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訟卦卦辭:有孚,室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象曰卦辭: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象曰爻辭:
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食舊德,從上,吉也。
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訟,元吉,以中正也。
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訟卦卦辭的顯示說明任何事物的表現不能強制執行,否則會有災禍出現。守安本份小吉。
繼續說下去,關於這個吃飯問題,聲音太大,可以以公眾場合要求對方放低聲量,在吃飯的時候是不是注意到自己的聲音太大,難免在過度的興奮當中會提高講話的聲量,還有對於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也造成了店家的困擾,比如說當朋友酒性發作的時候要如何請店家處理,同樣是在店家消費的客人,一群人對一群人的權益問題,也是一群人對一群人吃飯的問題,當我們無法對前來吃飯的朋友產生問題時作好妥善的處理,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一個人的德行,習性都是可以掌握的,既然無法掌握,為什麼要讓自己的人當場出醜甚至引發後續的訴訟問題,這就是在場吃飯的每一個當事人的能力品行問題,無法從正道著手去處理棘手的朋友鬧事問題,才會產生後續訴訟的問題。是謂:「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還有一種,現階段很多富二代群聚吃飯的問題,也容易產生殺傷鬥毆的情形,為什麼這些有錢人發生殺傷鬥毆不會有訴訟問題,這是祖上積德啊,這些福報在子孫身上所以才會讓這些子孫出事了還能保平安。是謂:「食舊德,從上,吉也。」最後還要說一句,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平安度過自己引發出來的危險,沒有正道行為的表現當這些福分減少時,依然還是會有危險的訴訟情形發生。也就是說當你以為的祖上積德的福分,一但被你的不良品行破壞了,還是要乖乖接受訴訟的懲罰,你行為不足以讓人尊敬,使祖先蒙羞。是謂:「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