能力呢?是不是只要努力學專業就好?」

『專業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隨著角色不同,能與人合作、能在壓力裡保持清晰,這些比技術更能讓你走得久。因為工具會換、新知會變,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始終存在。』

「那我是不是應該先練習跟人相處?」

『不必刻意迎合,真誠互動最能留下印象。信任不是一次對話就能建立,而是你願意聽、願意幫忙、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當信任存在,它會在關鍵時刻為你開一扇窗。』

「如果努力了,還是遇到外在的變化,例如公司裁員或環境不穩定呢?」

『那是常有的事。計畫再完整,也擋不住環境突變。與其糾結,不如把它看作一種試煉。能靈活調整的人,不需要最強的背景或最多的資源,也能找到新的出口。』

「可是調整會不會等於妥協?」

『調整不是退讓,而是為了繼續走下去。硬闖只會耗盡力氣,懂得繞路,才能保存力量。能變通,才是真正的堅強。』

「聽起來,職涯好像不是唯一要緊的?」

『對。它重要,但不應該壓過生活。若所有意義都放在升遷與薪水上,很快會失去熱情。留一點空間給好奇和喜歡的事,它們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成為新契機。』

「那麼,你會怎麼形容這段路?」

『職涯像是一條會不斷轉折的小徑。它從不要求你一步到位,而是希望你願意一步一步去走。你或許會焦躁,但那些不安會慢慢變成推動你往前的力量。當你回頭望時,會發現自己走過的痕跡,正好拼湊出屬於你的答案。』


「成長在於迷惘裡仍敢前行。」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 愛心

持續來點知識請按下  ➕ 加入(在文章下方)

追蹤我的動態請按下  ➕ 追蹤(在文章上方)

想要了解更多請按下  👑 訂閱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謝謝你的支持與肯定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波士の思考
156會員
450內容數
專門分享長久有用的知識、具啟發性的觀點 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力量 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波士の思考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踏入實習前,你或許也曾猶豫:「實習真的那麼重要嗎?」、「沒有去實習,未來是不是會輸在起跑點?」又或者:「我是不是一定要選大公司才會被看見?」這些疑問你可能都有,但卻不一定能從身邊得到滿意的答案。 這本書不打算直接告訴你絕對的對錯,而是從你最在乎的問題出發,陪你一步一步看清實習的本質,知道企業到底⋯
2025/09/25
踏入實習前,你或許也曾猶豫:「實習真的那麼重要嗎?」、「沒有去實習,未來是不是會輸在起跑點?」又或者:「我是不是一定要選大公司才會被看見?」這些疑問你可能都有,但卻不一定能從身邊得到滿意的答案。 這本書不打算直接告訴你絕對的對錯,而是從你最在乎的問題出發,陪你一步一步看清實習的本質,知道企業到底⋯
2025/09/19
實習進入最後幾週時,心裡常會浮出一股不安,好像每天都在倒數。每當完成一個任務,心裡忍不住會問自己:公司會不會讓我留任?如果能留下,是因為我的努力真的被看見,還是因為我剛好和某些人比較熟?這樣的疑問,很容易讓人陷在思緒裡,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來安定心情。但職場的真實情況,往往不會像選擇題一樣清楚。成果⋯
2025/09/19
實習進入最後幾週時,心裡常會浮出一股不安,好像每天都在倒數。每當完成一個任務,心裡忍不住會問自己:公司會不會讓我留任?如果能留下,是因為我的努力真的被看見,還是因為我剛好和某些人比較熟?這樣的疑問,很容易讓人陷在思緒裡,想要一個確定的答案來安定心情。但職場的真實情況,往往不會像選擇題一樣清楚。成果⋯
2025/09/17
實習結束的那一天,桌上的東西收拾乾淨了,檔案也整理好了,但心裡卻還有聲音在輕輕浮起⋯能不能請主管幫我寫一封推薦信?這樣的念頭其實很常見,因為主管往往是最了解你在實習中表現的人。他看得見你怎麼處理任務,也感受到你和同事相處的方式,甚至知道你在壓力下的反應。如果這些被寫進推薦信裡,對未來無論是研究所申⋯
2025/09/17
實習結束的那一天,桌上的東西收拾乾淨了,檔案也整理好了,但心裡卻還有聲音在輕輕浮起⋯能不能請主管幫我寫一封推薦信?這樣的念頭其實很常見,因為主管往往是最了解你在實習中表現的人。他看得見你怎麼處理任務,也感受到你和同事相處的方式,甚至知道你在壓力下的反應。如果這些被寫進推薦信裡,對未來無論是研究所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生在世,總會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工作中的壓力和迷茫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向。通過反思和學習,我試圖找到自己想要實現的事情,並面向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人生在世,總會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工作中的壓力和迷茫讓我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向。通過反思和學習,我試圖找到自己想要實現的事情,並面向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目標和計畫都很明確,卻依然有所猶豫...這應該是每個人在職涯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境。找個人聊聊吧!有時,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心中。
Thumbnail
目標和計畫都很明確,卻依然有所猶豫...這應該是每個人在職涯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境。找個人聊聊吧!有時,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心中。
Thumbnail
如何做好職涯計畫?你的職涯計畫做的對嗎?不用擔心。這篇文章靈感來自《第一次工作就該懂》,希望將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職涯計劃,找出問題所在。不管你是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鳥,這些練習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設計出更彈性的職涯路徑。
Thumbnail
如何做好職涯計畫?你的職涯計畫做的對嗎?不用擔心。這篇文章靈感來自《第一次工作就該懂》,希望將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職涯計劃,找出問題所在。不管你是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鳥,這些練習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設計出更彈性的職涯路徑。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解決職涯迷惘的方法及思維觀念,包括職涯只是生涯的一部分、不要放棄去接近一直吸引你的事物,以及職涯是不斷動態變化的過程等。這些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緩解對於職涯迷惘的焦慮與緊張,並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GP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