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不是針對我,而是她對自己的要求
一、廚房裡的摩擦
那天晚上,我走進廚房想幫媽媽的忙。洗菜、切菜,甚至還貼心地問:「接下來還需要我幫什麼?」然而,只要我的動作和她心裡的標準不符,她就會立刻糾正,語氣嚴肅,彷彿一點小錯都不能被允許。
水濺到地上、切菜角度不對,她都會馬上提醒。
若是過去的我,心裡早就充滿委屈:為什麼再怎麼努力,換來的卻總是挑剔與責備?
二、情緒背後的真相
但那一刻,我有了不同的體會。
我看著她嚴肅的表情,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她不是在針對我,而是在對自己嚴格。
她對我說的那些話,更像是在對自己下指令:
「我不能出錯,我必須做到完美。」
原來,媽媽的嚴格,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是因為她內心承載著一份對「錯誤」的恐懼。
三、對話的轉折
於是,我選擇不再把她的話往心裡放,而是平靜地回應:
「其實不用那麼嚴格呀,人都會犯錯,這是很正常的。」
媽媽愣了一下,眼神裡閃過一點放鬆。
她緩緩告訴我,小時候曾因錯誤受過責備,留下陰影,所以長大後對自己格外嚴苛。
我聽著,輕聲回應:「那都是一段成長的過程,誰不會有錯呢?」
四、學會情緒分化
這次的體驗,讓我看見一個深刻的道理:
當別人對我們嚴厲或挑剔時,不一定是在否定我們,而可能是他們對自己高標準的投射。
過去的我,總是把這些話聽進心裡,覺得自己不夠好。
但現在,我能分辨:「這是她的情緒,不等於我的價值。
這種分化,讓我不再陷入受傷的迴圈,反而能同理對方,甚至給予支持。
五、溫柔的提醒
嚴格,未必是針對你。
有時候,那只是對方在和自己較勁。
當我們能看見這份背後的心境,就能從「受傷」轉為「理解」,
從「反應」轉為「回應」。
而這樣的視角,不僅保護了自己,也可能在不經意間,成為對方的一份療癒。
🎥 延伸閱讀/觀看完整影片
👉 [YouTube|艾琳的療癒日常]
(每週日晚上8PM首播)
在影片裡,我分享了一段讓我重新看見「愛與安全感」的真實對話,
如果你也曾在關係裡感到慌張、不確定,
希望這部影片能陪你一起慢慢找回「相信愛」的勇氣。