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v:身份的相遇與標籤之外的自由—記20250830新北原青論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在都市長大,有沒有想過不要認同自己,不要說自己是原住民?」他停下來,看著我,說:「姐,我就長這樣」接著莞爾:「我要怎麼假裝我不是?」❞

這句話來自我們 Podcast《Umav如何了》的訪談,對象是一位在都市成長的原青。我們聊到許多刻板印象與被歧視的經驗,那是非常不容易的對話。當下雖然大家笑了出來,但這句話一直在我心裡迴盪,也讓我想:

那些「不得不被認出來」的人,和那些「可以選擇隱藏」的人,在身分認同的建構上,會不會面對完全不同的壓力?

兩端的路,對話裡的相遇

這讓我想起一位來自大鳥部落、後來拿下金曲獎的音樂人。他帶著專輯《雲就要翻過山》,分享自己的跨族裔生命經驗。而我身邊的共同主持人樂鍇老師,也是排灣族的前輩。

看著這兩個人對話,我覺得他們好不一樣,卻又有相似之處:一個從小對於族群認同穩固,卻早早需在都市中生活學習,認同也使他始終承擔著身為少數者的責任;另一個則是從「外貌也不像、口音也不像」的質疑中,一點一滴拼湊並論述自己的身份。

站在名為「標籤」的天秤兩端,走著不同的路,卻在同一場對話裡相遇。

對我這種跨族裔、往返都市和部落、族語仍在學習中的人來說,這樣的相遇讓我很感動。我開始想:標籤出現,我們只能用負面的心態去反應嗎?或許,它反而是一個契機——促使我們去面對、去詮釋,找到突破它的自由,成為「我不是你眼中的樣子」的自己。

標籤是壓力,也是契機

對我這種跨族裔、往返都市和部落、族語仍在學習中的人來說,這樣的相遇讓我很感動。我開始想:

標籤出現,我們只能用負面的心態去反應嗎?或許,它反而是一個契機——促使我們去面對、去詮釋,最後找到突破它的自由,成為「我不是你眼中的樣子」的自己。

標籤確實存在,無論是家人給的、社會給的,但它們也成為讓我們「相遇」的契機。因為這些標籤,我們才在同一個場域裡看見彼此、對話彼此,甚至重新定義它。

我相信,青年最珍貴的,就是我們仍處於「尚在路上」的過程裡,還能保持開放的心去學習,把感受說出來,接納自己、接納夥伴,並在過程中長出力量。

青年論壇的現場

這次受新北市原民局邀請,來到「嶼海交織—114年新北市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的青年論壇,對我來說格外有意義。

其實工作人員從去年就開始找我,甚至曾透過另一位知名主持人聯絡我。今年再度邀請,我立刻答應。

論壇名單非常精彩,我也像參加好友見面會一樣:重逢了金曲獎得主張淦勛 Giyu Tjuljaviya、見到音樂人 郭芝吟 CHIH CHIH、重逢很優秀的族語推廣與學習的好朋友IG @amistokay 都市美族生活日常 Coko' Diway……感謝主持人杜芸 Drepelrange 專業又細膩的引導,讓我們把話說得很完整。而當我剛抵達現場還在迷路時,新北市就業輔導中心的 Sayun 還小跑步來接我,覺得特別暖心。

論壇上,坐在我旁邊的非原民女生自我介紹時,竟然用泰雅語,原來她也正在學習族語與族群文化。當我跟她聊起寒溪部落面對的族語議題,她立刻就知道。小小的場地,卻有厚厚的同溫層。這也是大城市裡相遇的一種浪漫吧。

全文來自FB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5會員
142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這篇文章探討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長得很漂亮、很會唱歌」。文章解釋為什麼這些看似正面的言論仍屬歧視,並強調其對少數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來避免此類歧視行為。文章也提供相關的資料與研究,協助讀者深入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2025/07/31
這篇文章探討隱微歧視(microaggressions),特別是針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例如「原住民都長得很漂亮、很會唱歌」。文章解釋為什麼這些看似正面的言論仍屬歧視,並強調其對少數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反思來避免此類歧視行為。文章也提供相關的資料與研究,協助讀者深入理解此議題。
Thumbnail
2025/07/26
【歧視可能會殺人,所以文化安全很重要】原文來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 前陣子國立成功大學的原資中心蕭恩霖Zuljezulj Mavaliv 助理管理師,來到通識課堂上談「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她和原資中心專員白廷宇 Yadrang Djutjaljimau一起用海龜湯創意推
Thumbnail
2025/07/26
【歧視可能會殺人,所以文化安全很重要】原文來自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專 前陣子國立成功大學的原資中心蕭恩霖Zuljezulj Mavaliv 助理管理師,來到通識課堂上談「文化安全」(Cultural Safety)。她和原資中心專員白廷宇 Yadrang Djutjaljimau一起用海龜湯創意推
Thumbnail
2025/07/25
這次的罷免案原住民沒辦法投票!但我們還是有話要說
Thumbnail
2025/07/25
這次的罷免案原住民沒辦法投票!但我們還是有話要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Thumbnail
在現代文明社會人們已習慣了「國家」這個形式,默認自己屬於某個國籍,在某個被圈定為「國家領土」的範圍內生活,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及習俗。在國際賽事時為自己的國家加油,發生戰爭時為自己的國家出戰。 然而,是什麼決定了你的國籍,讓你成為A國人而非B國人?地域關係嗎?但國家疆土可能改變,AB兩國也可能合併?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最近科普議題相當受矚目,對於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資訊轉化以及同理受眾的需求,需具備相應能力。本文討論了科學教育在原住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對話。
Thumbnail
「本土化」一個讓我覺得走歪了的發展,就是割裂歷史淵源,代之以虛幻的「在地性」。
Thumbnail
「本土化」一個讓我覺得走歪了的發展,就是割裂歷史淵源,代之以虛幻的「在地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