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師卦卦辭:貞丈人,吉。无咎。
彖曰卦辭: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彖傳的意思是說帶兵打仗需要有經驗的人,見識廣博的人,不會有太大危險。
在古代帶兵打仗爬山涉水,如果經驗不足容易讓士兵們陷入困境,最後整個兵隊團滅在異地,所以比喻我們做任何事需要經驗的複製加以改進作為,假使不改進一樣會失敗,在職場上遇到一個天兵主管,大家就知道這一章的意思了。舉個例子來說說。
以政治來講,在台灣很多人不想談政治,其實這個跟台灣的歷史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台灣的歷史結構是什麼?版主出版幾本以原住民歷史題材為主的文學創作小說,如:大肚王國的故事,Pinsbkan的神話,這些從過去上古時代流傳到十七世紀的台灣歷史結構,在今天的政治領域裡,沒有幾個在台灣的知名政治人物能夠公開承認它,這就是台灣的歷史結構。
在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達到最鼎盛的時期,台灣無意間被荷蘭海軍發現了,接著鄭成功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來到台灣,再來日本為了大日本國來到台灣,接著蔣介石打著反共復國的旗幟來到台灣,請問以上歷經這麼多在政治權力上轉變的人物,有誰認真討論過台灣過去的歷史結構?台灣的歷史結構裡對台灣歷史最認真的大概是日本帝國大學的歷史教授來台做一連串的考察,才使得台灣今日有殘缺不全的歷史結構拼圖。
現在要講什麼?當我們講到兩岸統一無非是台灣海峽的統一,當我們講獨立,無非是講台灣獨立。統一和獨立很重要嗎?真正重要的是台灣的歷史結構問題,認同了台灣歷史,台灣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圈,不認同台灣歷史,就像上一段所說的台灣歷史結構拼圖一樣,每一個政治權力的轉換,都讓台灣及台灣人陷在無底的政治黑洞裡。只有尋求中道之行,重視台灣歷史結構,需要王者之師,帶領台灣走向政治權力轉換的同時不再陷入政治黑洞裡,讓台灣人民不再有殘破拼圖的歷史。是謂:「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