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星象 podcast 或社群文章時,最常聽到或看到的一句話是:「今年是個變動的一年,難免會有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常用 podcast 當作休閒聆聽的我,剛開始聽到這句話時沒有太多感覺,只有感覺到今年轉速變快了,變動變多了,感覺思緒變得複雜,也開始有些過去不曾發生的失誤,雖然狀況有點多但又好像還可以掌握;面對外部時,感覺到自己開始會有失落, 甚至有種被現實撞得遍體鱗傷的感覺;好幾十年沒有落淚的我,在某個夜裡突然情緒湧上縮在沙發,狠狠地哭了一場,彷彿想一次宣洩累積與不順遂。
平常自詡「自癒能力極佳」的我,經過那一夜情緒宣洩後,雖然一覺起來,世界瞬間變得安靜許多, 但還是感覺的到自己的狀態仍像碎了一地的玻璃, 不知該從哪裡開始撿起, 又要如何一塊一塊重新拼起, 才有可能回到那個完整的自己。
靜坐片刻,開始無意識地收拾起房間的一個櫃子,突然看到裡面有一本好幾年前買下,卻從未開封的筆記本;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紀錄」,只是現在都是電腦打字,已經很少手寫了;那一刻,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再次拿起筆,像學生時期那樣將心情寫下吧,於是拆開包裝,打開第一頁,寫下的第一句話是:「謝謝一切,已經屬於我的自己。」
接著,翻開第二頁,開始回顧起這一年的事情,有時候只是幾行文字,有時候是一段感觸或感謝,寫著寫著,發現自己開始慢慢找回那份穩定,也逐漸重拾那個給自己勇氣的自己。從文字中,雖然依然看見日子裡的混亂,但同時也看見了前進的痕跡。我開始被文字溫柔地安放,重新把自己撿起來、拼起來、黏起來。也讓我看到這一年雖然不斷跌撞,但其實也在不斷地取捨、放下、學習與成長。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所謂的「走出低潮」, 並不是忽然振作起來,而是願意在每一次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刻裡, 慢慢重整、慢慢亮起。
也許,我們都要練習——練習去感受情緒、辨認它、接受它, 而不是急著掩蓋或壓抑。 那些悲傷、焦慮、憤怒或無力, 其實都是在提醒我們: 「有些地方需要被看見、被照顧。」當我們開始正視情緒,而不是逃避時,勇氣就會一點一滴地出現, 讓我們能夠一步步走過那些不舒服, 並在過程中重新找回對生活的信任, 也讓自己有力量繼續面對人生。
想將這樣的發現分享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你。
在日常中,或許可以試著為自己留下幾句話。 寫下感謝、寫下此刻的自己、 寫下那些不完美卻仍努力著的模樣;當你開始練習「感謝」與「盤點」,你會發現自己並不是什麼都不行, 而是在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也獲得了許多。 那些被你記錄下來的文字, 會變成一道又一道小小的光, 提醒你:你其實早已在前進。
留下謝謝,留下故事,讓文字成為與自己和解的橋樑,每一次的書寫,將會再次看見那個願意努力生活的自己, 依然閃著光。
✨ 低潮的盡頭,是重新看見自己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