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催化學院裡,有一棟牆上滿是裂痕、屋頂上掛著風鈴與塗鴉的建築。 學生們說,那是裂解酶學院(Lyase Academy)。 一所不怕吵、不怕亂,也不怕「重來」的地方。
他們的座右銘,是一句像咒語的話:
「打破,才能看見裡面藏著的秩序。」
學院定位:破壞的藝術,重生的科學
裂解酶的工作,不是盲目的拆解。他們懂得用最小的能量、最精準的角度,把生命中那些「過於緊密」的結構,一點一點鬆開。這種力量,在生物世界裡讓能量釋放
在人類社會裡,則讓創意誕生。
他們像是教育體系中那群「勇敢開路的老師」
不照課綱、不怕質疑、也不追求完美。
他們知道:學生的「破」不一定是壞事,那可能是自我覺醒的開端。
五大高手|破壞與釋放的導師團
丙酮酸脫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
燃燒的革命家。
他在發酵的過程中釋放出 CO₂,讓能量流動。
他教學生:「情緒不是錯,把它釋放出來,就能發酵成創造力。」
他是那種懂得讓學生「爆哭完再重來」的導師。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呼吸的DJ。
掌控 CO₂ 與 H₂O 的流轉,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
他說:「平衡不是靜止,而是呼吸之間的擺動。」
懂得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節奏,而非被節奏綁架。
延胡索酸裂解酶(Fumarase)
循環的舞者。
優雅地讓延胡索酸化為蘋果酸,
提醒每個生命都在一場循環中。
他教學生:「結束不是結束,只是另一個迴圈的開始。」
果糖-1,6-二磷酸醛縮酶(Aldolase)
結構的解構家。
他能將六碳糖打成兩段三碳,讓能量得以啟動。
他說:「解構不是破壞,是重新理解。」
像那種能把知識打散再拼回新的形態的創意教師。
香草酸裂解酶(Histidine Ammonia-Lyase)
氣味的煉金師。他懂得把氨基酸拆解成香氣與色彩,
讓空氣中瀰漫著故事的味道。
他說:「每一次釋放,都可能是新氣息的誕生。」
他像那種會讓教室飄出咖啡香、用生活教學的老師。
破壞不是否定,而是更新
教育若只重建、不敢拆,就像代謝裡沒有裂解酶,能量會卡住、思考會發酵過期。
裂解酶學院提醒我們:教學不只是傳遞知識,也是一場「釋放」的藝術。有時學生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而是一個勇敢打破現有結構的老師,能說出:「沒關係,這題錯得很好。」
真正的導師,不只是教會學生怎麼做,而是幫他們鬆開那個「一定要正確」的結。
學院的信條
「我們不製造秩序,我們釋放能量。
我們不害怕崩解,因為那是新形態的開始。」
這群龐克導師讓學生們懂得:
破壞是一種誠實,重生是一種選擇。
延伸閱讀預告
下一站,合成酶學院:從碎片到完整,建構的藝術與療癒
讓我們看看那些懂得把破片重新縫起的修補者們,
如何教會世界另一種溫柔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