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v|成大家醫科講座:破除隱微歧視,文化安全攸關生命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你看到他人的膚色、口音或名字時,會不會浮現某些假設?
-如果彼此因語言不通而沉默,你能做什麼,讓他感到安心?

Umav前往成大醫院家醫科,談原住民族日常遭遇的歧視與「隱微歧視」,以微薄之力帶來文化敏感度與文化安全(Cultural Sensitivity & Cultural Safety)」的倡議。能跟我所尊敬的醫師們來分享,真的非常感恩!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7Q7ChjCQ/

raw-image



🩺 隱微歧視與文化安全的核心提醒

  • 族語溝通、文化背景與刻板印象,如何成為原住民族災害應變和日常醫療的障礙?
  • 如何提升醫療體系的文化安全敏感度,有效破除對原住民族的隱微歧視?
  • 原住民族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與文化差異,如何影響其就醫權益?

    這些提問,不只是醫療上的反思,更是我們社會的課題。因為,「刻板印象」可能導致專業誤判與輕忽族人傷痛的間接障礙;而語言障礙則是資訊傳遞的直接阻礙。兩者交織,讓原住民族在危難與日常中,難以獲得應有的保障。文化安全甚至攸關生命安全。不管是從防災觀點或病患診斷,都很需要注意。

🌋 災害中的文化安全與語言重要性

例如這次在花蓮的災情中,我們看到當緊急狀況發生,能夠用族語和在地人溝通、落實撤離有多麼重要。在重大災害或防疫宣導中,如果缺乏族語傳譯與文化理解,資訊可能無法傳達到需要的人手中。政府單位若知道某地為原住民族重點區域,應該要有所考量和協助。因為自己曾經也是遭遇災情的居民,特別會有感觸,也透過演講機會邀請大家關心花蓮災情。

raw-image

能夠使用族語有時候是攸關生命的能力!敬佩災防中能過落實撤離溝通的大馬村村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EpfAZnMt8

讓光復成為動詞6/撤離通知只有國語和英語 原住民老人聽不懂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50930pol007


💬 刻板印象的誤解與媒體責任

例如社群或媒體在災難報導中,經常形容族人「樂觀、開朗」,但那往往是創傷後的韌性表現,是「笑著面對」的自我防衛。當社會只看見「樂觀」,卻忽略了災後的悲傷與創傷,我們就錯估了對方真正的痛。這種浪漫化的錯覺,也掩蓋了原鄉地區醫療資源缺乏與環境危險的現實。


🎨 個人經驗與創作分享

我也分享幾年前在疫情期間的漫畫創作,例如用族語宣導要保持防疫距離、洗手、戴口罩,以及我因為使用族名而遭遇過的不便和誤解等等。而演講最後一張投影片,我還請知名布農族語牧師AKA我的tama幫忙翻譯了幾個看診時常用單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個人感動與後記

而這次分享對我來說,也有特別的感動。成大醫院就在我生活的環境裡,也在我的母校成功大學旁邊;而家醫科又是最貼近我們生病日常的科別,談文化安全,格外有意義。我也不忘推薦一些談文化安全更專業的講師和單位,期待未來還有更多合作宣導的機會。

raw-image

邀請我來的程醫師非常謙虛又真誠,她主動促成這場講座,正是醫療體系重視友善日常、響應全民原教的象徵。另一個感想是,家醫科的醫生都好年輕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5會員
143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31
本文探討都市原住民在認同建構上的獨特壓力,分享來自Podcast《Umav如何了》的訪談以及參與新北市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青年論壇的經驗。文章闡述標籤既是壓力也是契機,如何在跨族群的相遇中,重新詮釋標籤,找到自我突破的自由,並強調青年開放學習、接納自我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8/31
本文探討都市原住民在認同建構上的獨特壓力,分享來自Podcast《Umav如何了》的訪談以及參與新北市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青年論壇的經驗。文章闡述標籤既是壓力也是契機,如何在跨族群的相遇中,重新詮釋標籤,找到自我突破的自由,並強調青年開放學習、接納自我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31
這篇文章探討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長得很漂亮、很會唱歌」。文章解釋為什麼這些看似正面的言論仍屬歧視,並強調其對少數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來避免此類歧視行為。文章也提供相關的資料與研究,協助讀者深入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2025/07/31
這篇文章探討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長得很漂亮、很會唱歌」。文章解釋為什麼這些看似正面的言論仍屬歧視,並強調其對少數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來避免此類歧視行為。文章也提供相關的資料與研究,協助讀者深入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2025/07/26
【歧視可能會殺人,所以文化安全很重要】原文來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 前陣子國立成功大學的原資中心蕭恩霖Zuljezulj Mavaliv 助理管理師,來到通識課堂上談「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她和原資中心專員白廷宇 Yadrang Djutjaljimau一起用海龜湯創意推
Thumbnail
2025/07/26
【歧視可能會殺人,所以文化安全很重要】原文來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 前陣子國立成功大學的原資中心蕭恩霖Zuljezulj Mavaliv 助理管理師,來到通識課堂上談「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她和原資中心專員白廷宇 Yadrang Djutjaljimau一起用海龜湯創意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安宇敬教授:「容易取用專業資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引發過度自信······就算用過的是毫不相干的資訊,也足以令他們在智力上自我膨脹。」(《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耶魯大學心理學系安宇敬教授:「容易取用專業資訊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引發過度自信······就算用過的是毫不相干的資訊,也足以令他們在智力上自我膨脹。」(《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安宇敬,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世界上,有著各式各樣思考和行為模式,都跟自己大相徑庭的人。對於這種常態,你是怎麼看的呢?
Thumbnail
世界上,有著各式各樣思考和行為模式,都跟自己大相徑庭的人。對於這種常態,你是怎麼看的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作者談論《寬容》一書則指出人類戰爭與殺戮的主因是不寬容,例如對異教徒、不同種族和文化的不寬容,以及自私自利。作者認為寬容應該限制於不妨礙他人權益的範疇內,並主張對自己也要寬容。這樣的寬容才是真正的放過自己,也提醒寬容他人同時也要寬容自己。
Thumbnail
順著在說學術圈時,提到那些佔據「邊陲」或「非主流」進行批判的姿態,似乎能讓身在其中的行動者感受到自己比較特別。於是為表達他們不屑與主流社會共舞,便躲到學術理論的詞彙中,藉此假裝自身佔據了某種否些發言權,甚至是思想的制高點。 「邊陲與弱勢」可作為展示正當性的武器 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這樣的人很
Thumbnail
順著在說學術圈時,提到那些佔據「邊陲」或「非主流」進行批判的姿態,似乎能讓身在其中的行動者感受到自己比較特別。於是為表達他們不屑與主流社會共舞,便躲到學術理論的詞彙中,藉此假裝自身佔據了某種否些發言權,甚至是思想的制高點。 「邊陲與弱勢」可作為展示正當性的武器 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這樣的人很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