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愛與傷
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裡,母親所帶來的傷害其實並不少。
陰性能量的照顧與包容,過多的時候往往容易變成控制與吞噬。
於是在長大的過程裡,對母親又愛又恨的矛盾感,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浮上檯面。我同時愛著母親,但又厭惡她對我種種的控制,以及對我過於嚴格的要求,小從考試要考一百分,粗心錯題回家就準備被打;寫作業時字沒寫好,常常都是整篇被擦掉;大至強迫我學習鋼琴,若當天被老師說彈不好,回家也是棍子伺候;有時甚至連上學早晨賴床,都能打罵飽餐一頓。
那時候的我,難以調節這種混亂的情緒,我不知道我到底該愛她還是恨她,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非常討厭這種教育方式。
也因為如此,所以成為了一部份讓我從小接觸心理學、心靈相關書籍的原因。
當愛被完美主義綑綁
每當我看到相關教育書籍,想拿給母親看時,她總是連看都不看就直接反駁我:「書上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啦!」其實我也了解盡信書不如無書,但連翻閱都很抗拒,當時的我真的難以理解。
長大後才發現,那樣的行為,就好像是在說:「媽,你不夠好,所以你要多學習。」直接否定了她成為一位母親對我們種種的照顧那樣,像是在批評她不夠完美。
可偏偏她又是一位完美主義的人,這點反而和父親很不一樣。正因為她這樣的個性,導致她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看我們很不滿意,即使我認為我的家人都已經夠好,但她總是覺得「好,還要再更好」。
國小時,曾有一次母親節,老師要我們全班站起來,一人說一個想感謝媽媽的原因,我是一個很愛舉手發言的人,可是那一次我從頭站到了最後,因為我真的說不出口。
身旁的同學也替我著急,一直問我:「你這個鉛筆盒是誰幫你買的?還有衣服啊!衣服是不是媽媽幫你買的?」還有同學說:「你就說媽媽幫你綁頭髮啊!」同學們一個比一個還要著急,即使他們說的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是說不出口。
我強忍著淚水一路站到下課,感謝那時候的老師沒有逼著我不能吃飯,而是把我叫了過去關心我的狀況,印象中我告訴老師:「因為我媽媽太嚴格了。」然後把在家裡母親的管教方式訴說了一遍。
永遠不夠完美的我
老實說,我真心自認為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孩子,從小到大我除了賴床、愛胡思亂想和高中常常感冒以外,剩下的應該鮮少有一件事情讓她操心過。功課會自己完成、學校的事情自己處理,也沒有幫她惹過多大的麻煩。
可是我在她心中就是不夠好。
我和她的關係,就長期維持在一種又愛又恨的狀態下。
後來升上國高中後,我比以前更懂得反抗,開始有許多自我意識,因此也有了更多的爭吵。我其實還是不知道如何和她相處,但是我在那段日子,看了更多有關父母的書籍。
我看了很多書和文章,可是卻沒有一本書可以解開我內心的疑惑,我真心不懂母親的種種不安、控制、完美主義,到底源自何處?她為什麼不能換一種教養方式,儘管升上國中後我已經鮮少被打,但爭吵仍然少不了。我到底應該怎麼樣看待我的媽媽?我要怎麼想,才能讓我對她少一點怨恨?
我真的想了這個問題好久,一直到我看見一本書,才突然覺得心中有一塊石頭,好像可以慢慢放下。
學習與父母和解
那本書是許皓宜心理師所寫,名叫《與父母和解》,我依然記得當時高中的我,晚上坐在房間裡一邊看著書一邊掉眼淚。
書上的意思大致是說:「我們的父母,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們也承襲了他們上一代給他們的各種教育方式。」
在看到這句話時,我想起了也是自我要求很高、有完美主義的外公,突然覺得其實母親也是有點可憐,他們也是那樣被迫成長,在沒有人教育他們如何成為母親時,手足無措的就這樣養育我們長大。沒有人示範,怎麼樣才是有愛的教育方式。
雖然母親的個性本來就很強硬,但在看到那段話後,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可以原諒她,某一部分她從小對我的傷害。因為她也是那樣成長的。」直到那一刻,我感覺心裡有一些打了很久、綁得很緊的結,好像輕輕被鬆開了。
我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如此的恨她。雖然現在的我還是會跟她吵架,但吵架中其實都帶著一點點原諒、同情,當然,還有一些煩躁。
成長以後我們開始有了其他選擇
我開始回頭看許多她對我的傷害,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也好,在做靈性療癒的過也好,我們時常都會回頭看童年記憶,對往後自己所造成的影響。我深刻地發現,我從小沒有自信的個性,其實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她,對我過於要求完美,以至於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
可是如果只是把信念停留在:「因為我的母親對我造成的傷害,導致於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每當我這樣想,總是在理解後,感到深刻的無力。難道我們就只能是這樣嗎?難道因為過去母親那樣的管教方式,我就只能是這樣嗎?
我也不想一直困在母親過去給我的傷害,所以在我念大學時曾經看到一句話:「我們已經長大了,有權力也有能力重新選擇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讓我們把自己的自主權找回來,明白即使過去對我造成傷害,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幫助自己,不要只是停留在過去,我們可以重新選擇,要讓自己的內心成長或就此停滯。
我不想要只是怨恨母親對我的傷害,因為這樣就會把無止盡的成長機會讓給了別人,而我就會只是停留在過去。現在的我是有能力和有資源的,我和以前小時候總是仰賴父母的依靠已經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是可以改變的。當我這樣想時,我的信念會帶著我,脫離過去那段教育上的挫折,也才有機會成為不一樣的人。
不過,成長這種事,就像是螺旋那樣,總是反反覆覆,前進又後退再前進,所以這一條路,我也才剛開始往前走,就像以前大學常聽到的那句話一樣:「認識自我是一輩子的事。」也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是正在這條道路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