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oach 幾位小夥伴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問到一些問題,例如:「怎麼拒絕別人比較得體?」 「如果遇到衝突時,要怎麼開口才不會把關係弄僵?」這樣的提問背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溝通的拿捏。
有一次,對話進行到一半,小夥伴突然感性地冒出一句話:「當 HR 真的好難。」那片刻我沉默了三秒,然後告訴他——其實不只是 HR,在職場上,任何角色,溝通都是一門必修課。
溝通的難,不在於「誰的角色比較辛苦」,而在於不同位置所面對的情境都很棘手。- HR:需要在拒絕候選人時保持尊重,避免讓對方覺得自己被否定;同時,還要在推動制度時兼顧人情與規範,不讓政策變成冰冷的文字。
- 業務:在談判桌上,既要爭取公司最大的利益,又不能讓合作關係破裂。很多時候,一句話說得重或輕,可能就影響合作能否延續。
- 新人:剛加入團隊時,在提問或回報時,需要拿捏清晰度與分寸。過度模糊會讓人覺得不專業,過度瑣碎又可能造成干擾。
- 主管:在給予回饋時,必須誠懇直白,否則問題無法改善;但若太過直接,卻又可能打擊對方的信心。
這些舉例還能一直說下去,這代表了其實每個角色都一樣
溝通從來不是「某些人」的課題,而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面對的功課。
或許,有些人會希望找到「最完美的溝通方法」,就好像一旦有了某種固定的話術,這樣就能避免尷尬、化解衝突。但必須說,溝通這能力並沒有所謂的一套「教科書對話」就能打天下,而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裡,慢慢累積所謂的「分寸感」。
- 拒絕:關鍵不在於能不能說「不」,而是能不能帶著尊重與理解去說「不」。
- 衝突:重點不是避免,而是能否在不同立場中,找出彼此能接受的交集。
- 表達:不僅僅是把話說出口,更在於讓對方真正理解你的心意。
溝通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
與其追求零失誤,不如允許自己在嘗試與反思中,逐步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畢竟溝通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就算再謹慎,也有人會因為立場不同而感到不舒服。真正需要練習的,是:
- 能不能清楚而明確地表達?
- 能不能用心去同理對方的感受?
- 能不能在兩者之間找到盡可能的平衡?
「溝通」是場持續的練習,過程中我們追求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而是讓自己在每一次互動後,都能夠比上一次更好。
語言是一種力量,它能建構關係,也能拆毀信任,但更深層的是語言背後那份「想要理解彼此的心意」,這份歷練,不只是 HR 的必修課,而是所有職場人共同的成長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