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寫出關於育嬰假的相關書籍,仔細一看還是身為男性的爸爸寫的!前陣子海苔醬在圖書館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這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講述作者自身請育嬰假期間的育兒大小事,覺得寫作題材非常新鮮有趣!不管你是不是新手爸媽,海苔醬覺得這本好書都非常適合大家閱讀!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在「性別工作平等法」實施之前,台灣並沒有育嬰假制度,2023年3月8日實施的「性別工作平等法」中,才首次明確規定「育嬰留職停薪(育嬰假)」的制度。海苔醬在這也簡單整理這項育嬰假大改革的來龍去脈讓大家參考:
2002年制定「性別工作平等法」與2003年實施
受雇者任職滿一年後,於子女滿三歲前,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育嬰假期間至子女滿三歲為止,最長不得超過兩年,屬於「無薪假」,雇主可以不付薪水。2009年「就業保險法」增修
增列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由就業保險基金按月發放,津貼金額是留職停薪前六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的60%,每一子女合計最長發給6個月。在這篇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文章「等待七年!育嬰津貼終於修成正果」也有提到當年修訂的細節。
2021年現行制度及修正
根據「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要點」,自2021年7月1日起,再發放20%的薪資補助,合計可獲得月投保薪資的八成。
2026年彈性育嬰假
在今年2025年的10月,也有一個重要的法案通過,在這篇文章「《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新制明(115)年1月1日上路,育嬰以【日】,照顧隨【時】,企業不流失人才,政府全力相挺」勞動部報告《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方案,育嬰假將可以日為單位申請,但每次至少需滿30天,雙親可以各自請最多30天,合計共60天彈性育嬰假,為了鼓勵小型企業,對於勞工申請單日育嬰假,政府會發給雇主定額獎勵金。如果對細節想進一步了解,也可以在這篇「彈性育嬰留停照顧彈性化」相關問答Q&A找到答案喔!
◎關於作者◎
作者背包ken,吳宜謙。政大企管碩士。原本是身陷加班泥沼的上班族,卻默默累積了超過365天、33國的旅程,還寫成了旅遊書。2023年,他請了一年育嬰假,在家照顧2歲兒子及4歲女兒,並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育兒日常,文章觸及百萬人、獲得上萬人按讚的迴響,進而成為《媽媽寶寶》專欄作家,引發眾多網友們共鳴。現為全職爸爸,有了第二本書「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
<出版書籍>
<其他資訊>
- 臉書粉絲頁:背包Ken 請育嬰假的旅遊頻道
- 部落格:背包Ken的旅遊貧道
- IG:kenwubackpacker
◎書本教會我們的事◎
在這本「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海苔醬會列出一些有記憶點的內容,再加上以媽媽視角請育嬰假的小小經驗來介紹這本書。
1.別人眼中的育嬰假,不如你親身體驗的育嬰假
- 不上班,沒固定收入怎麼辦
在書本的第二章節「你面對育嬰假的現實,你Hold得住嗎?」提到許多請育嬰假必須面對的現實,第一衝擊當然就是「收入銳減」!不過收入銳減的另一面,支出相對也會銳減呀!以作者為例,因爲育嬰假前的上下班通勤需要每天坐高鐵上班,自從請育嬰假之後,上下班通勤費直接0支出,也不需要額外買什麼上班穿的治裝費,另外也可以準時接送大女兒,不需要延托費,育嬰期間在家也不需再花錢叫外送,自己煮更划算更健康等等的好處。接著以海苔醬的例子來說,雖然不是像作者一樣需要搭高鐵上下班,但每天往返騎車約40幾分鐘的油錢支出也是直接歸零,其他像是治裝費、延托費、餐費等等因為本來就沒有這些支出,所以請育嬰假後也不會有變化。從投保薪資上限45,800的八成來看,每個月所領到的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也差不多剛好打平每月開銷,例如海苔醬負責的支出有每月育兒的奶粉尿布錢、幼稚園月費、家中生活用品食物支出、孝親費等等,如果還有少數餘額還可以花在個人開銷上,以整體收入支出面來看,請育嬰假的衝擊對海苔醬影響其實不算大。
- 誰說育嬰假就應該24小時帶孩子
作者在書中提到女性朋友宣佈請育嬰假也同時有送托後,從朋友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媽媽跟孩子的相處品質大幅提升,也還有時間做生活紀錄等等。海苔醬覺得這也是很棒的選擇!育嬰假不一定要24小時帶孩子,如果送托可以獲得比自己照顧還要更多資源,且有專業人士照顧的話,請育嬰假的主要照顧者就可以多留點時間給自己。育兒期間照顧者的情緒穩定也對育兒有很大的幫助,不是要逼到照顧者都精疲力盡才叫好的育兒。海苔醬的兩次育嬰假都沒有送托,直到大寶兩歲半才去讀幼幼班,小寶出生後再請第二次育嬰假。還好大寶在學校上課,自己一打一的狀態下也有餘裕照顧小寶,最重要的是身邊有家人們給予的強大育兒後盾,每天都會來幫忙育兒,讓海苔醬有足夠時間休息,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實在是萬分感謝跟幸福了!
- 職場爸爸跟全職爸爸,到底誰比較辛苦?
作者提到如果以體能上的負荷,職場爸爸會比全職爸爸還辛苦,而全職爸爸是屬於心理層面的辛苦,也就是大家常見的刻板印象「你是男人,怎麼可以不上班?」。書中也提到蠻有趣的觀點:「職場爸爸跟全職爸爸的角色,很像是受僱者跟創業者,職場爸爸像受僱者,相對穩定跟心安,但忙碌又不自由,全職爸爸比較像創業者,相對自由,但失敗了就一無所有,而且就算成功了,跟真正創業者也不一樣,不會帶來框架下的社會地位跟事業。」現今社會的家庭經濟組成還是以雙薪為主,如果要說職場媽媽跟全職媽媽誰比較辛苦,海苔醬覺得是辛苦的種類不一樣,職場媽媽可能負擔更多角色切換的辛苦,有工作上主管跟同儕的壓力,下班回家後也要付出許多精力在育兒上,還有必須用勞力解決的各種家事。如果很不幸另一半還是個豬隊友的話,根本就是雪上加霜,直接會把職場媽媽氣個半死!全職媽媽承受的心理壓力可能更大,除了獨自打理育兒跟家中大小事,沒有薪水收入只能靠另一半的最終結果,似乎就會演變成處處看人臉色,還要忍受被三姑六婆閒言閒語。另外,早期職場環境本來就對女性很不友善,只要懷孕生子請了育嬰假,也很難有機會返回職場,直接順勢就變成在家育兒打理家務事的全職媽媽,雖然現今職場環境的兩性平等狀態已經得到許多改善,但還是有部分職場上存在違反勞基法的事。如果要海苔醬選擇,當然還是當職場媽媽最好!如果可以在家自行創業,同時兼顧家庭事業又更好了!
2.我獨自升級!用育嬰假養成的新技能!
- 中年男子的實驗廚房
在書本第三章節開始,作者提到自己打造極具個人特色的家中廚房,不旦親手下廚研究料理,為了孩子們的成長發育,甚至還直接跑到漁港現場挑選新鮮魚貨!開啟漁港採購模式之後,除了進階到研究漁港分佈及拍賣生態,也把新鮮魚貨當成育兒活教材!真是各種技能超展開!實在是佩服萬分啊!回想一下海苔醬自己在育嬰假養成的新技能,大致上應該有這些項目:
1.自動偵測所有育兒相關資訊
凡事育兒會接觸到的食衣住行育樂,哪裡有優惠、哪個品牌評價比較好、哪種育兒小物很讚等等,這些資訊都會一一被檢視,然後形成自己的獨特育兒情報網。
2.生活物品改造技能解鎖
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有了小孩後就會突然變成生活改造王?!從用紙箱自製尿布台到廚房玩具,手邊有什麼物品就發揮一下想像力,盡可能以0成本產出極大化效益。
3.斷捨離收納能力up
育嬰假期間的每一天,也是一個可以不斷練習斷捨離跟收納技能很好的機會(笑)!把看不順眼不需要的廢物丟掉,留下會用的物品進行分類收納,每天最低限度斷捨離一件物品,算一算如果是半年育嬰假180天左右,至少可以丟掉180件的廢物!
4.一心N用,同時處理育兒跟家事
海苔醬覺得這應該是身為女性獨有的超能力,可以精準在腦內安排所有育兒跟家事的先後順序,還可以同時間點一邊育兒一邊做家事(笑)!講求一氣呵成,一心N用,養成哄小孩順便拖地,煮開水順便洗碗的功力。
5.手作技能解鎖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活物品改造,這次育嬰假也特地買了線上課程,學習自己很想玩的手作項目,縫紉、刺繡、皮革!完成約120件創作,還誤打誤撞開啟了手作Youtube頻道「祈願之森 幸福手作日常」,也進階嘗試手作教學,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笑)!現在返回職場後,雖然少了很多手作跟拍片的時間,但以佛系態度經營自媒體覺得也是蠻不錯的。
3.媽媽育兒V.S爸爸育兒,世界觀大不同
以前海苔醬閱讀過這本「兒子的大腦,請回答!」,才真正理解為什麼兒子會這樣,為什麼隊友會那樣,例如男性的大腦比較喜歡視覺刺激,又或是男性眼前如果鎖定狩獵目標,就看不見眼前的人事物等等。因為有讀過這本書,所以再看到「我是男性,我請了一年育嬰假」的內容後,才回想起原來這些都是因為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構成不一樣,才會有不同的育兒觀啊!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爸爸標準的「一切都好」,還有爸爸育兒只要孩子「會呼吸就好」(笑)!
◎小感想◎
對於育嬰假頗有經驗的海苔醬來說,自己也是經歷了兩次育嬰假,2022年第一次的產假2個月加上育嬰假6個月共8個月,2024年第二次再多請兩週左右的有薪年假,合計共8個月又15天左右的育嬰假。如果要說社會對請育嬰假對象的刻板印象,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通常請育嬰假都是女性,男性就應該堅守職場好好賺錢,育兒跟家務事就全權交給請育嬰假的女性處理就好。不過近幾年就業保險法修訂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要點,育嬰假津貼從原本6成薪變成了8成薪,現在也越來越多男性嘗試加入育嬰留職行列了!以海苔醬身邊的例子來說,光是男性同事請育嬰假的人數,這三年來就已經有五位,其中還有兩位直接請了兩年育嬰假!雖然育嬰留職停薪只有前六個月有8成薪水可以領,但男同事們紛紛表示這是難得的親子相處時光,畢竟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有這樣的觀念上的轉變,身為女性的海苔醬覺得很是感動跟欣慰,育兒本來就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努力,雖然育兒過程中多少會有雙方育兒觀念不同等等的摩擦,也會有許多育兒中的酸甜苦辣心情,但這卻是一生中極為難得,可以跟小孩共處的短暫且又寶貴的親密時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