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訟卦卦辭:有孚,室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卦辭:
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室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訟卦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利於訴訟,口舌之辯,糾結爭論的態勢,會有危險之至,若是終結口舌辯論,會有吉祥的發展,是謂安吉,獲得有好事物的人出現,保平安一生。
這一段要講的一個很寫實的例子,我們可以常常看到有一群人到餐館去吃飯,不知怎地竟然和隔壁桌的客人打起架來了,吃飯吃著吃著,打架,桌椅,桌上的餐具全飛了起來,搞得店家報警,警察都來了,雙方傷痕累累互相提告對方傷害。這又是什麼樣的卦象顯示?熟對?熟錯?
訟掛跟前一個需卦相輔相成,基礎需求做不好就產生訴訟了。就以吃飯來說,有的人喜歡自己吃喝,有的人喜歡三五成群,有的人喜歡高談闊論,有的人喜歡低調論事,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吃飯的需求,一旦不符合就會造成衝突,這個衝突就演變了訴訟這件事了,能不能減少訴訟,卦象的顯示當然是可以的。從孔子將易經排序來看,啟蒙教育的開啟最重要,它可以避免未來不幸事件的發生,延伸上去,蒙卦,假如不響產生訴訟的事件,要從教育著手。就像這訟卦那樣,吃飯大家都有需求,堅守自己的需求符合中道之理,不會有任何災害。以上述,吃飯吃到打架,殺傷等等問題,可以很婉轉的表現自己的行為德行,讓他人警惕,可惜,現階段教育行為,做的卻是管不了那麼多,不堅守中道,一位地強調自己的厲害,終究得不償失,換來吃飯吃不成,還要接受更多衍伸出來的災害,蒙卦啟動教育,需卦讓大家有需求,最後堅守中道四德的行為得免於訴訟的災禍。是謂:「訟,有孚,室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