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學沒多久前我才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年級的班導師,過去教學經驗比較多落在中高年級的我其實有些緊張,因為在台灣大部分的低年級教師都是學校的資深老師擔任,我原本也以為會接高年級,結果居然是最「可愛」的低年級😂😂😂
至今已帶班一個月,很多事情真的是要等學生到場後才知道學生的狀況,並且也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了解個別和家庭狀態。某個下午,班上的一對父母來找我,他們懷抱著對孩子教養問題的焦慮與擔憂,來向我討論育兒路上遇到的教育問題,當天結束後我覺得自己講的並沒有非常清楚,幾經思索,決定用最擅長的方式整理出來,希望可以幫助有同樣問題的父母。

撫平育兒焦慮,從理解孩子的行為開始
面對孩子「丟三落四」或「大吵大鬧」,父母的無力感和焦慮恐怕難以言喻。
1. 為什麼孩子總是丟三落四?- 大腦發展未成熟:孩子的大腦前額葉掌管「執行功能」,包括計畫、組織、記憶等,但這個區域在兒童時期還不夠成熟,所以會忘東忘西是正常的。父母不要認為孩子一定是「故意的」或「不負責任」。
- 給予足夠的引導:「組織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因此父母可以從旁協助,例如:一起製作檢查清單、為每樣東西規劃固定的家(例如:書包、鞋子、鑰匙)。這比單純的責罵更有效。
2. 為什麼孩子會大吵大鬧?
- 情緒調節能力不足:孩子的情緒發展比語言發展快,當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時,就會透過哭鬧來宣洩。這不是在「操控」父母,而是他們在「求救」。
- 「負面行為」背後的「正面需求」:每個行為背後都藏著需求。大吵大鬧可能是因為需要被關注、需要安全感、或只是單純的累了。當父母能理解這一點,就能跳脫對抗,轉而擁抱孩子。
從「權威」到「夥伴」: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
現代教養的核心,不再是「我說了算」,而是「我們一起來」。我們可以從「命令者」轉變為「引導者」。
1. 練習同理心傾聽
- 當孩子鬧脾氣時,先暫停責罵,試著蹲下來與他平視。
- 用簡單的話語回應他的情緒:「你現在很生氣,對不對?」、「我知道你很難過。」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看見、被接納。
2. 設立明確且一致的界線
- 「溫和而堅定」:這句話是許多正向教養的核心。溫和地對待孩子的情緒,但堅定地執行規則。例如:「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現在不能買。」說完後,就不再動搖。
- 界線的用意:告訴家長,界線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給孩子安全感。當孩子知道底線在哪裡,他們會更有安全感。
3. 賦予孩子選擇權
- 給予孩子有限的選擇權,能讓他們感到被尊重與控制感。例如:「你要現在寫功課,還是吃完點心再寫?」這能減少親子之間的權力衝突。
針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建立和維持,「行為塑造」是正向教養中核心的一環。
行為塑造的核心在於,將一個大目標拆解成許多小步驟,並在孩子完成每個小步驟時,給予立即且正向的回饋,藉此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達成最終目標。
我們可以這麼做:
1. 拆解大目標,化為小步驟
將複雜的任務(如:整理房間)分解成孩子能力所及的小任務,這能讓他們感到任務是可行的,也更有成就感。
- 範例:
- 大目標: 每天自己整理書包。
- 小步驟:把今天的課本和聯絡簿從書包拿出來。檢查聯絡簿,確認功課。把明天的課本、簿本放進書包。把餐袋、水壺和學用品放進書包。
2. 給予立即且具體的正向回饋
獎勵應該在孩子完成任務後馬上給予,並且清楚地說出你讚美他的原因。
- 範例:
- NG 說法: 「你很棒。」(太籠統,孩子不清楚為什麼)
- OK 說法: 「你今天自己把書包整理好了,老師看到你把明天的課本都放進去了,很棒!」(具體指出好的行為)
- 可以不只是言語的回饋: 一個擁抱、一個拍肩、或一個大大的微笑,都是強而有力的正向回饋。
3. 善用「集點」或「獎勵表」
這是一種具體化獎勵的方式,能讓孩子清楚看到自己的進步。
- 範例:
- 針對「自己穿鞋子」這件事,可以製作一個小表格或海報。
- 只要孩子自己穿好鞋子,就可以得到一個貼紙或畫一個星星。
- 當累積到一定的數量(例如:集滿五顆星),就可以兌換一個事先約定好的小獎勵,如:玩十分鐘玩具、多聽一個故事。
4. 忽略不當行為,只關注正向行為
這並不是要父母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當孩子出現輕微的不當行為時,先不要給予過多關注(包括負面的斥責),因為有時負面的關注也會變成一種獎勵。
- 範例:
- 當孩子在鬧脾氣時,如果情況安全,可以先轉移注意力,或等到他冷靜下來再處理。
- 當他安靜下來後,立刻給予關注:「你現在冷靜下來了,很棒,我們來好好聊聊。」這能讓他理解,只有好的行為才能得到你的關注。
一些提醒
- 家長要保持一致性:行為塑造最需要的是堅持。所有家庭成員(包含主要照顧者)都需要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行為,才能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界線在哪。
- 獎勵與物質誘惑:家長可能會擔心,集點或獎勵是否會讓孩子變得「功利」。重點在於,獎勵的最終目標是將外在動機內化為內在動機。當孩子逐漸習慣好的行為後,可以慢慢減少獎勵的頻率,並轉而強調「因為你做到了,你為自己感到驕傲」。
這些方法希望能讓家長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且能更有系統地引導孩子,也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成就感。讓我們一起成為教養路上的好夥伴——親師合作不孤單!
集點卡範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